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孔子教育方式與中學體育教學改革

才智咖 人氣:2.1W


  論文摘要: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對我們當前基礎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他的教育觀仍為今天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寶貴的借鑑作用。其中的學以致用、因材施教、善用評價、教學相長等教育觀點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應試化,課堂教學模式化,教學評價片面化,教學手段簡單化等問題的解決更是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孔子;教育;中學體育;教學
   
  中學體育教學是基礎體育教學之一,是連線國小體育和大學體育乃至終身體育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的根本所在。中學體育教學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是終生的,在國家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華民族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他為了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既安排了豐富的教學內容,又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這些教育方式對今天的教育、教學也還是適用的。

  一、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應試化
  體育教學本來是以促進學生生長髮育,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為主要內容的。但當前的中學體育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和做法。近幾年會考體育的應試現象比較嚴重。如很多學校的體育課練的都是考試專案,嚴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倦心態。教學實踐中強制性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某些內容和考試,學生們只有考試的幾個專案技能比較突出,卻未能學會其它體育專案和技能,更談不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加上體育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教學方法缺乏新意等原因,使體育教師覺得很難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教得辛苦,而學生的身心發展在這樣的應試教育中受到束縛,學得也辛苦。
  (二)課堂教學模式化
  中學體育課堂結構一般是:“開始—準備-基本-結束”。無論教授什麼教材內容,教學方法都是:“講解-示範-練習-糾錯”千篇一律的程式。體育本來是一門活潑、有趣,讓學生天性得以自由張揚的科目,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卻變成了單調而枯燥的`訓練,其結果是學生的興趣地不到關注,特長得不到發揮,身體也未必健康。可見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是以“學會”和“鍛鍊”為主,其功能是:強化動作記憶,增加運動負荷,保證運動安全等,把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快、慢、好,壞看作教學的最終目的,並把它作為評價,考核的唯一標準。
  (三)教學評價片面化
  由於受傳統教法的影響,中學體育教學往往習慣將課堂常規,作為教學組織能力的評價。注重技能評價,就會刻意地去追求技術動作、達標成績,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的指標去實施教育過程和評價教育效果,忽視多維度目標,不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由於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教學評價過分注重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忽視學生身心差異,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關注不夠,致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沒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從而失去體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手段簡單化
  《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活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增進心理健康。縱觀我們當前的中學體育教育,許多教師還沒有很好利用體育這一特點。其原因關鍵是體育教育者在觀念上只是把體育作為鍛鍊身體、增進健康的一種手段,還沒有認識到體育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影響,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改善心理環境、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孔子教育方式與中學體育教學改革

  (一)學以致用
  孔子在教學中強調一要“致用”,二要“結合”。認為讀書雖多,但辦不了什麼事,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帶領子路等弟子們周遊列國,拜見國君,接觸隱士、耕夫,經受過圍困、飢餓、冷落的困窘。這種“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使他的弟子們經受不少苦難磨鍊,得到了鍛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為他們以後從政理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孔子要求把學習和應用聯絡起來;反對死讀書,讀死書,主張“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反觀現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某些行為,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的需要,理論不和實際結合,致使教育的長遠效果不明顯,學生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孔子“學以致用”教學理念使我們明白,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不應該以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衡量,而是要看通過教育後,教育物件在社會實踐中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他們的要求,能否將所學知識儘快轉化為生產力,以及在自身發展把所學知識融入自己生活,成為對自己工作及生活的有用動力。因為,“體育是一種習慣,不是儀式,體育在體育課中,更在生活中。”

試論孔子教育方式與中學體育教學改革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概念並非孔子本人提出,而是宋代朱熹在總結孔子教學思想時歸納出來的。但從孔子一生的教育教學實踐分析,他的確是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從事教育事業,從事教學工作,把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運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孔子承認個性差異,因此他非常重視因材施教,即根據弟子的個別差異確定對他們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大量地體現在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來解答他們的疑問,做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有時,同樣的問題,孔子對不同的學生卻有不同的答覆。在這方面最典型的當屬《先進》中記載的案例。有一次,子路問孔子,當他學會什麼是否可馬上付諸實施。孔子告訴他不可,並要求其與他的父兄商議後再付諸實施。隨後,冉求來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告訴他可以馬上實施。一直侍從在一旁的公西華對老師對同一個問題給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並追問其中緣由。孔子答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孔子說冉求這個人膽小,遇事容易退縮,所以要鼓勵他立刻大膽去做。而子路則勇氣過人多冒進,勇有餘而謀不足,所以我要給他降一下溫,讓他頭腦冷靜一點,使他知道進退。這個案例具體生動地向我們呈現了“因材施教法”的操作過程,教會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品性,素質修養等情況給予不同的對待,使體育教學成為健康身心,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