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2.37W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既是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也是鹽城順應經濟發展形勢、重構經濟發展格局、奮力進位爭先的必然途徑。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工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工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十一五”以來,全市上下以科學發我展觀為指導,堅持“快增”“快轉”相結合,通過抓專案推進、抓新特產業、抓招商引資、抓“三服務”、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舉措,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執行平穩、增長較快、轉型提速、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一、我市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點

1、工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對區域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20**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17.3%;開票銷售2771億元,增長8.9%。增加值、開票銷售兩項指標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為近十年新高。工業投資在登上千億臺階後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237.4億元,同比增長20.6%。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八成,工業提供的稅收佔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六成,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經濟在推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2、重點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對區域經濟引領拉動作用明顯。

全市重點培育的30戶大企業(集團)實現銷售773.21億元,佔全市的27.9%,同比增長9.53%,較定報企業面上高出4.93個百分點,增長面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個百分點。其中,東風悅達起亞公司全年共生產汽車48.86萬臺,銷售48.06萬臺,實現開票銷售458.48億元,同比增長9.87%,高出全市面上1個百分點;響水德龍鎳業20**年新增開票銷售21.26億元,佔全縣新增開票銷售的51.7%;大豐博彙集團和北大荒油脂兩家企業新增開票銷售15.2億元,佔該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創新驅動引領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全市共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4家,列蘇北第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6個,省著名商標151個,省名牌產品130個。東方一號創意產業園被省認定為蘇北唯一一家工業設計示範園,中恆寵物被認定為省工業設計中心。25戶企業獲批20**年度首批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列全省第一。華盛變壓器等10戶企業被省認定為高成長型中小企業,長虹汽車等12戶為省重點培育企業,認定數均列全省第一。

4、工業經濟叢集效應日益顯現,主導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國家級開發區1個(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10個(含省級高新區1個)、省級化工集中區2個。20**年,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及化工集中區實現主營業務總收入4463.1億元,增長36.9%;24個特色產業完成開票銷售1700億元,同比增長25.9%,佔全市工業企業的比重達61.3%。

5、推進綠色製造成效顯著,節能減排工作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到20**年底,我市萬元gdp能耗為0.518噸標準煤,同比下降4.08%,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09%,超額完成省下達我市的節能目標任務。按省下達我市“十二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標任務,到“十二五”末我市萬元gdp能耗應達到0.464噸標準煤。“十二五”前兩年我市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7.36%,超“十二五”目標序時進度。

二、我市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做法

鹽城工業經濟之所以能在近幾年複雜多變的形勢中保持企穩向好的態勢,既是國家巨集觀政策和市場驅動內需增長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得益於對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深,抓得早,抓得緊,抓得主動。具體地說,主要做到了“三個到位”:

(一)政策引導到位。

一是制定出臺政策檔案。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施意見》、《關於實施“千百十工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財政支援市區實施“千百十工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金融支援市區實施“千百十工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檔案和配套措施。並且,我市還高度重視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規劃和引導,結合鹽城實際,制定出臺了《鹽城“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和《鹽城市工業轉型升級重點產業產品導向目錄》等。二是抓好財政扶持政策落實。20**年度,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分兩次發放市區“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近4000萬元,涉及專案121個。同時,還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專案,有9個專案列入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爭取國家專項資金9679萬元;爭取省財政補助專案47 個,補助金額達2157萬元。

(二)幫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務”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開展“三服務”活動,及時會辦解決企業遇到的各類難題。市經信委組織委領導班子同志開展服務企業“暖冬行動”和“進百企、解難題、促轉型”活動,積極幫助市區工業企業解決困難,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務”掛鉤幹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445個,爭取資金29.54億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18.39億元,協助新上專案131個。二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企業參加江蘇產品萬里行、跨採會、服裝節、中小企業博覽會等系列活動,提高產品覆蓋範圍。合計參展企業達200多家,幫助企業達成銷售和意向協議1億多元。三是強化服務平臺建設。成立鹽城市中小企業互助協會,全方位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20**年,新建和認定三星級公共服務平臺18家、四星級4家,建立市、縣、鎮、園四級服務中心60家。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融資直通車、金融支援小微企業“暖冬行動”和銀企對接活動,全市43戶融資性擔保機構20**年累計為7010戶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168億元。

