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5W

對於許多中國企業而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如何完成由目前的反饋控制、稽查錯誤向前饋控制、體系控制轉變,以更好實現“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性”的內部控制目標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以下是會計內部控制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會計內部控制畢業論文

新頒佈的《會計法》第27條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而對《會計法》中有關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等法規的遵循程度、取決於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擬從企業內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構成要素出發,探討如何建立對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與內涵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活動中的一種自我調整和制約的手段,從其形成至日趨完善,大體經歷了內部牽制階段(20世紀40年代以前)、內部控制制度階段(20世紀40年代~70年代)、內部控制結構階段(20世紀80年代)、內部控制整體框架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四個階段。美國COSO委員會(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OfTheTreadwayCommission)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中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因此,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經營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規的`遵循性。

二、新《會計法》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從我國目前會計工作及企業運作的實際情況看,會計秩序混亂,虛假會計資訊氾濫,企業經營失敗情況的發生,除企業有關管理人員故意違紀所致外,內部管理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對於避免企業經營失敗,確保會計資訊真實完整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一個設計和執行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僅能夠使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更能防範和發現企業大多數的內外欺詐事件。其次、內部控制是企業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客觀要求和可靠保證。現代企業一般規模較大,企業領導人及管理階層不可能對每件事情、每個人都直接監督。而要使企業各部門有序、有效地工作,只能依賴於嚴密的內部控制來協調、組織和調整。最後、健全內控體系是加強跨國管理的需要。全球市場的一體化使公司面臨的總風險增加,跨國公司在海外會遇到政治、經濟、文化的風險,而且由於跨國經營、國際稅務問題以及外匯交易等,造成公司業務日益複雜。因此,為有效進行跨國管理,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可見,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歸根到底在決於其能有效遏制企業不正當行為的發生,防止虛假會計資訊的出現。由此,我國《會計法》對內部控制作出新的規定,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內部控制框架的基本要素

內部控制包含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和監控五個基本要素。

(一)控制環境(controlenvironment)。環境要素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這些環境要素包括:管理者的經營風格和經營理念、董事會與審計委員會、組織結構與權責分派體系、人員的品行與素質、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管理控制方法、外部影響等。

(二)風險評估(riskappraisal)。企業必須制定目標、必須設立可辨認、分析和管理相關風險的機制,以瞭解自身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並適時加以控制和處理。這些風險包括來自企業外部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自然等方面的風險和企業內部的決策失誤、生產故障等方面的風險。

(三)控制活動(controlactivity)。企業必須制定控制的政策及程式,並予以執行,這些政策和程式包括:交易授權、職責劃分、業務流程及操作流程、業務記錄、規章制度、獨立檢查規章制度、控制標準等。

(四)資訊與溝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圍繞在控制活動周圍的是資訊和溝通系統,資訊反饋的速度、準確性如何,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指令的正確性和糾偏措施的準確性。

(五)監控(monitoring)。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施以恰當的監督,通過監督活動在必要時對其加以修正,包括各單位或部門的各級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自己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檢查和專門的財務審計和管理審計。

四、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途徑

通常,企業主要應從以下一些方面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一)組織規劃控制。組織規劃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定、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企業組織機構有兩個層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結構問題,涉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的設定及相關關係;二是管理部門設定及其關係。企業內部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准職務、業務經辦職務、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稽核監督職務。這五種職務之間應實行如下分離:①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②業務經辦職務與稽核監督職務相分離;③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相分離;④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相分離;⑤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二)授權批准控制。授權批准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不論採用哪一種授權批准方式,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

(三)檔案記錄控制。健全、正確的檔案記錄既是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准控制的手段,又是企業保持工作效率,貫徹企業經營管理方針的基礎。檔案記錄控制內容主要有:①建立企業組織機構職能圖和授權審批許可權一覽表。②全員崗位說明書。③業務程式手冊。

(四)實物保全控制。內部控制各種方式都具有保護資產安全的作用,這裡所述的實物保護是指對實物資產的直接保護,主要內容有:①限制接近。限制接近主要指嚴格限制無關人員對實物資產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准的人員才能夠接觸資產。②定期盤點。建立對資產定期盤點制度,並保證盤點時資產的安全性,通常可採用先盤點實物,再核對賬冊來防止盤盈資產流失的可能性。③記錄保護。應對企業各種檔案資料妥善保管,避免記錄受損、被盜、被毀的可能。④財產保險。通過對資產投保增加實物受損後的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五)職工素質控制。內部控制的成效關鍵在於職工素質的高低程度。職工素質控制的目的在於保證職工忠誠、正直、勤奮、有效的工作能力,從而保證其他內部控制有效實施。職工素質控制包括:①建立嚴格招聘程式;②制定員工工作規範;③工作崗位輪換。

(六)內部審計控制。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一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內容十分廣泛,按其目的可分為財務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獨立於其他經營管理部門,最好受董事會或下屬的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

參考文獻

[1]李明輝,《試論內部控制報告》[J]《上海會計》,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