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東改革養老金“雙軌制”大勢所趨

才智咖 人氣:2.42W

近些年來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目前參保人數達到7.9億人,比原定計劃提前了8年;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900元左右……但與此同時,圍繞養老保障的熱點話題也不斷增多。先有媒體報道多個省市養老金入不敷出,後有關於勞動力人口首次下降、人口紅利是否消失的討論。

2014年山東改革養老金“雙軌制”大勢所趨

 養老問題為何廣受矚目

為什麼社會各界對養老問題廣泛關注?

其一、源於現實養老的諸多困難。經濟收入上,全國有近1000萬老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50%的老人擔心生病時無錢治病;生活照料上,獨居和空巢老人超過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有3000多萬;精神慰藉上,30%左右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有的甚至出現抑鬱症狀。

其二、源於對未來養老的心理焦慮。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老年人口數量將以年均800萬以上的規模激增。預計到2050年達到4.83億。屆時,社會總撫養比將由目前的45%提升到98.8%。嚴峻的老齡化態勢加大了人們對“我的晚年誰來養”的擔憂。

其三、源於對養老保障的更多期待。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障發展不平衡,存在著城鄉、區域和行業的制度性分割問題,不同群眾之間養老待遇水平、政府投入等差異較大。人們越來越關注養老保障的公平性、流動性、可持續性,也提出了更多訴求。人們對養老問題的關注,還源於它影響群眾的消費心理,關係擴大內需政策的落實。由於對未來養老沒有信心,人們掙錢後只能是多存錢、少花錢。只有加強養老保障,讓老百姓無後顧之憂,他們才有可能鬆開腰包、放心消費。

養老難題難在哪裡

已開發國家都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後進入老齡社會的,屬於“先富後老”或“富老同步”,而我國則尚未基本實現現代化就提前進入了老齡社會,屬於典型的“未富先老”。加之人口多、發展差異大的基本國情,使得我國養老問題更為複雜,解決的困難也更大。

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公共財政投入有限。當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量的1/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80多位,卻要撫養世界上1/5的老年人。這就決定我國人均公共財政是有限的,而且能夠切給養老的.“蛋糕”就更少了。

二是老齡化速度快,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跟不上。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法國、美國、英國分別用了115年、66年、45年,而我國僅用了18年。養老問題在我國短期內集中爆發。

三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已經佔到1/3,家庭平均規模不足3.1人,家庭所能提供的養老資源越來越少。

四是受歷史因素影響,個人養老儲備不足。我國當下的老人,大多是新中國成立前後出生的。改革開放前,我國長期實行“低工資、多就業”的政策和單位內部退休養老制度。這些老人在中青年時基本沒有個人財富積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他們的養老金主要由國家財政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來承擔。

如何從制度上保障老有所養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偏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最低標準才55元,並且正常調整機制尚未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大壓力,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公務員與企業職工、職工與居民之間存在多重製度並行,不同制度之間待遇相差大等等。

●調整制度化,讓養老金“水漲船高”過去幾年,我們主要致力於擴大覆蓋面,填補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空白,今後將重點解決保障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國家還將繼續逐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籌資多渠道,讓養老金“錢途無憂”如果現行政策不變,受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歷史債務等因素的影響,2030年後統籌基金將出現當期支付“缺口”。對此,國家已經未雨綢繆,通過擴大覆蓋面、推進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增加財政補助、拓寬籌資渠道、完善基金投資運營辦法等綜合措施,廣開財源,確保基金的長期收支平衡。

●轉接無障礙,讓養老關係順暢銜接我國城職保跨地區轉接辦法已經出臺並執行。人社部將在總結這一實踐的基礎上,擬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政策。今後,隨著轉接辦法的不斷完善,無論參保人在哪個地方、參加哪類保險,養老保險關係的轉移銜接都將會更加便捷順暢。

●改革“雙軌制”,讓養老金“公平對待”雖然“雙軌制”形成有歷史原因,但對其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伴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將進一步統籌研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搞好頂層設計,從根本上解決“雙軌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養老金“待遇差”問題。

●制度多層次,讓養老金錦上添花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保基本的,還應加快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建立補充養老保險,鼓勵個人建立儲蓄性養老保險,加快完善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總體提高養老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