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構建學校體育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思考

才智咖 人氣:9.15K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學 探究 教學模式

淺談構建學校體育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思考

論文摘要:以學術主義課程論與人本主義課程論、戴爾的“經驗之塔”和建構主義等理論為基礎,構建高師體育專業學校體育學探究式教學模式,闡述了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式、原則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2001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正式頒佈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國小的體育課改為體育與健康課,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都進行了重大改革。然而在以培養中等學校體育師資為主的高等師範院校體育專業,學科課程卻還是沿襲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的發揮和培育。這種陳舊呆板的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手腳,不利於培養大批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體育人才。

另外,傳統的以期末考試定成績的制度又養成了學生考前1—2周突擊複習的壞習慣,致使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我們基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中“學會生存,學會學習”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紀體育師資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高師體育專業教學中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一為改變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要求學習的轉變;二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課堂設計能力,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假設、求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1集學術主義課程與人本主義課程優勢為一體

學術主義課程論是20世紀印年代以來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流派,其影響遠遠超過了由博位元創立的工學主義課程和康茨、布拉梅爾德創立的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布魯納、施布等,它認為教學目的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著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發展,能夠使個人和國家在異常複雜的競爭時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機會的能力,把學生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的發展置於課程設計的中心。因此它主張:(1)以學科基本結構為中心來組織課程;(2)設計螺旋式課程、重視內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識形成過程教學;(4)提倡教師引導下的發現學習。然而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過分強調理論,偏重課程的學術化(培養少數尖子式教學課程),被認為是使學生“非人性化”,妨礙了“完整人格”的實現。

人本主義課程產生於20世紀7O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梅茨等人,它認為課程應為每個人提供自己感到滿意的經驗,關注學生的情意、認知、感情、理智、情緒、行為等,並發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識,實現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課程”。它的出現對於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和主體作用,重視人文學科課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產生了巨大的積極作用,但它過分強調學生的興趣,在實施中易助長自由主義。

基於上述現代西方各流派的優缺點,在體育專業理論教改過程中,首先需考慮到應針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以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體現學生的`情感、需要、興趣等因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積極學習過程,造就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學會生存的能力。因此,我們的新型教學模式應是以培養學生能力,適應社會需要為核心,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尊重學生情感、需要、個性、興趣為嚮導,集學術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優點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1.2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

戴爾把教學(視聽)理論總結為“經驗之塔”。戴爾認為靠語言符號、視覺符號而獲得的抽象經驗,其學習過程速度較快,但不易保持,易遺忘;而通過觀察途徑而習得的經驗,是情境教學,學習速度中等,不易遺忘,易保持;而通過具體實踐操作而習得的經驗,學習速度慢,但牢固可靠。從目前體育專業學校體育學教學的現狀看,主要採用了以抽象經驗獲得的途徑,雖然也有人提出運用多媒體教學,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被動學習而獲得的抽象經驗的教學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經驗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親自參與設計、查詢、合作、討論、演說、辯認等,並結合具體實踐活動,使觀察和實踐結合起來,並配以多媒體教學,以利於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實踐運用和牢固掌握的整體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