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資產減值會計

才智咖 人氣:6.04K

淺談資產減值會計1

摘要:20xx年財政部頒佈的《制度》暫在股份有限公司範圍內執行,新制度及頒佈的新準則全面接受資產減值觀念。本文試對資產減值會計的產生、,對市場的作用,對傳統會計的衝擊,以及會計人員應如何正確計提減值,使會計資訊具備可靠性進行論述。

淺談資產減值會計2

摘要:正確處理資產減值問題有利於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提高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20xx年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對資產減值的規定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從我國資產減值準則改革的動因出發,對新準則中資產減值的變化進行了分析,並探討了新的資產減值準則仍存在的侷限性。 關鍵詞:新準則,資產減值,資產減值轉回

淺談資產減值會計

計提減值準備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穩健性,即謹慎性的要求,我國於1992年的會計改革中首次引入了謹慎性原則,並提出應該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1998年初頒佈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擴大了資產減值的範圍,要求B股、H股的上市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減值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四項內容。1999年末,財政部明確規定了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統一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並將其他應收款也納入了該範圍。20xx年末頒佈的《企業會計制度》進一步擴大了資產減值範圍,由四項擴大到八項,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委託貸款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20xx年財政部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範圍擴大到了所有的資產,並對資產減值的具體處理進行了專門規範。

關鍵詞:資產減值 會計準則

一、新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改革的動因

1、規範公司盈餘管理行為的需要

規範公司的盈餘管理行為是我國進行資產減值會計改革的重要動因。舊會計準則中的有關規定缺乏具體的操作要求,企業資產減值的計提和轉回隨意性比較大,實務中很多企業會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需要來決定是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為企業進行利潤操縱、粉飾經營業績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嚴重影響了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有用性,阻礙了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正確判斷。一方面,在進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時,企業對資產減值的判斷和計提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持有同一家公司股權的資產發生減值,各個投資人對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情況卻相差甚大。這其中的原因除卻各公司管理者對被投資公司實際風險情況的判斷不同之外,更大部分原因在於該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投資公司從其實際需要出發所作出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合理估計”,而並非依照客觀的'風險判斷標準進行的。另一方面,存在更多的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來進行利潤操縱,企業往往選擇在經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計提鉅額減值準備,讓企業一次虧足,然後在以後期間再利用減值準備的轉回來製造業績上升的假象。運用這種手段可以使上市公司隨意調節利潤,實現其融資或避免退市的目的;對非上市公司來說,則為其提供了上市或逃避債務的可能。

2、實現我國會計國際趨同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逐步迎合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推動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程序,儼然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中一個負責任的、日益發揮著積極推動作用的巨大的經濟實體。但高速發展的經濟成果同我國發展緩慢的經濟制度體系產生了不可避免的衝突,我國對國際市場和世界經濟執行的規則和慣例還缺乏瞭解,更缺乏熟悉和掌握國際市場規則和慣例的人才,包括會計準則在內的國內法規制度與國際慣例相去甚遠,在國際規則的制定中沒有發言權,這既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更與我國作為經濟大國的身份不相符。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促使我國會計積極向國際規則和慣例靠攏,新會計準則中多項規定都在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致力於實現國際趨同。

二、新企業會計準則中資產減值內容的變化

1、擴大了適用範圍

舊會計準則中沒有制訂關於資產減值的專項規定,只是對資產減值的範圍作出了明確規定,分別對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八項內容計提減值準備。而新會計準則中專門設定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來規範資產減值工作,其中規定除了公益性生物資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等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之外,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範圍擴大到所有的資產,並集中規範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處理問題,同時明確了凡不適用於新會計準則規範的有關資產的減值執行其他相關具體準則的規定。

2、明確了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前提

新準則明確規定了會計期末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基礎是“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如果資產不存在減值跡象,就不需要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也就不需確認減值損失,這一點與國際慣例中對資產減值的“經濟性”確認標準是相吻合的。同時,新準則對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判斷標準更加細化,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主要可以從外部資訊來源和內部資訊來源兩方面加以判斷,並列舉了七種具體情形。

