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防範和控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7W

摘要:建設專案跟蹤審計是指從立項開始到竣工決算的投資管理活動全過程中連續、全面、系統的審計建設專案,並對專案建設管理過程中事項的真實性、合法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評價。通過建設專案跟蹤審計將專案建設重點環節控制在設計概算範圍內以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確保專案審計的質量和效果,有效的控制和如實反映工程管理情況,提高投資效益。文章分析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的處理方式和常見形式,重點闡述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防範措施,避免審計風險的產生或者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程度,保證跟蹤審計的質量和效果。

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防範和控制論文

關鍵詞: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防範;控制

1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常見的形式

1.1審計部門介入專案建設管理

通過採取跟蹤審計模式,工程專案施工過程是跟蹤審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的一個重要控制環節,審計人員頻繁地介入施工現場進行審計,履行審計監督職能,提出審計意見及建議,督促被審計單位問題整改和工作改進。但是採取該審計模式,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審計人員偏離正確的定位,越位專案管理者的職權範圍,造成專案建設單位在建設過程中過分依賴審計,利用跟蹤審計解決本該應由他們自身解決的問題,事事要獲得審計確認,把審計當作“安全盾”。而時常審計人員也有意無意地成為了他們的參謀,又因為事實上很難對監督和管理進行明顯區分和把握,督促權容易演化為管理權,造成審計的缺位和越位,給審計工作埋下風險隱患。

1.2審計人員疏忽或遺漏了重大審計事項

(1)審計人員介入重大建設專案前期,而參與審計人員未對專案建設進行可行性研究或在沒有詳細瞭解有關資料的情況下在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上草率簽字認可。(2)審計人員專業判斷不夠準確。部分建設專案,工程量複雜、涉及金額巨大,如果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專案管理不規範,或者公司管理鬆懈,專案處於不受控制的狀態,加之被審計單位不積極配合審計工作,提供的'被審資料不真實或不完整,使審計員不能全面掌握工程情況和發現被審計單位問題,做出不全面的審計決定,將增大審計風險。(3)由於跟蹤審計相對於傳統的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審計,所涉及的建設專案業務環節繁多,對審計人員掌握的知識範圍要求更高。而且對比傳統審計,跟蹤審計業務量更大、時間節點要求更緊湊,在審計力量不足、審計任務繁重、審計時效要求高的狀況下,易出現實際操作不熟練、失誤率高,也容易造成審計疲勞做出習慣性結論。同時因審計人員工作不到位、取證不完整、未嚴格落實審計方案忽略或省略了重要的審計工作程式和審計內容,致使審計結論的客觀性、公正性遭受質疑,造成審計風險。

2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防範措施

2.1跟蹤審計要定位準確,謹防越位和錯位

建設專案跟蹤審計較傳統審計大不同之處就是實際參與到專案建設管理過程中,容易讓審計人員對管理和監督的職責範圍產生錯誤判斷。這需要審計人員充分了解自身的審計監督職責範圍和內容,區分專案過程審計監督與專案建設管理、施工、監理方面的界限,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通過專案建設流程的審計監督,從而促進專案建設工作規範、高效執行。審計部門應出臺《工程建設專案全過程跟蹤審計管理辦法》,明確審計人員職責範圍,對過程審計監督與專案建設管理進行詳細區分,防止越俎代庖,避免減少因審計越位而引發審計風險。

2.2適時介入,把握重點

提前介入建設實施專案各環節,已經成為有效實施跟蹤審計、提高專案建設管理形成共識。在建設專案跟蹤審計實施過程中,審計部門應根據建設專案的各個流程編制跟蹤審計方案,合理選擇審計介入時間。同時,在跟蹤審計介入之後,審計部門應把握建設專案在實施過程中的跟蹤審計重點,緊盯“風險點、發熱點和出血點”。

2.3完善工作機制

(1)有效整合審計資源。聘請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與審計工作,藉助專業人士提出專業的意見建議,避免因審計人員在跟蹤審計過程中遇到專業不熟悉、不瞭解的事項做出不準確審計意見所產生的審計風險。進一步優化審計資源配置,提高審計資源使用效率與效果,強化審計監督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形成集約化管理模式。同時,要與聘請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簽訂《審計服務合同》,在合同中對審計質量、資訊保密等內容提出明確要求,有效規範外聘審計人員行為,實現審計風險的全方位控制。(2)制定跟蹤審計相應制度和完善審計程式,主動規避審計風險。採取主動出擊,結合實際跟蹤審計可能存在的風險,合理借鑑傳統審計管理辦法,制定跟蹤審計操作規程,審計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防止越俎代庖。同時審計操作規程能較好的給審計新手提供審計指引,從制度上保證跟蹤審計規範、健康、有序的開展。

2.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

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與職業素質,主要措施有:①改進審計工作作風,增強工作使命感和責任感,敢擔當、敢碰硬,把牢審計質量“生命線”;②通過專業調考的方式,積極打造和錘鍊高素質審計專家團隊,培養一批業務精、能力強、作風好的審計骨幹,為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監督整體效能提供人力保障;③加強各層次各類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培訓效率和效果,有效提升審計隊伍實戰能力和整體素質。

3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處理方式

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審計風險不能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通過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防範和控制。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過程中,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應通過防範和控制審計風險,避免審計風險的產生或者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程度,保證跟蹤審計的質量和效果。建設專案跟蹤審計風險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風險迴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三種。

3.1風險迴避

考慮較多的風險因素對審計目標實現影響,以及審計機構承受審計風險的能力,放棄審計專案或在審計專案實施過程中放棄原審計方案、調整審計方案的風險處理方式。使用風險迴避方式來處理審計風險的優點是,它可以在風險產生之前對其進行化解,這大大地降低了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有效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但是,風險迴避的前提在於審計負責人員能夠對審計風險型別和風險的大小有準確的認識,如果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的理解有偏差,採用風險迴避的方式可能會造成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的消極防範心理。

3.2風險轉移

審計風險承擔者通過某種方式將審計風險轉移給其他承擔者。在審計中,審計組經常要求被審單位出具一份對其提供資料和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所負責的承諾書,如果被審單位未履行承諾向審計組提供的審計資料和資料不真實完整,造成審計結論錯誤的審計風險,審計組可以轉移給被審單位承擔,這就是風險轉移處理方式。3.3風險自留全方位識別和全面總體評價審計風險,並對審計風險可接受的範圍內進行判斷,在可接受範圍就將審計風險保留的處理方式。

4結束語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要求高、風險大。審計人員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規範工程專案建設管理,提高專案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優化建設工期、建設質量、建設功能和建設投資各環節管理,達到投資的最佳效果,也讓審計風險大大增加。積極開展建設專案跟蹤審計的同時,也要採取防範和控制審計風險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審計工作要不斷髮展創新,找到跟蹤審計與審計風險防範的最佳融合點,建立科學的建設專案跟蹤審計方法體系。另一方面,審計人員在提高審計業務水平的同時,也應加強自身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責任意識,讓審計結論做到客觀、公正、有效,使全過程跟蹤審計在工程專案建設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天職(北京)國際工程專案管理有限公司.建設專案跟蹤審計實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曹慧明.建設專案跟蹤審計實務[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

[3]陸惠民.工程專案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4]王文鬆.現代諮詢方法與實務[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