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的首次對話

才智咖 人氣:2.44W

對於心理諮詢,你知道首次對話的重點在什麼地方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心理諮詢的首次對話,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諮詢的首次對話

一、收集事件資訊

1、問話要求:問清楚來訪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籍貫等,若是涉及到兩性或者家庭問題,還要問清楚來訪者的婚否、家庭有哪些成員,都在做什麼職業,與來訪者的關係怎麼樣等。在談及問題的經歷時候,要問一下身邊人的看法,自己做過的努力等。

2、問話方式:

我們今天要談些什麼?(收集資訊)

可以告訴我你的一些基本資訊嗎?比如年齡、職業等?(收集資訊)

家庭裡除了你,還有哪些人?可以說說他們的情況嗎?(收集資訊)

談談你的父母(工作、學習)(要了解的是關係)(廣泛資訊)

在這件事(或情況)出現前,還發生過什麼?(精神分析)小時候有什麼記憶深刻的事情?

你和誰談過這些?你怎麼和他們說的?他們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況),對他們的看法,你怎麼想?(瞭解支援系統+改變認知)

有沒有例外的事情發生?

有例外嗎?有一段時間問題沒了?(例外的那一段時期你覺得和其它時候有什麼不同?)

有段時間了,現在怎麼成為問題?(問題早就存在,為什麼現在你需要解決?不能繼續忍耐?需要答案?)

問題對你有什麼好處嗎?

有人不覺得這是個問題?(相對於其他人,你的反應好像更大?)

你可否說的具體些?(具體化)

你可否舉個例子?(具體化)

如果選擇A,對你有哪些利弊或得失(還有嗎)?(趨避衝突)

事情發生以來,有誰給過什麼建議?你做過哪些努力?(討論方法)

二、瞭解問題症狀資訊

1、問話要求:問清問題出現的一些症狀,包括身體上、心理上,發現症狀時候的時間、地點、程度、持續時間等,問題出現帶來的影響,還有最重要的是,來諮詢的期待目標。

2、問話方式:

第一次是什麼時間出現的?當時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情況出現)?

是什麼原因讓你覺得這是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你感覺痛苦?不舒服?困惑?)

你當時有什麼感受(情緒)?你有什麼想法(認知)?你做(什麼都沒做,都沒談→壓抑→對此共情)了什麼,說了什麼?身體上有什麼不舒服的(認知五要素)?

(症狀資訊)這種症狀出現的時間、地點、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什麼情況下不容易出現、什麼情況下不容易出現、持續的時間、程度(打分)、如何緩解(依據此最後的建議)?

如果你把情緒打個分,你打多少分?(短焦,刻度評量提問,1-10分)

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完善症狀資訊)

這些情況(或情緒)給你帶來哪些影響(危機干預)?(社會功能:1.工作效率、2.學習情況、3.人際關係、4.生理狀況.)

今天來諮詢,如果這是個問題,你認為唯一的原因是什麼?(只能選擇一個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

如果問題有一個變化規律,你認為是什麼?(症狀的自我發現)

什麼希望?你最想解決(兩個以上問題→探討目標)的問題是什麼(在不明主題的情況下或來訪者提出了兩個以上的問題)?

三、注意事項

避免講令人洩氣的話語,如“你怎麼這麼笨”“別再說了”。

讚揚來訪者的力本身,如“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接納當事人本身,而非錯事,如“不管你有過什麼極端念頭,你並沒有去實施,這點很重要”。

表現對來訪者地信賴,如“我感謝你來找我做諮詢”“我感謝你對我的信任”。

鼓勵來訪者在錯誤中學習,如“你來找我做諮詢,就表明你想自我成長,這很重要”。

不拘泥固定的句式和使用次數,根據具體問題和情況,每種問句可有多種變形。

心理諮詢師職業定義

心理諮詢師(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心理諮詢師職業等級

本職業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心理諮詢師三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心理諮詢師二級(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心理諮詢師一級(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心理諮詢師申報條件

