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理想之花並不隨眾芳的蕪穢而凋謝-再論屈原教育思想及其悲

才智咖 人氣:2.24W

論文關鍵詞:屈原 教育理想 教育實踐 悲劇

淺談理想之花並不隨眾芳的蕪穢而凋謝-再論屈原教育思想及其悲

論文摘要: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其光輝的詩篇和高潔的人品光照千秋。歷來學術界主要集中在對作為政治家和詩人的屈原進行研究,而對於屈原在教育方面的實踐和探索則鮮有論及。其實,屈原同樣也是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家,他既有較系統的教育思想、也有較豐富的教育實踐,雖然他的教育理想並沒有實現,他的教育事業也已失敗告終,但他教育理想的光輝仍然如懸空的日月。本文再就屈原教育思想和教育行跡進行研究探討。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人品和詩歌猶如高懸的日月,兩千多年來一直光照我們這個民族,在赤誠愛國、人品修養、勇於探索、執著信念等等方面給予了中華民族深刻而積極的影響。或許正因為他的人品和詩名太盛的緣故,人們大都只把他當作一個政治家和詩人。其實,屈原同先秦的許多“子”一樣,不僅是一位極有才能的政治家、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位理想主義教育家、一個為“教書育人”傾盡心血和生命的老師。考屈原一生,他所從事的“公職”基本上不出政治和教育兩方面,至於寫詩作賦,反而不過是他的“業餘”所為罷了。只是作為政治家和教育家,屈原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千古悲劇的扮演者。

有關屈原教育方面的文字,史料鮮有記載,人們也很少談及。下面的論述依據主要有二,其一是史料有關屈原職官及生平事蹟方面的記載;其二是他自己有關詩篇的記述。

史料記載: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劉向《新序·節士篇》等書載,屈原曾任過楚國的左徒官和三閭大夫。“左徒”一職僅為楚國所設,從“春申君曾有左徒遷令尹”的情況看,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官職。它的職權範圍很廣,“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待賓客,應對諸侯,”並且有時還得侍奉太子。可知“左徒”這個官職,對內要輔佐君王,侍奉太子,起草法令,參與國家最高決策;對外則要接待、出訪,處理外交事務。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認為,左徒“蓋今左右拾遺之類”。唐代的左右拾遺,是專司進諫、薦舉的職官,這樣看來,屈原這個“左徒”官還擔負著培養、選拔、舉薦人才的重要任務。

又,“三閭大夫”一稱始見據傳是屈原作的《漁父》,《漁父》又多為治學嚴謹的司馬遷所引述,看來不會是子虛烏有之事。三間之職,王逸在《楚辭·離騷》序中解釋說,是“掌王族三性,日昭、屈、景”。又說,“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土”。昭、屈、景是與楚王同宗的三個大姓,屈原自己在《離騷》開篇就公開宣佈自己跟楚王是本家,同是“帝高陽之苗裔”。“三閭大夫”,就是掌管這三大姓的官,大概與戰國時些國家的宗族大夫之職相似。“序其譜屬”,可能是些戶籍、輩分、王姓支派等王族內務,而“率其賢良,以厲國土”,就屬於國家公事了。“率”是率領、帶領,查《說文》還有訓導一層意思;“厲”是鍛鍊、勸勉。“賢良”和“國士”是王族中的優秀分子,也是國家棟梁之才。這種率領、訓導、鍛鍊、勸勉賢良國士的工作,正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本職。由此看來,屈原所從事的是,由教育進而政治,由王族之事進而國家之事;屈原所追求的政治抱負就是通過管理王族之事從而管理國家大事,通過培養教育王族胄子,為國家培養舉薦人才,從而實現振興楚國、最終由楚國統一天下的大業。這樣的推斷,與屈原一生的思想、性格、行事應該是相符的。

在屈原的光輝詩篇中,他用抒情的筆法遠譬近比,敘寫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及其培養人才的種種努力。

屈原在自己遭讒被疏,從政界敗下陣來後,曾把輔佐國君、改革弊政、修明法度的希望寄託在楚國新興的進步力量上。於是他以極大的熱忱,用他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才能從事教育胄子、培養人才的偉大事業。他走的也正是“教育救國”的.道路。他在《離騷》中生動地剖白了一個教育者培養人才的心跡和願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