(三)重點工作推進到位。

一是抓專案推進。把專案推進作為促進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堅持經濟工作專案化、專案推進節點化。對竣工專案建設和掛鉤服務情況開展督查,作為幹部年終考評、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二是抓新特產業。市裡抓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縣(市、區)抓24個特色產業,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強力突破。並出臺專門政策,提供整合服務,推動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向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級企業、百家重組企業和百家上市培育企業名單,出臺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檔案,建立了強有力的督查考核推進機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組、千企忙升級、萬企忙發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業。召開全市工業大企業(集團)培育動員大會,出臺了專門的培育意見,提出圍繞“千億元企業為龍頭、百億元企業為支撐、50億元企業為骨幹、10億元企業為基礎”的培育目標,大力實施30家大企業培育工程。五抓“智慧鹽城”建設。研究制定推進“智慧鹽城”建設的意見、鹽城市政務資訊化專案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檔案草案。推動市政府成立市長掛帥的領導小組,資訊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標任務績效考核。與市開發區結成戰略聯盟,建立了市資訊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成功申報省級三網融合試點示範園區、專案及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範工程。

三、我市工業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市工業轉型升級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轉型升級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還存在不少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從外部看,主要有資源、能源、土地、環境方面的硬約束。從工業經濟自身看,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產業結構不優,層次不高。

突出表現為“五多五少”:小企業多,大企業少。目前全市擁有一般納稅人工業企業1.4萬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16戶,開票銷售超億元企業369戶,但超10億元的只有23戶,超百億企業僅2家,50-100億的企業還是空白,大企業數全省靠後。低端產品多,高階產品少。我市產品多為大路貨,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紡織、化工中的多數企業處在產業鏈、價值鏈低端,總體上靠低價格參與市場競爭,抗風險能力普遍不強。偏重產業多,偏輕產業少。近幾年我市工業主要依賴汽車產業以及重化工業拉動,低能耗、高效益、高產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不充分。沿海專案多,市區專案少。得益於沿海發展戰略,近幾年沿海專案推進勢頭較好,20**年計劃實施的30個超10億元的重大專案,沿海地區有18項,但市區僅有7項。投資總量多,實際產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產出比僅為1:0.4,遠低於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創新能力不強,競爭力低。

一是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投入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不足1 %,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我市實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業扶持資金等財政優惠政策看,財政資金支援新特產業、技術改造的力度還不大,對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不強。二是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因企業家自身素質、理念限制、以及創新投資風險大等原因產生的畏難、怕煩情緒,使得企業自主創新熱情不高,企業並未真正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三是企業創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援。鹽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實力比較薄弱是制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與上海等大城市空間距離相對較遠、第三產業及現代服務業較為落後,也很難吸引高階人才落戶鹽城。

3、要素制約突出。

一是工業用地制約嚴重,很多專案落地投資以及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時,都受到土地指標的限制。二是用電緊張狀況加劇。我市當前沿海開發勢頭強勁、高耗能行業有抬頭跡象,完成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難度加大。20**年我市工業用電量增幅較20**年提高了6.07個百分點,完成萬元gdp能耗下降指標任務艱鉅。三是人才資源匱乏,技能人員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業在員工培訓上投入不夠,企業人才素質提升緩慢。四是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壓縮利潤空間,一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生存壓力巨大。

4、政府各部門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臺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產業扶持政策,出臺時間滯後,成效也不明顯。中小企業融資難、轉貸成本高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建議對已經出臺的政策進行梳理,使各項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業、行業,發揮對工業轉型升級的.引導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門在產業對接、科技對接以及銀企、校企對接等工作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門要大力營造轉型升級輿論氛圍,積極指導企業轉型升級;加強市場資訊平臺建設,發揮好行業協會作用。

