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2W

【摘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實地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我縣農村國小體育教學的現狀作了分析與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教學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有了較為健全的一套實施方案,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使學生在德、智、體等諸多方面得到發展。

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教育論文

【關鍵詞】農村國小;體育教學;自身素質;評價機制

1前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實驗為我們農村國小體育教學指明瞭方向,在各級教育部門與廣大教育工作者、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縣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取得更為突出的成績。但我們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太樂觀的問題。

2研究物件與方法

2.1本研究以我縣部分農村學校的專職、兼職體育教師為研究物件。

2.2.1文獻資料法:參閱大量有關體育教學改革的書籍,研究近年來學校體育教學發展性檔案精神,結合自己多年的農村國小教學經驗,擬定本調研提綱。

2.2.2實地調查法:在初步整理的基礎上,帶著相關的問題對部分學校進行觀察、訪談和交流,獲取第一手感性資料。

3結果與分析

通過梳理、分析,目前我縣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存在著教學誤區。

3.1誤區之一:重主體,輕主導:新課標所倡導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是根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而總結的教學活動的規律。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發展。就因為如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就往往會不自覺地踏入另一個誤區--重主體,輕主導。

3.2誤區之二:重形式,輕效果

3.2.1教學模式的形式化: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電教媒體、情境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走進了體育課堂,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也相應地產生。但是教師的教學觀在深層次上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即使有,也只是教學模式的形式化,也就是讓學生順從教師事先安排好的教學思路去學,課堂教學過程成了教案的翻版,完成技術性任務成了課堂教學的中心,其它目標(如方法的、情感的)並無真正地位。同時教師期望學生按教案的設計順利進行,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成了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配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匆忙走過場,形式幾番。這種“指令式”的教學行為,表面上看似熱鬧,可這是“外動”,至於“內動”,卻並非熱鬧,因為學生沒有了發展自主實踐能力的空間。

3.2.2遊戲教學的形式化:在某些國小(尤其在農村),由於師資力量的缺乏,一些體育老師往往身兼數職,無暇鑽研教材,往往一上課就是做遊戲,而且往往是“老鷹抓小雞”或者是“丟手帕”之類的。教師分好組,講幾點要求,然後學生呼的一下圍成幾個圈開始遊戲,而教師則忙自己的事了。如此遊戲教學,其目的何在?

4結果與對策

4.1結果:我縣農村國小體育教學存在著“重主體、輕主導、重形式、輕效果、重達標、輕教學、重教學、輕科學”現象,嚴重製體育教學的發展。

4.2對策

4.2.1提高認識,再次擺正“主導”與“主體”的關係:體育教學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其過程都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都要求“主導”和“主體”間要相互統一,無論走向哪一個極端都是錯誤的。教師的主導作用不等於“主宰”作用,教師對學生正確的管理、啟發和指導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認真、自覺學習是取得教學效果的關鍵。體育教學在教學方式、教學空間、教學內容上有其獨特性,其教學是在動態之中進行的。

4.2.2加強學校師資的配備,切實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之所以體育教學中會出現“重形式,輕效果”的誤區,主要是由於體育師資配備不齊和教師自身素質不夠高所決定的,因此加強學校的體育師資配備和提高體育教師素質是當務之急(尤其是農村)。至於提高教師素質,關鍵在於對教師進行素質重構。

4.2.3領導要重視體育教學,完善評價體制機制,切實處理好達標與教學的矛盾:學校領導在觀念上要樹立全域性體育觀,重視體育教學,從多元化的角度評價體育工作。達標成績和運動會名次固然是評價的一個方面,但還應從學生的體育素質和體育兩類課程的開設、實施上進行綜合評價,進一不完善評價機制。達標訓練是長期的事,需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進行有組織、有目的地訓練,如果只利用體育課進行加班加點搞突擊為達標而專門服務的話,是不能取得好成績的,反而會走入極端,在這裡,就要切實處理好達標與教學(指體育教學和語數教學)的矛盾。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要符合學生的年齡身心特徵,要逐漸上負荷,逐漸下負荷,不能大起大落,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

練習的密度要保持在35%-40%左右,要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

參考文獻

[1]葉立軍主編.新課程教學研究[C].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7

[2]季瀏、江曉贊.國小體育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