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

才智咖 人氣:1W

民情日記格式由三部分組成,即:事由、辦理過程、辦理結果;以下是為你收集整理的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

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1)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後,我和鎮幹部肖磊來到東麗村二組村民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家。一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間地頭,忙碌採摘一串串黑木耳。見到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以後,我說:“你們姐妹倆地栽黑木耳產業做的很出色,我們是慕名而來學習取經地”。周秀琴卻幽默地說:“這幾天,正值三夏農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我們全家人也不能閒著呀!不然我們吃啥、穿啥?餓著了、凍著了那還不要緊,要是讓全村人說我們好逸惡勞那可就糟了呦”。我開玩笑說:“我們接到群眾舉報,指責你們不好好種糧食,卻栽種袋料黑木耳,1畝地年收入達好幾萬元,讓他們看著眼紅。我們就為此事,專門來走訪調查的”。一番幽默的簡短對話,頓時讓全場人開懷大笑。

我們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談,瞭解到她們姊妹倆於2014年就外出學習地栽黑木耳技術。學業歸來後,她們自己就開始做實驗,學種植,完全掌握栽種技術之後,她們於去年種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純利潤達4萬餘元。於是,今年就擴大規模,栽種了6萬袋,預計純利潤能達12萬餘元。介紹到這裡,她們專門把我們帶領到2樓的陽臺上,指著不遠處黑木耳栽種區域對我們說:“這幾天,正逢下了幾場大雨,6萬黑木耳菌袋全部結出了菌耳,從這個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地栽黑木耳生產過程及市場銷路情況。

25歲的周豔紅很靦腆地回答道:“經過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產技術,成活率達95%以上。我們已和漢中、廣元等地的客商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我們在銷路上一點都不發愁。我來為大家算一筆賬:種植1畝地糧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計算,全年純收入不超過3000元,但栽種1畝地黑木耳,純利潤達2萬餘元,是種植糧食的6倍多。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適應地栽黑木耳生長,這個產業的的確確是一項發家致富的好專案。從廟子嶺搬到東麗新村後,我和姐姐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們的帶動下,能有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栽種黑木耳行列,我們願意為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父老鄉親一起發家致富”。周豔紅一番樸實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認識所感染。駐村入戶走訪的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指導、科學發展對農村經濟提升的幫助。所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今後基層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為群眾中的一員,將日日瑣碎的工作長期的堅持下去,更加熱愛基層,真正架好群眾和幹部的連心橋,也讓自己的青春在基層中閃光。

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2)

今天村裡準備栽樹,我們沒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們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點。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討論著植樹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樹是簡單還是困難,有的在討論我們會植什麼樹,有的在滔滔不絕地傳授著植樹的技巧。看著農舍裡跑出來的雞鴨,還有路旁開得爛漫卻有幾分孤芳自賞的意味的杏花,異常地激動,空氣中洋溢著興奮與躁動的因子。

組長劉進帶著我們直奔樹苗,幾個人就扶起了一株樹幹最粗的,最健壯的樹苗,繼而為它找個“安身之所”去了。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選,選中了其中一個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個人扶住樹苗,其他組員則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鋤頭,開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時看似簡單的剷土掩埋,根埋得不夠深,不夠紮實,我們又一次拿起鏟子動土,並把坑挖得更深,讓這棵樹以後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壯成長。日上三竿,太陽的光輝灑遍了上坡,我們逐漸感到了疲勞,紛紛脫掉了外套,可是把這棵樹種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誰也沒有選擇到山上去休息,都盡己所能地為把它打造為將來長的最好的樹做著貢獻。

