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創新無人管理小區工作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6.83K

近年來,在區委、政府的重視下,老舊小區改造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那些開發較早的居民小區,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區內的基礎設施已經陳舊,居民樓房開始老化,破損現象嚴重,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老舊無人管理小區的改造與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社群創新無人管理小區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晏家灣社群是一個典型的城郊結合型社群,現有居民4499戶、16428人,改制企業6家。目前有老舊無人管理23個小區,始建成於80-90年代,這些老舊住宅小區房齡大約都在10-25年,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由於老舊住宅發展標準低,樓房的自來水、供電、道路、下水管線等配套設施老化,嚴重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質量;二是老舊小區內綠化設施缺乏日常維護,綠地破壞嚴重,有的綠地枯死後或缺乏管理被居民佔用開荒種菜,影響社群環境;三是由於無正規物業入駐,治安、衛生、環境等矛盾日益突出,個人簡歷市長、區長熱線常常接到“無人管理小區”居民的投訴,居民們怨聲載道;四是老舊小區的管理粗放,大部分未實行物業管理,發生屋頂漏雨和下水堵塞等問題,還處於由街道、社群找產權單位應急解決狀態,往往發生產權單位無資金或產權無主,影響問題的解決;五是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由於居民欠繳物業費,使物業公司經營困難,造成“居民欠錢-物業服務不到位-居民不繳費-物業公司生存困難”的惡性迴圈,最後導致撤離。

二、主要做法

為了維護居民利益,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晏家灣社群立足實際,在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的情況下,先行介入,創新打造社群、業主委員會“1+1”管理新模式,先後成功改造湘運路111號、慄楓小區、城東小區,有效地改善了無人管理小區現有狀況。目前,晏家灣社群正有序地將三個試點運作小區管理新經驗、新做法逐步向剩餘20個無人管理小區推廣。

(一)深入走訪,奠定居民參與基礎

無人管理小區問題多,矛盾糾紛多,居民反映強烈,社群工作人員利用白天晚上,節假日、走家串戶,宣講改造“無人管理小區”的好處。熱門思想彙報其次,通過“零遺漏、全紀錄”方法,對每戶居民進行走訪調查,重點了解居民對無人管理小區有序管理的期盼度、配合度,對其中積極提出意見及配合的.群眾、黨員、積極分子詳細登記,重點詢問,梳理歸納出居民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四大願望:治安有人管、衛生有人理、設施有人修、矛盾有人調。針對四大問題,社群發放意見徵詢書,收叢集眾的金點子,得出可行性意見9條。

(二)多措並舉,激發居民參與熱情

面對髒亂差、治安不佳的小區,社群充分意識到,只有實現居民自我民主管理,才能讓他們對自身的居住環境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呵護,讓“護花原理”的良性迴圈顯現在每個居民的行為上。為此,社群著手從隊伍、環境、制度三大方面,夯實管理基礎,理順管理關係。

一是充分調動民主自治積極性,成立業主委員會。為了無人管理小區改造工作順利開展,社群牽頭組織湘運路111號、慄楓小區、城東小區居民多次專題籌備會議。經小區居民推薦,通過召開業主代表大會,推選出了一批身體健康、有能力、社會責任感強、樂於奉獻的居民,成立業主委員會,分別負責本小區的衛生、治安、基礎設施維護工作,配合社群協調好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社群之間的關係。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居住環境。“衛生髒亂差、治安亂糟糟、管道多堵塞”是居民對小區的三大感慨。為破解該難題,社群自籌資金安裝鐵門,並修建值班室,多方協調解決了值班室用電問題。同時,對小區所有的下水道堵塞,道路破損、路燈不亮等問題進行全面清查並給予解決,聘請“4050”下崗失業人員,負責小區保潔、保綠、保安工作,聯絡自來水、電業局、煤氣公司對小區進行一戶一表的改造,並將小區治安和衛生狀況納入日常管理,定期檢查、考核。

三是建立職能小分隊,落實各項工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區雖小,但各項工作千頭萬緒,既有保潔、治安等日常性工作,也有綠化、車位劃線等非日常性工作。為進一步理順管理職能,社群領導小組多次召集業主委員會討論各項管理工作,最終成立了綠化、文娛休閒、意見收集等多個職能小分隊,負責小區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三)創新模式,引導居民自治管理

一是管理模式創新。在改造“無人管理小區”工作中,社群考慮到無人管理小區多為老舊小區,居民經濟實力有限,且無繳納管理費習慣,大膽採用社群居委會、業主委員會“1+1”共同管理模式,對小區實行低標準收費(每月30元),實現非盈利性的準物業服務,得到了大部分小區居民的擁護與支援。

二是聘用模式創新。小區除業主委員會外,保安、保潔員等工作人員均來自於小區居民,尤其是五保戶居民。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為兼顧管理質量和扶貧幫困,社群從小區五保戶內優先選擇人員,從事小區保潔工作,並由業主委員會對其工

社群創新無人管理小區工作調研第2頁

作進行評定,對符合條件的,予以聘用。不符合條件的,重新選聘,實現競爭上崗。

三是防範模式創新。三個試點小區居住人員比較複雜,管理難度大。在社群的組織領導下,各小區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整合擴充了內部防範資源。積極開展“零發案小區”建立活動,相繼成立了志願者巡邏隊、保潔員守望隊、樓棟長資訊員隊等兼職巡防隊伍,全面加強小區巡邏防範工作,並及時向小區居民群眾公佈發案情況以及防範建議,讓居民及時瞭解到建立成果和小區治安狀況,提高防範和參與意識。據統計,20xx年在其它小區發案率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三個試點小區均實現零發案。

三、存在的問題

晏家灣社群採用社群、業主委員會“1+1”的管理模式創新,其成效彰顯無疑,目前,湘運路111號、慄楓小區、城東小區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環境優美,居民群眾的安定感不斷增強,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社群創新無人管理小區之成效是不言而喻,但將試點小區經驗逐步向其它小區推廣的同時,也凸顯出許多存在的問題。一是拒交物管費現象存在,範文寫作居民觀念仍需轉變;二是硬體條件相對落後,包括綠化面積較小、機動車停車位缺少、體育健身設施和文化活動空間較小等;三是小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的資金缺口較大,雖社群、業主委員“1+1”模式成效明顯,但投入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服務質量的提供。

四、無人管理小區改造管理的建議

為營造和諧社會,造福百姓,建議政府著重考慮老舊小區的改造管理工作,發揮政府職能,解決存在問題。為此建議:

(一)健全政府管理體制,積極形成全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遵循“重心下移、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強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組織領導,形成“區、街道、社群”三級管理網路,共同構成社會管理模式的組織。

(二)希望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對無人管理小區的資金投入。建立“區物管辦-街道辦事處-社群”三級管理體制,由財政每年列支費用,分撥到街道辦事處和社群,由街道、社群聘用小區綠地、小區環境維護人員,建立切實可行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同時考慮無人管理小區從業人員能否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

(三)希望政府與電業局、自來水公司等相關部門銜接,為改造無人管理小區用電、用水等問題開闢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