四、下階段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市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推動工業發展由注重規模速度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變,由消耗傳統生產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由依賴投資拉動向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由外延粗放式向內涵集約型轉變,把工業發展真正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工業強市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一)強化產業集聚拉動。

一是培育壯大新興特色產業。要以人才國際化、技術高階化、發展集約化為方向,不斷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不斷提高“四有”標準,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汽車及零部件、石油裝備等特色產業。力爭在3-5年內,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術,有一定市場規模和經濟社會效益的新興產業叢集,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鹽城的支柱產業。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從加工製造環節為主的“紡錘形”向加工製造與研發服務環節協調發展的“啞鈴型”轉變,提高傳統產業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鼓勵企業圍繞產業優化升級、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實施技術改造,每年實施100項優化產業結構的重點技術改造專案。三是突破生產服務業。積極培育現代物流、研發設計、金融商務、軟體和服務外包、會展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工業企業由產品製造商向技術研發商和工程服務商轉變。放大鹽城南洋機場和大豐港兩個一類開放口岸優勢,大力推進鹽城現代物流園區、城西南物流園區、大豐港區現代物流園區和濱海港區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實現物流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

(二)強化科技創新驅動。

一是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突出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抓好一批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四新”技改專案。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全力組織實施企業技術中心建立“115計劃”,即新創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二是推動企業制度創新。積極促進企業家理念的轉變,摒棄畏難求穩心態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業做大做強,引入風險和創投基金等資本,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導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從業主管理制向職業化管理制轉變。三是加強人才的培養引進。落實培育和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到國內外招聘領軍人才;分批組織企業家赴海外和國內著名高校培訓,拓展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培育國際思維;鼓勵、支援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重點引進緊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和緊缺專業骨幹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形成從初級到高階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

(三)強化要素保障推動。

一是突出重大專案實施。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轉變,圍繞沿海開發、新特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大力開展招商選資,重點突破一批超10億元乃至超30億元、50億元的龍頭型、基地型專案。在繼續抓好工業三百工程的基礎上,滾動實施30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當期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專案。大力實施新增長點培育333工程,全市30個新增開票銷售3億元以上的企業力爭全年新增開票銷售300億元。引導國家級開發區瞄準打造千億元級園區,推動各縣(市、區)省級開發區打造500億元級園區。大力實施3030工程,在全市重點發展30個鄉鎮工業集中區和30箇中小企業園。二是突出龍頭企業培植。深入推進“千百十”工程,督促千家升級企業滾動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專案,力爭實施技改覆蓋面達到70%以上;著力推動6-8戶企業完成戰略重組;滾動培育上市後備企業100家,啟動上市工作10家,進入上市流程5家。全力實施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組織30戶重點企業做好戰略規劃修訂工作,完善大企業(集團)培育服務制度,建立健全大企業工作聯席會議等各項制度;擴大百億元企業梯隊,打造千億元級的規模企業。加快推進企業國際化步伐,抓緊出臺鹽城企業國際化發展規劃,瞄準韓國、港臺開展國際化招商,積極穩妥地推進跨境重組上市,引進和培養國際化高層次人才。三是突出智慧鹽城建設。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步伐。重點完成智慧鹽城頂層設計方案,明確智慧鹽城建設的戰略目標和實施路徑,研究制定智慧鹽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目標。加快實施“一卡一中心一平臺”工程。大力實施資訊產業倍增工程。加快鹽城國際軟體園和服務外包基地、城南新區創意產業園等產業載體建設。加大全市電子產品製造業發展的指導和扶持力度。積極助推td-lte等新一代寬頻行動通訊的研發和規模應用。加快農村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建設,服務範圍覆蓋65%以上的行政村。四是突出綠色製造推進。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點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節能,嚴把能耗增長源頭關。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實施一批重點節能與迴圈經濟專案,培育一批迴圈經濟示範園區和企業,在重點行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提升工業整體能效。繼續深化節能執法行動,倒逼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和裝置,鼓勵和支援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主動提前淘汰低端產品製造能力和相對落後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