一個半小時後,在我們反覆填土,反覆夯實基礎下,這樹總算是順利栽好,我們站在坡上俯視,覺得它真是眾多樹中最挺拔,最強壯的一棵,雖然別的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戰績,可是我們依然自豪地認為我們的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長為參天大樹的。我們是既要數量又要質量,高興之餘我們又抬起了一棵樹苗準備在植一棵,這次可比上次有經驗多了,也順利多了,沒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這可雖然顯得不如上一樣強壯,小小的樹架中彷彿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們一改剛開始植樹的煩惱,密佈汗水的臉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顆樹的種植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轉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綠油油的整齊的一排排楊樹,挺立在村主幹道兩側,將來為村裡的人們乘涼,嬉戲,讓村裡有了生氣,我相信它們一定能在這溫暖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3)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社群居民何國躍就打電話叫我到他家去,幫他教育孩子。

那是在2004年,我入戶走訪時認識了一戶外來務工人員 何國躍。他是1995年從四川來奎屯市打工的。2002年,他們一家把戶口從老家遷出,準備落在奎屯市,可是因思鄉之情又有一些顧慮和猶豫,便一拖再拖,而後落戶停止,他們一家成了黑戶。2003年9月,何國躍在某企業打工時摔成重傷,喪失勞動能力,這對於一位無任何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簡直是晴天霹靂。他所在的單位按當時的.原籍農村人均收入,給他支付了理賠金和生活費,卻無法按奎屯市戶口給他享受各種待遇。得知他家困難情況後,我便作為社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找到他打工的單位領導協調,該領導的回答是 按照國家政策走,因為他們無戶口。 見與單位協調不成,我又先後找市民政局、勞動局、殘聯、公安局等單位,為他家的困難四處奔走。終於在2005年5月經過市公安局戶政科、派出所的嚴格審批,他們一家三口的戶口落到了奎屯市烏魯木齊東路街道烏爾邁克社群。市公安局戶政科領導親自到他家裡,為何國躍免費辦理了身份證,市殘聯領導為他辦理了一級肢體殘疾證,原打工單位也按其殘疾等級給他發放了相應的補助和護理費。之後,他的殘疾人補貼也在市相關部門的溝通下一一得到了解決。為此,何國躍、廖菊英夫妻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表達了對我和社群的感謝之情。這幾年,根據黨的惠民政策,我們社群又為何國躍家申辦了低保,併為他辦理了養老保險。何國躍夫妻臉上逐漸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所以,當我趕到何國躍家時,聽到何國躍正在教育孩子何鑫,他激動地說: 你這一段怎麼回事,光貪玩。你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王叔叔和社群對咱們家的幫助嗎?!

聽到這話,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動。我在心裡暗下決心:作為一名基層共產黨員,一個直接接觸居民的社群幹部,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為老百姓做好事、解難事,為打造幸福社群多做貢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社群的民情日記範文(4)

我同社群工作人員入戶走訪時,看到社群住著一位年近八旬的孤寡老人塗元珍,房頂垮塌,十分危險,連她的隔壁鄰居都早已搬走了。從那時起,我便和全體社群工作人員承擔起了幫扶老人的重任。為了老人的安全,我們及時幫她整修了房屋。老人患有白內障,生活不能自理,我們便把她送到醫院去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老人是家屬,沒有其他收入,我們便為她申辦了低保。幾年中,我們輪流照顧老人生活,為她拆洗被褥、劈柴、生火、做飯。去年,老人病重住院,我幾天幾夜守護在老人身邊。在我看護的一下午就幫老人換了六次尿布,老人已經84歲了,我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幫她換尿布。老人彌留之際,視力已經完全喪失了,但她能準確的分辨出我的聲音,抓著我的手對我說: 小王,你是好人哪! ,說這話時兩行老淚順著臉頰滑落。

塗元珍老人生前的心願,就是把她一生節省下來的全部積蓄1700元錢捐獻給社群,以表達對社群黨支部和社群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老人過世後,她的侄女便遵從老人的遺願,將這筆特殊的遺贈捐款送到了社群。

聽完這些,魯崢書記也掉淚了,他激動地說: 這筆特殊的捐款,是對我們社群工作人員為民服務精神的最高褒獎。我們一定要以此為激勵,更好地為社群廣大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爭當為民服務標兵、爭創讓黨和群眾滿意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