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及價值探究之一-論孔子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

才智咖 人氣:2.71W


  【論文摘要】作為儒學的創立者,他的思想中包含著深厚的生態意蘊。其中,以敬畏天命為理論基石的生態倫理智慧教導人們要遵循自然、敬畏自然;以融入自然為理想境界的生態倫理思想向人們展示了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倫理情懷;以節用資源為倫理實踐的生態倫理意識教導人們堅持取之有度、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觀孔子的生態倫理思想對於解決現代生態危機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源泉。

儒家生態倫理思想及價值探究之一-論孔子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

【論文關鍵詞】孔子;生態倫理;敬畏天命;價值。

  在生態倫還沒有成為顯學之前,倫理學只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得到極大的提高,但與此同時,地球的生態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惡化。於20世紀初萌芽的生態倫理學,就是直接針對現代化和科學技術對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而提出的。一個世紀以來,諸多思想家和學者孜孜以求尋找解決生態困境的答案,提出了許多可行之道。為了更好的解決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有必要探究孔子生態倫理思想,汲取豐富理論智慧,為人類在現代條件下解決生態倫理問題提供理論和實踐源泉。

  一、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智慧

孔子作為儒學的創立者,他吸取了《周易》智慧,最早闡述了生態倫理思想。孔子的生態倫理智慧在《論語》中,主要體現為敬畏生命、融入自然和節用資源。

1.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石——敬畏天命。孔子談論天命,在《論語》中僅見於以下兩句。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子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第十六》)在這裡,孔子兩次提到“天命”,即“知天命”和“畏天命”。湖南師範大學任俊華博士在其博士畢業論文《儒道佛生態倫理思想研究》中指出:孔子使用的“天命”概念,主要吸取了周的敬畏天命和重德修德思想,亦即“天命”是自然規律,如四季更替、萬物自身生長的規律性等。故“知天命”就是對自然規律的瞭解和掌握。人們只有掌握這種客觀規律,春天耕耘播種,秋天才有良好收成;人們只有適應自然不可抗拒的規律,才可熱天避開酷暑,冬天抵禦嚴寒,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如果違背天命,背離了自然客觀規律,既不能搞好糧食生產,也難以保證人自身的健康成長,這無異於自取滅亡。故而,君子不但要知天命,更要“畏天命”。孔子敬畏天命的倫理意識,除了要求人們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外,還將“畏天命”與“君子”的品質結合起來,從而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南京大學唐琰碩士在其碩士畢業論文《先秦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中指出:孔子衡量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取決於他是否‘畏天命”。孔子認為:作為君子,要謙遜行事,不與人為敵,不做過頭事,不講過頭話,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世界的安寧、和平;作為小人,則身無“畏天命”之心,行為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僅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損害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另外,孔子還認為“天”具有完美的`和人格,它生育萬物,也給人以美德,人與天地相參,人講究倫理道德,萬事萬物自然會相安其位,從而形成一種安定和諧的社會局面。由此可見,敬畏天命是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石。

  2.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理想境界——融人自然。“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這是孔子對‘知者”和“仁者”的讚美。在孔子看來,“知者”和‘仁者”都是有道德修養的人,而且‘知者”和“仁者”既快樂又長壽,這正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標和境界!所以,孔子才會有“吾與點也!”的感慨!在《論語·先進第十一》中記載:一次,孔子與他的學生子路、曾皙(點)、冉有、公西華一起談論人生志向和理想時,曾皙的觀點得到了孑L子的高度認同。曾皙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在曾皙看來,暮春時節,穿著春裝,與幾個朋友,到沂水去沐浴陽光,到舞雩去吹吹風,盡興唱著歌而歸,這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志向。這種人生志向一方面反映了曾皙博大的胸懷,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與山水同樂和融入自然的生態倫理情懷。這正孔子主張培養“樂山樂水”的仁人志士的高尚理想情懷是一致的。孔子要培養的是既有仁者胸懷又能治世的理想君子人才,這種人才不僅會治世,還必須有“樂山樂水”的生態倫理情懷,這樣才能實現儒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社會理想。

3.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的社會實踐——節用資源。孔子認為節用思想是君子應當具備的一種美德。“以約失之者鮮矣”。即很少看到有人因為節約而犯錯誤。在《論語》裡,還可以找到同樣的觀點,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當然,孔子在對待人的生活態度上,並不反對求富。但是,認為應該遵從一種節儉的生活方式。孔子認為奢侈則會導致不謙遜,而節儉能使人樸素。在《論語》裡,記載的“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和‘禮,與其奢也,寧儉。是對孔子節用資源最好的表徵。所以,孔子讚揚顏回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不僅主張他人節用儉樸,而且自己也身體力行做表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和“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是孔子對其生態倫理思想的踐行,也體現了孔子主張生活儉樸、節用資源、講究內在的道德修養和不追求外在奢華生活的君子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