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臨床帶教Seminar教學法應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9W

摘要:[目的]探討Seminar教學方法在兒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以提高臨床教學質量。[方法]將100名護理本科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名,對照組採用傳統帶教方法,觀察組在傳統帶教方法的基礎上開展Seminar教學法,實習結束後通過考核和問卷調查評價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護理程式考核成績和總成績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臨床實踐行為方面,觀察組在運用專業知識、自我導向的學習行為、應用護理程式3個維度得分高於對照組(P<0.05);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護生對Seminar教學法有很高的熱情,其中有88%~96%的護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擴大知識面和儘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等。[結論]Seminar教學法能提高兒科臨床帶教質量,改善護生的臨床實踐行為。

兒科臨床帶教Seminar教學法應用論文

關鍵詞:Seminar教學法;兒科;臨床帶教

臨床實習是護生從學校步入護理工作崗位的橋樑,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學習階段,培養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及創新型的護理人才是醫學院校及教學醫院的共同目標。Seminar在中國取其諧音稱為習明納,意譯為研討課。這種教學模式簡言之,就是學生在教授的指導下,就某一課題結成小組,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教師自由地進行學術探討,從而達到學有所獲、教學相長、日學日進的教育目的[1]。自2012年6月起,我院兒科採用傳統帶教結合Seminar教學法對護理本科生進行臨床帶教,探討此種教學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推動臨床帶教模式的改革。

1物件與方法

1.1研究物件

選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兒科實習並符合納入標準的100名全日制本科護理學生為研究物件,按入科先後順序採用擲硬幣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名。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對照組採用傳統帶教方式:①護生每週寫實習筆記或心得1篇;②以教科書為依據,參與科室業務學習;③進行臨床基礎操作,首先由帶教老師邊操作邊給護生講解,然後護生模擬操作,操作熟練後方可進行臨床護理操作。觀察組在傳統帶教方式的基礎上結合Seminar教學方法進行帶教。①分組並確定主題:護生分成2個小組,帶教老師精心編制Seminar教學病例,於課前1周將經典病例、擬定討論的主題、相關材料、恰當的網路資源發給護生,Seminar教學定於每週舉行1次;②護生自學:護生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開展小組內部討論並準備多媒體進行討論和分析;③帶教老師大概介紹本課的教學病例;④每次隨機指定1名護生為主講人,主講護生利用多媒體就本次討論病例進行系統的闡述和分析;⑤針對此次課題,要求每位實習護生都要參與討論和交流,可以質疑、批評,在這個過程中護生對問題的認識會不同程度的加深,其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會得到激發;⑥帶教老師對本次課進行全面總結,並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重點、難點作簡要概述。

1.2.2評價方法

1.2.2.1成績考核

考核內容分2部分,即護理程式和理論知識,其中護理程式的考核由護生隨機抽取病例進行問診、體格檢查、提出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並進行評價,總成績為護理程式和理論知識得分均分。

1.2.2.2問卷調查

①護理本科生實踐過程行為評價表:採用鄧仁麗[2]修訂的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行為評價量表。該量表包括認知、情感和操作技能領域3項一級指標、7項二級指標、28項三級指標。認知領域包含運用理論知識(3項)、應用護理程式(6項);情感領域包含專業角色和角色發展(5項)、自我導向的學習行為(4項)、明確病人的權利和義務(3項);操作技能領域包含臨床技能(7項)、溝通交流(4項)。計分方式為Likerts5級評分方式,1分~5分分別表示“從不如此”“很少如此”“有時如此”“常常如此”“總是如此”。量表得分採取條目均分,得分越高說明臨床實踐行為越好[2]。鄧仁麗對該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Cronbach’sα係數為0.93、折半信度為0.81,證實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②實習護生對教學方式的主觀評價:採用自行設計的評價表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綜合能力等10項內容。

