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央企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才智咖 人氣:6.7K

大力推進中央企業自主創新

加強央企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貢獻

在中央企業科技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李榮融

(2006年4月22日)

同志們:

今天,在舉世矚目的三峽庫區,我們召開中央企業科技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交流中央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經驗,研究中央企業自主創新思路,部署中央企業自主創新工作。三峽工程是我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世紀偉大工程,是我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典範。我們把這次會議放在三峽召開,就是要讓大家親臨現場,感受自主創新在搞好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裝備製造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認識技術進步對促進中央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意義。下面,我講四個問題。

一、深刻認識當前中央企業科技工作面臨的形勢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主要已開發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把爭奪科技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重點,特別是跨國公司通過進一步鞏固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導和強勢地位,對廣大開發中國家企業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把握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從建立創新型國家的高度,深刻認識中央企業科技工作面臨的形勢。

(一)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圍繞知識要素的競爭日趨激烈。已開發國家普遍改變了過去長期採取的對科技發展不干預政策,大幅度增加研究開發支出。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研究開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其中日本、韓國和美國接近3%,以色列高達4.7%。日本和韓國分別在上個世紀70和80年代迅速完成了國家經濟由要素推動型向創新推進型增長模式的轉變。據世界銀行統計,在全球研究開發投入中,美國、歐盟、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佔86%;在國際技術貿易收支中,已開發國家獲得的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佔98%,人口僅佔全球15%的已開發國家擁有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技術創新成果。

在全球創新熱潮下,跨國公司正在紛紛改變其創新戰略。一方面,把主要科技資源聚焦企業核心業務,控制核心技術,提高系統整合能力,同時大量削減企業內部的基礎研究,轉而支援與大學、獨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大量收購專利發明等智慧財產權,並通過大量併購和重組企業,鞏固其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跨國公司加速在不同國家建立研發機構,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獲得更強大的競爭力,從而成為推進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關鍵因素。已開發國家和跨國公司將技術標準、智慧財產權作為保持其技術壟斷利益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由此加大了開發中國家和企業獲取技術的難度。實踐證明,沒有核心的技術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開發中國家的產業發展將很難突破已開發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也不可能獲得有利的貿易地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不管現在處於何種地位,如果不重視創新,都有可能面臨被邊緣化的威脅。

(二)我國已進入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發展的新階段。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經濟增長方式必須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從1978�2005年的27年間,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6%。支撐這27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除了改革解放生產力之外,主要是物質投入的增加,包括資源消耗的持續增長。從總體上說,這種高速增長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靠粗放型增長方式驅動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加劇了資源的瓶頸制約,使生態環境不堪重負,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儘管我國各個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個別產業在國際上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但總體來看,我國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較弱,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多數產業處於國際產業價值鏈末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再保持長達15年左右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加強技術創新,才能改變這種粗放型增長方式,才能實現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從經濟實力和科研能力上看,我國已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200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四位,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萬多億元,有能力增加技術開發投入。二十多年來,我國引進了大批先進技術和裝備,大大縮小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消化吸收創新提供了必要條件。多年來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僅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就達2770萬人,有科學家和工程師225萬人,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的科研隊伍。我國已湧現出一批依靠技術創新迅速發展起來的企業典型。應該說,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所作為。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央企業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能力的必然選擇。

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從中央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看,大多數企業都將發展戰略定位於行業排頭兵,很多企業提出要進入世界500強,還有些企業提出要進入本行業的世界前3名,這就決定了中央企業的競爭對手,主要是那些著名的跨國公司。目前,中央企業在一些重要領域發展勢頭很好,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往往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潤拱手讓人。我們不少中央企業在與跨國公司“對標”中,已深感到我們與跨國公司的差距不僅限於規模和資本,更主要是體現在科技方面,尤其是自主創新上。

經濟全球化使中央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跨國公司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揮後發優勢,通過引進技術吸收消化再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歷史經驗表明,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道路已經越走越窄,而且事實上也不可能換來領先的技術。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獲得強大的競爭力,強化了其在全球科技、生產領域的強勢地位。來自跨國公司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央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中央企業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導力量,對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負有重大的歷史責任。儘快確立中央企業市場的主體地位、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科技開發投入的主體地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不僅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中央企業自身生存與發展、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的需要。

二、中央企業有責任有義務做自主創新的表率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要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央企業作為我國國有經濟的主導力量,有責任、有義務做自主創新的表率。

(一)中央企業是國家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工業已開發國家和跨國公司發展的歷程表明,技術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構成要素,需要有強大的技術經濟實力做支撐。根據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央企業應該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第一,中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骨幹力量。承擔著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雙重任務。2005年,169戶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73萬億元,實現利潤6276.5億元,上繳稅金5412.8億元,分別佔全國國有企業的58.4%、69.4%和54.4%。目前,中央企業幾乎全部控制了我國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約佔全國的43%;汽車產量佔全國的47.5%;生產的冷軋板、塗鍍板等高附加值鋼材約佔全國的60%;生產的水電裝置佔全國的70%,火電裝置佔全國的75%。中央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擁有一批重要骨幹企業,在商貿流通、交通運輸、農業、醫藥、建材、投資等領域擁有一批行業排頭兵企業。2005年,入選世界500強的中國內地企業15家,其中我們中央企業10家。這些企業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託力量,有條件、有能力、有責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擔當領軍企業,發揮表率示範作用。

第二,中央企業中有一批綜合技術實力較強的科研院所,在國家研發和創新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這些科研機構具有學科比較配套、領域相對完整、科技人員集中、科研成果豐富、實驗裝置齊備的特點,涉及軍工、石油石化、煤炭、鋼鐵、有色、機械裝備、汽車、船舶、軌道交通、電信、建築、建材和醫藥等行業。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決定的實施,為這些轉制科研院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發揮了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的骨幹作用。強大的人才、技術基礎,保證了這些院所在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攻關與開發、解決行業關鍵與共性技術難題、提高技術整合與裝備成套能力、支援企業開發新產品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企業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計劃專案中承擔了重要任務。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安排了14項重大科技專項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案,中央企業直接參與了其中的12項,佔86%。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高技術產業工程重大專項中的積體電路和軟體、新一代網路、先進計算、生物醫藥、民用飛機、衛星應用、新材料等;裝備製造業振興重點中的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超高壓輸變電裝置、大型乙烯成套裝置、大型煤化工成套裝置、大型冶金裝置、煤礦綜合採掘裝置、大型船舶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數控機床等,中央企業都承擔了重要任務。

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安排了未來15年我國在若干重點領域需要突破的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其中確定的11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中央企業都有涉及;重點安排的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68項優先主題中,與中央企業相關的有54項,涉及面達到了80%;安排的16個重大專項中,有一半以上的專案有中央企業參與攻關。此外,在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先進能源技術等前沿技術方面,中央企業也都積極參與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