3、改變了資產減值測試的頻率舊準則要求企業對各項資產應當定期或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新準則規定,企業只有存在資產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需要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但是對於因企業合併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以及尚未達到可使用狀態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4、引入了資產組、總部資產的概念

對於資產減值的確認範圍,舊準則中是以單項資產為基礎進行減值確認,但在實務中,這種做法一是沒有考慮到某些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估算比較困難,難以確定,二是沒有顧全只能組合在一起提供經濟效益的這部分資產。為解決這兩種情況,新會計準則中科學地引入了資產組、總部資產的概念。針對第一種情況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指出當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時,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並且準則對資產組的認定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方法。針對第二種情況引入了總部資產的概念,總部資產的顯著特徵是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獨立的現金流入,而且其賬面價值難以歸屬於某一資產組,並對總部資產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包括企業集團或其事業部的辦公樓、電子資料處理裝置等資產。

5、明確了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方法

舊準則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按照資產的銷售淨價與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較高者確定,其中,銷售淨價為資產銷售價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餘額,舊準則對於如何估計資產的銷售淨價與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沒有提供具體的方法。考慮到不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銷售價格比較難以獲得,因此新會計準則將銷售價格更改為公允價值,規定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從而更加合理地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新準則還就如何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及其預計處置費用,如何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指南。

6、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作了禁止性規定

這裡先明確一點,在新會計準則中,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對應科目不再分別為管理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支出,而是統一使用“資產減值損失”這一科目。舊準則規定,前期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準備如果在以後會計期間恢復的,應按照恢復的金額,在不超過已確認減值準備金額的範圍內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而新準則對此作了禁止性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不得轉回減值準備的資產是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對於存貨、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委託貸款等短期資產的減值準備仍是可以轉回的。

7、要求充分披露資產減值資訊

舊準則對資產減值資訊的披露要求較為概括,未作統一明確的規定,只要求企業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本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金額、計提比例、計提依據及方法。新準則明確規定了企業要在附註中披露當期確認的各項資產減值損失金額、企業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導致每項重大資產減值損失的原因等內容,大大提高了對資訊披露的要求。

三、新準則中資產減值規定仍存在的侷限性

1、可收回金額的公允價值計量問題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增加是新會計準則的一大突破,因為公允價值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據人為判斷,為了防止企業利用公允價值來操縱利潤,我國在公允價值使用的前提、範圍及具體方法的規定上非常謹慎,規定只有在存在活躍市場和公平價值的前提下,上市公司才可以使用公允價值。但是在現行條件下,由於我國資產交易市場的不活躍,而且影響公允價值的諸多因素本身具有很強的動態性,其可量化程度也不同,目前企業仍然很難做到準確定奪資產的公允價值。因此,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不僅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術困難。

2、禁止轉回無法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

新準則對於資產減值損失禁止轉回的規定遏制了盈餘管理空間,有效地防止了企業利用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進行經營業績的粉飾,提高了會計資訊的可靠性,使會計資訊更加真實、客觀。但當企業的資產恢復至原有價值甚至升值時,不轉回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會造成少列資產,會計資訊失真,無法反映真實的資產狀況。因此,長期看來不允許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企業就無法如實地提供資產或資產組合潛在利益的資訊,同時也可能誘導企業濫用這項規定,在當期確認一項重大資產減值損失,從而導致以後年度確認較低的折舊或攤銷,以實現更高的利潤。由此可見,新會計準則禁止長期資產減值損失轉回,違背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初衷,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

四、結論

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我國資產減值會計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新準則中資產減值準則通過借鑑國際會計準則,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資產組概念的引入、折現率的選擇、商譽減值測試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規範闡述,既增強了資產減值準則的實用性,同時也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雖然在新準則中資產減值的相關規定仍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應該認識到在準則的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相對於新準則的缺陷,舊準則體系下大量企業運用資產減值政策大玩數字遊戲,隨意操縱會計資訊,對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造成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新準則實施中的階段性問題。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xx[M].人民出版社,20xx.

[2]周新穎、陽秋林: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思考[J].南華大學學報,20xx(3).

[3]李曉紅、淺析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J].會計之友,20xx(9).

[4]朱星文:會計國際趨同研究的中國視角[J].當代財經,20x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