1.2.2.3質量控制

為了避免產生偏倚,成績考核由護士長和總帶教老師共同採用盲法評分,即評分老師不知護生的分組情況,且兩組帶教老師均不參與評分。為了避免帶教老師帶教水平的影響,在實驗前統一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帶教老師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5年以上臨床帶教經驗及主管護師以上職稱。

1.2.2.4資料收集

採用不記名形式,於實習結束時統一進行考核和問卷調查,由護士長統一整理護生考核成績及護生對此教學法的評價情況。

1.2.3統計學方法

資料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採用均數、標準差、構成比等描述統計方法描述一般情況、成績得分等,採用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兩組護生考核成績比較

學員的知識水平是其理解和處理問題的基礎[3]。剛剛走出校園大門的護生在臨床經驗、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在概念和原理等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仍需採用傳統教學法。但在傳統教學中護生慣於傾聽和記憶,而疏於思考和質疑,所學的知識在實際運用時往往缺乏靈活性[4]。Seminar教學法的優點就在於能夠培養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思考和不斷查閱相關資料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程式得分明顯高於對照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實習的護生準備Seminar教學案例的過程中,與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查閱文獻資料,提高了對問題的認識程度;而在課堂討論過程中,面對老師及同學的提問及質疑,提高了推理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自身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在理論知識方面,觀察組得分雖高於對照組,但二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由於理論知識的考核大多為識記內容,通過傳統的學習都可以掌握,而兩組護生在學歷、學年、所接受的護理課程是一致的,因此二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2兩組護生實踐過程行為能力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實踐過程行為在運用專業知識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實習是護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臨床的過程。Seminar教學是根據臨床工作中的具體情況,由帶教老師精心編制的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案例,目的是引導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分工協作,思考問題並查閱資料,從而提高自身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同時觀察組運用自我導向的學習行為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主動學習的`能力較對照組強,在Seminar教學過程護生課前要收集資料,使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對真相的探求慾望亦提高,能主動尋求學科發展資訊來解決臨床護理問題。觀察組應用護理程式得分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觀察組護生在評價護理效果、制定個體化的護理目標、修訂護理計劃等方面優於對照組,原因可能是傳統的教學更重視基礎護理操作和專科護理操作等技能的培養,而護理程式需要結合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踐。Seminar教學過程是強化護生的主導地位,以護理程式為指導,護生將在校時所學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護理知識融會貫通,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從而提高其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3.3觀察組護生對Seminar教學方法的評價

88%~92%的護生認為,Seminar教學比傳統教學法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和促進自主學習;86%的護生認為,Semi-nar教學更能促進護生綜合能力的提高;96%的護生認為Seminar教學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啟發思維、擴大知識面,96%的護生認為此種教學方法能使他們更快地適應臨床,94%的護生希望更多科室能運用Seminar帶教方法。可見,護生普遍認為這種教學形式能夠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受到了大多數護生的歡迎和接受。但目前Seminar教學方式仍面臨一些問題,本研究中仍有少數護生認為Seminar教學方法會增加學習壓力、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Sem-inar教學法一定要視具體情況和條件而定,結合帶教老師和護生的綜合能力量力而行,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Seminar教學,並靈活地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使護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帶教質量,從而不斷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

4結論

Seminar教學法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每位學生均有機會參與討論發言,對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相比於傳統教學方法,Seminar教學模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雖然運用到護生的臨床帶教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如護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時間有限,部分護生學習自學能力差,資料準備不充分、帶教老師缺乏相應的組織、協調等帶教能力等,但如何科學借鑑,克服存在的各種困難,仍需繼續實踐總結,改良帶教模式,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培錦.Seminar在大學本科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J].寧波大學學報,2010,1(32):32-36.

[2]鄧仁麗.四川省護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與臨床實習行為的調查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臨床醫學系,2006:23-27.

[3]莫選榮,趙傳昌.案例教學模式在護理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0,16(13):1575-1577.

[4]柯永紅,CoraMunoz.美國護理教育中的Seminar教學[J].護士進修雜誌,2012,27(7):67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