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領域下外語教育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7W

1、新時期的外語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

基礎教育領域下外語教育改革論文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不斷髮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現行基礎教育的態度也發生重大改變,新一輪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外語(即英語)成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2001年,英語教育進入國小課堂,標誌著我國外語教學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是否應該從國小階段就開始英語教學一直存在很多爭議,這個問題早就引起了我國外語教育界的關注。筆者認為從國小階段開始英語教育,一方面是全球化大背景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外語教育發展和成熟的標誌。但是由於中國各地區發展的差異性,國小階段普及英語教育的實現有很大侷限性,董燕萍(2003)指出,“從小開始學習外語在我國多數地區缺乏現實性”。課程改革不應簡單地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應該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諸如教師水平的差異、學生每週接觸外語的時數、教材及教學方法以及教育目的等(韓寶成,2008)。

2、當前基礎教育階段外語教育(英語)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本文開篇提到2013年教育部門針對基礎教育領域,針對大學聯考,針對外語教學以及考試陸續提出指導意見,改革方案,社會也由此展開激烈的討論,而且這些即將進行的改革會對中國現今的基礎教育制度做出一系列的調整,引起相關領域和部門進行反思教育現狀和問題,反思中國的英語教育是如何陷入了“怪圈”。接下來,筆者從微觀的角度,從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應試教育等來分析當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育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可能的應對策略。

2.1因“材”施教的窘境

教學內容跟教材密切相關,2001年的新《課標》頒佈以來,國家審定通過的各種中國小英語教材不盡相同,但其中不難窺見端倪,這些教材都是嚴格按照新《課標》的標準所編寫和出版,內容重複性過高,過於籠統,教學理念單一,很難滿足所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韓寶成,2010)。根據培養學生語言技能以及任務型教學這兩個特點和目標,中國小英語教材在內容選擇上主要以實際生活任務為核心,有人認為這種選材方式帶有功利主義色彩。長此以往進行這樣單一的教學,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的積極性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韓寶成(2010)認為,英語教材不應僅僅以“交際”、“語法”為綱,以“實用”、“速成”為目標,而更要注重學生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

2.2“啞巴英語”現象:應試教育的結果

國家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要改變“啞巴英語”的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外語實用交際能力,但是所有地區和學校,都會以同樣以考試評分方式來檢驗學生所達到的英語水平,考試成為測定學生英語能力的唯一標準,全面提倡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淪為空口之談。不得不承認,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一,中大學聯考類外語考試大量採用“客觀”題形式,並不能反應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反而會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因為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有限,所以出題者只能縮國小習範圍,使學生和老師將重點放到有限的考點上進行反覆訓練,這必然影響教學效果。根據近日教育部提出改革提議中關於未來大學聯考的發展方向,“一考定終身”將成為歷史。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對於這一問題,指出以後的考試主要目的在於考查學生學業的完成情況,將分別採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考試成績,比如現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ABCD等級制。並且,讓學生在高中三年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避免“一次考三年”。對此,筆者認為,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政策,其實施結果是否有利於外語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有待研究。對於英語來說,我們的著眼點不應該僅僅放在其考核方式,評價方式上,不應該只單純地取消某種考試,而忽略了語言學習,語言教學本身。所以,如果要改革,還應該先在教學內容和考試內容方面進行改革。

2.3“費時低效”現象

長久以來,大多數國人陷入盲目學習英語的誤區,認為學好英語是成才的關鍵。這股“英語熱”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時英語教學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十幾年的語言學習,只是為了幾個考試,不得不說是極大的'浪費。“費時低效”是當前英語教育的比較突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能單純為了使“英語熱”降溫,而通過弱化英語教學,通過將英語排除在統一考試之外,來達到我們的目的。英語教學作為全球化的產物,其地位不容忽視,所以有人認為取消外語大學聯考是一種矯枉過正,然而從當下的教育形勢以及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大方向來看,確實需要對以應試英語為目的的大學聯考做一些調整,但調整不等於完全放棄英語,不等於把英語考試完全從大學聯考中剔除。筆者認為,可以對“三大主科”在大學聯考中的分值進行調整,通過調整分值來間接影響其重要性,這樣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英語熱”帶來的弊端,又能正確定位英語在大學聯考中的位置,不至於出現某一段時期內英語人才的空缺。

3、如何走出“怪圈”———針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育改革的建議

3.1改革英語教育體制

我國是“單語制”國家,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跟“雙語制”國家的“二語教學”存在差別,英語並非人人必須掌握的語言。而且雖然英語在許多領域廣泛應用,但是各個領域對英語的需求也是有層次和等級的。因此有人提出要建立“雙軌制”英語教育(伍家文,2010),簡單來說,就是普通中學和外語學校的英語教學的區別。為滿足社會和市場對高素質型英語人才的需要,建立“外語學校”不失為明智之舉,讓學生自主選擇需要提高的方向,聽力,口語或是應試,這樣既擺脫了“因試而學”的窘境,還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這樣才能讓專門型的英語人才達到學以致用,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取得更高的成就。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設定,區別性地對待教學資源。在課程安排上,要做到“由繁化簡”,建立明確的教學大綱,認清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只是為了提高英語成績而授課和機械訓練。在英語課程的設定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利用條件和資源,根據學生的需要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

3.2樹立合理的外語教育觀

任何教學行為,總是受某種教育觀念支配的。在一線工作的英語教師,不應僅僅看到英語的實用和工具屬性,還應該將語言的認知和文化屬性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還是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和交流。此外,個體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任何學科教育的目的。忽視認知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外語教學就會變成模仿教學、機械填鴨式教學。

4、結論

中國的外語教育,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現今突出的問題仍然存在,甚至陷入“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從巨集觀的角度考慮,不僅需要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還要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重新審視外語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從微觀的角度考慮,要明確外語教育的真正目的,改革教育內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同時也要從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教育政策。只有“對症下藥”,抓住外語教育領域的真正癥結,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革,才能有望走出英語教育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