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下所得稅處理三步

才智咖 人氣:2.28W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的關鍵,是掌握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如何的。在新所得稅準則中,多種情況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舉例與解釋。但是,如果對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實質理解不夠透徹,有可能感覺比較難理解,所以本文就其中關鍵的幾點來談談自己的理解。  1、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條件。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資產,包括資產的計稅基礎大於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小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兩種情況。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包括資產的計稅基礎小於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大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兩種情況。  2、進一步理解,就是當會計利潤大於稅法利潤時,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會計利潤小於稅法利潤時,會導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會計利潤與稅法利潤的差額即是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3、結合以上兩點,分三步即可計算出本期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  (1)計算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稅法利潤×所得稅稅率  (2)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餘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餘額=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期末餘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餘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期末餘額×適用的`所得稅稅率  (3)計算本期所得稅費用  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 (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綜上所屬,筆者將其概括為“一、二、三”法迅速掌握新會計準則下的所得稅處理。“一”即所得稅的核算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二”即確定暫時性差異是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三”即分三個步驟來核算所得稅費用。具體操作舉例說明如下:  某生產型上市公司(下稱甲公司)2007年有關所得稅資料如下:  (1)甲公司所得稅率為33%;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為49.5萬元,其中存貨專案餘額29.7萬元,未彌補虧損專案餘額19.8萬元。  (2)本年度實現利潤總額500萬元,其中取得國債利息收入20萬元,因發生違法經營被罰款10萬元,因違反合同支付違約金30萬元(可在稅前抵扣),工資及相關附加超過計稅標準60萬元;上述收入或支出已全部用現金結算完畢。  (3)年末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萬元(年初減值準備為0),使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比其計稅基礎小50萬元;轉回存貨跌價準備70萬元,使存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由年初餘額90萬元減少到年末的20萬元。稅法規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在稅前抵扣。  (4)年末計提產品保修費用40萬元,計入營業費用,預計負債餘額為40萬元。稅法規定,產品保修費在實際發生時可以在稅前抵扣。  (5)至2006年末止尚有60萬元虧損沒有彌補,其遞延所得稅資產餘額為19.8萬元。  (6)假設除上述事項外,沒有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  (1)甲公司2005年應交所得稅。  (2)計算2005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餘額、遞延所得稅負債餘額。  (3)計算2005年所得稅費用,並進行賬務處理。  筆者採用“一、二、三”法來完成甲公司的所得稅處理。  解題思路:  “一”甲公司為上市公司,所以甲公司的所得稅處理應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二”確定暫時性差異是可抵扣的暫時性差異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上述事項中,年末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使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使存貨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提產品保修費形成的預計負債,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尚未彌補的虧損,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三”分三個步驟來核算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