心理諮詢師三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大專學歷,經心理諮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具有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經心理諮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心理諮詢師二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

(2) 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經心理諮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3)取得心理諮詢師三級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滿3年,經心理諮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4) 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業任職資格,經心理諮詢師二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連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滿3 年。

心理諮詢師一級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或副高階及以上專業技術職業任職資格,經心理諮詢師一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且連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滿3 年。

(2)具有碩士學位,取得心理諮詢師二級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滿3 年,經心理諮詢師一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心理諮詢師就業前景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標準:每1000人擁有一個心理諮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在我國受到情緒和壓力困擾的人數達到2億,司法系統、民政系統、公安系統、學校、社群等,國家已經明確要求配備心理諮詢師。由此計算我國需要心理諮詢師數目達到百萬,社會對心理諮詢師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哪些兒童需要做心理諮詢

一、哪些兒童需要心理諮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健康概念的進一步認識,兒童心理行為疾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心理諮詢的兒童很多,那麼哪些兒童需要心理諮詢呢?下面列出一些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存在這些疾病的兒童最好是尋求心理諮詢,以便及早康復。

吮吸手指,在嬰兒時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為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區域性出血,甚至甲溝炎。這種兒童常伴隨睡眠不安、抽動。

屏氣發作,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脣青紫,四肢強直,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0.5—1分鐘,長則2—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小兒。

口吃,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兒童在5歲前發生。

言語發育延遲,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

選擇性緘默症,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兒童,因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下,發生說話時言語中斷、或出現一種保持沉默不語的現象,如在學校裡不講話,但在家裡講話。多在3—5時起病。

遺尿症,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溼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溼褲子,多見於5—10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

抽動症,指侷限於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脣模仿怪相等,多見於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子多於女孩子。

入睡困難,是指兒童在臨睡時不願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易入睡,在床上不停翻動,或反覆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夜驚,指在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哭喊、氣急、出汗等症狀,多半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內,醒後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睡行症,指在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多半發生在睡後2小時以內,醒後不能回憶,見於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於5—12歲兒童。

夢魘,指從惡夢中驚醒,能生動回憶夢裡的內容,使孩子處於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半發生在後半夜,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偏食,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佔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佔10%左右。

拔毛癖,是指兒童時期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髮、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於4—5歲以上的.兒童。

依賴行為,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並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鬱。

退縮行為,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願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神經性尿頻,指每天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檢驗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神經性嘔吐,指一種反覆的餐後嘔吐,但不影響食慾和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病,以女孩子為多見。

性識別障礙,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為特徵像女性,或持續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徵。多見於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症,是一種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為特徵的疾病,多見於男孩,男女比例為4~5:1。

總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出現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都應及時帶他們去兒童心理門診,求教於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

二、教育孩子的技巧

1、注意鼓勵與批評

媽媽把孩子的作文說得一無是處,結果越來越不喜歡作文。鼓勵了他幾次後,文思泉湧,再沒聽他吵作文難寫。大人是否也是喜歡鼓勵,討厭批評呢?

2、不要逼迫孩子

即使是好東西,逼著吃也會倒胃口。一位孩子的奶奶是數學老師,有了這個優勢,錯了就得講一直到會,結果孩子很煩數學。大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3、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

限制太多,會引起孩子的反抗。不讓孩子幹這幹那,結果孩子只能通過發脾氣、生氣的方式達到他的目的。而你學會跟他商量了,他會覺得商量有用,就不必發脾氣了。大人不也是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嗎?

4、變難為易

覺得難的東西,孩子會有畏難情緒。大人也是這樣的。所以,要做的不一定是迎難而上,而是要想辦法把事情變得不難,如家長的輔助,把目標分解等。

5、讓孩子變成“董事長”

自己的事會用心,而給別人打工就不那麼情願。其實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逼孩子從董事長變成了打工者。本來學習是為了孩子自己,而家長的做法卻讓孩子感覺是為了家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