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4W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怎麼寫?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

國小教育教學優秀論文

一、新形勢下國小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國小生心理特點分析

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髮育和學習知識階段,更是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逐步形成的階段,因而國小生具有比較顯著的心理特點,其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心理十分簡單但又十分矛盾。一是基本上都有美好的願望,很多國小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卻不夠努力,特別是對現實榮譽十分看重。二是基本上都缺乏理智,感性往往往都會“戰勝”理性,很多時候都非常感情用事,特別是現在的國小生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其自我意識更強。三是基本上都具有較強的進取心,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強,但很多時候都停留在“口頭上”,付諸行動的時候相對較少,特別是對於一些困難普遍都有畏難情緒。

二、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國小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於培養國小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至關重要。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促進國小生健康成長,有針對性的解決國小生普遍存在的情緒不穩、學習困難、缺乏毅力以及抗打擊、抗挫折能力不強等問題,能夠使國小生健康成長。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國小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國小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適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國小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特別是能夠改變國小生自我意識較強、團隊精神不足的問題,讓國小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班主任如何加強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而,國小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必須深入瞭解國小生的心理需要,加強“學情”分析,特別是要通過與國小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讓國小生願意與班主任交流,深入瞭解每一位國小生的心理需求,並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國小生的心理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重視心理教育更要重視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二)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國小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特別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與國小生接觸的機會最多、時間最長,因而必須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把創造“和諧班級”作為重中重,鼓勵、支援、引導國小生樹立民主、和諧、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注重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國小生健康心理的教育,發揮國小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國小生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諒解,使國小生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種花須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國小生感性思維都比較強,因而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國小班主任必須時刻關注國小生的心理變化,因為國小生的心理變化常常會表現為外在的變化。比如有的國小生會莫名的出現不愛說話,有的國小生也會莫名的出現脾氣暴躁,還有的國小生會莫名的出現成績下降,等等。這些都需要班主任細心的去觀察,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四)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應用於教學中

國小班主任在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還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要加強對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心理測量、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等各方面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育教學工作、班管理工作相結合的有效載體,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推動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四、結論

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新課改”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必須大力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國小生的綜合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小班主任應切實擔負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從國小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國小生心理特點出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大力加強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要在瞭解學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級管理、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四個方面狠下功夫,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