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民情日記活動資訊

才智咖 人氣:1.75W

《民情日記》成為工作人員連民心、聽民聲、解民憂的新的有效載體。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社群民情日記活動資訊,希望你喜歡!

社群民情日記活動資訊

社群民情日記活動資訊

唐山路社群3.15活動資訊

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結合消費者對消費領域問題的反應,中國消費者協會決定將20**年年主題確定為“公正對待消費者”。根據我社群實際情況我開展了相關的活動。

一、“消費與安全”

聯絡駐地單位宣傳提

企業消費維權的意

識和水平,促使其生產

安全的產品,提供安全

的服務,預防和減少安

全隱患,確保居民在消

費過程中,人身權和財產權不受到損害。二是增強節約資源和環保意識,保障環境安全,維護居民的長遠利益。三是要特別注重

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採取措施,保障他們

的安全權益。四是樹

立科學、合理的消費

觀念,使消費行為符

合安全消費的要求,

通過居民的選擇推動

社群發展,更好地保障居民安全權益。

二、開展“消費與安全”主題活動

為了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呼籲立法機關進一步加強消費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強對處理和預防消費安全事件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對涉及消費安全的重點領域進行抽查及監督、唐山路社群於2013年3月14日在轄區範圍內的網咖,藍天玻璃和一些小商鋪進行了一次關於消費與安全的法律法規的宣傳。作為銷售者和消費者的店鋪老闆和企業家大力支援和參加了此次活動。結合進城務工、農民維權、農民權益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增強居民自身的維權能力,深入淺出地介紹怎樣利用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回公道、捍衛尊嚴。向居民發放自制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小冊子,並接受居民的法律諮詢。

在本次活動中我社群共發放宣傳資料50餘份,接受群眾諮詢和提問10多人次。切實提高了消費者維權意識,為普法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學法氛圍。

  唐山路社群居委會

  20**年3月15日

社群民情日記【1】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群居委會主任樸豔平,幫助社群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後,在她的“民情日記”裡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樸豔平又按照日記裡的安排來到社群,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樸豔平的“民情日記”本,記者驚訝地發現,裡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群裡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群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民情日記”裡。“民情日記”已成為房山社群工作者聯絡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房山區的社群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餘本“民情日記”。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群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裡,瞭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不為百姓幹實事,還真沒的記。” 永安西里的社群幹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群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後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裡十分凌亂,沒有“家”的樣子。瞭解到老人需求後,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群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群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群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瞭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群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群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群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裡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裡。

社群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記”既不是工作日誌式的“流水賬“,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記”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幹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群民情日記【2】

2月28日上午,雪花漫天飛舞,踏著積雪,記者來到了秦州區天水郡街道辦西十里社群。在社群主任汪文惠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張勤。張勤正忙著為居民開具各種證明,記者便在一旁靜靜等待。

“您要辦理什麼?”“辦理這個手續需要準備身份證,戶口本......”看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似乎沒有記下自己說的什麼時,張勤立即拿出筆和紙,將該辦事項所需用的證件一一寫下來,並一再囑咐老人不要遺漏下什麼證件,否則又要跑冤枉路。關切的語氣,溫暖的.微笑,進門就給老人倒水,出門攙扶相送,這些細小的舉動讓人不禁為張勤的耐心、親和所感染。

記者觀察發現,不僅對老人,張勤對每個前來辦事的居民都是笑臉相迎、耐心解答。連續忙碌了半個多小時,她終於有時間端起那個水已涼透的水杯,猛喝了兩口,笑著對記者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

張勤告訴記者,2002年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社群工作。社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困難和麻煩,尤其碰到一些蠻不講理的人,明明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但還是受到無端的指責。面對這樣的人,張勤的處理方式是:首先為他們端上一杯熱水,再慢慢和他們聊天,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慢慢地發脾氣的人冷靜下來也明白自己錯了,一來二去,張勤和他們反倒成了朋友。

採訪中,社群居民都誇讚張勤可謂人如其名,手勤、腿勤、口勤,整天閒不住,誰家有困難,她就及時趕到,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解決。

居民說,張勤閒不住,名如其人

民情日記,將居民冷暖記心間

當日上午10時,忙完手頭的事情,張勤又準備著走訪困難戶,徵得張勤同意後,記者隨同前往。走訪中,記者看到,居民無論是提建議的還是反映困難、問題的,張勤都會認真傾聽,並記錄在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裡。

張勤告訴記者,社群每名幹部手中都有這樣一本“民情日記”,上面所要記錄的就是社群幹部在入戶走訪過程中,瞭解或受理居民反映的情況,將居民的困難和需要辦理的事情記錄在上面,並及時予以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就整理出來上報上級部門解決處理。

社群民情日記【3】

6月8日是個讓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福利院供養的兩姐妹 李琳、李鑫終於如願以償走進了大學聯考考場.為了能讓他們順利參加這場最重要的考試,我整整奔波了近兩個月,但是現在所有的的辛苦,都因為這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而煙消雲散了. 李琳、李鑫是我院供養的同母異父姐妹,姐姐李琳現年19歲,系嘉峪關市市民朱珍與其前夫所生,1994年雙方離婚後,法院判決由其母監護;妹妹李鑫16歲,朱珍離異後再生的.因朱秀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姐妹倆因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而流浪街頭,生活無著.1998年建設街辦事處與市婦聯,市民政局協商後,交由我院供養至今.

由於姐妹倆均系計劃外生育,入院時就沒有戶口,直到現在面臨大學聯考,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報名參考,為了不影響她們今後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院領導安排我去辦理孩子們的戶口.到市公安局戶政科詢問後,我才知道辦理戶口需要很多原始材料.按照戶政科的要求,我一項項落實:先到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瞭解情況補辦手續,又通過多方打聽尋找到張玉蘭的親生父親,請他出具當時法院的判決書及單位的處罰證明.由於姐妹倆是計劃外生育,最終需要計生部門的手續,事隔多年,計生部門也從未遇到過此類情況,很難做出決定.可這事關係到孩子們的前途,經再三研究,院領導請示市民政局後,由民政局副局長親自與公安、計生等部門協商.經過協商,這兩個部門針對這一情況,給予特事特辦,我們終於趕在大學聯考前拿到了落戶批覆.

在整個落戶過程中,市民政局、公安部門和計生部門給予我們大力支援和幫助,正是他們的支援換來了姐妹倆今天的考試.我想,這對姐妹定會一生永記社會的愛心和人間真情,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TAGS:民情 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