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教育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1W

摘要: 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是新課改之後教師開始研究和探索的一個新課題。同時, 這也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 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鑑於此, 本文立足於國中語文古詩文德育教育的目標和需求, 探尋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和作用, 並且不斷地創新, 為國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和參考。

淺析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教育學論文

關鍵詞: 中學語文; 古詩文教學; 德育教育; 實踐與探索;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詞、文的國度。古詩文的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是我國文化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涵蓋了豐富多彩的素材, 包括了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 也蘊含了充滿韻味的意境, 深刻雋永的思想感情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因此, 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用新型的教學方式, 在古詩文的'教學中滲透德育, 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在背景介紹中滲透德育

“言志”是我國古詩文創作的指導思想, 所以大多數作者在當時的環境、背景影響下, 用古詩詞文寄託自己的志向、情懷、理想、美好希望、遠大抱負。因此, 在國中古詩文教學課堂上, 我們教師就可以從“背景介紹, 創作環境”這個角度下手, 讓學生對於所學習的古詩詞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和理解, 從而讓他們在背景介紹中受到德育教育。

例如, 在教授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這一首詞之前, 就從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入手,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於是, 我給學生講了作者辛棄疾的經歷。他二十一歲時, 就在家鄉歷城 (今山東濟南) 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 他回到南宋, 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 訓練軍隊, 極力主張收復中原, 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 他長期不得任用, 閒居近二十年。這首詞, 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 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學生通過了解這首古詩詞的創作背景, 能瞭解到當時的環境以及背景, 能切身體會到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由於, 學生通過創作背景學習體會了到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

二、從思想、精神中滲透德育

在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曾孕育出很多的英雄兒女。他們大多以古詩文的形式和學生見面, 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英雄事蹟。他們不僅追求自由, 熱愛和平、追尋真理、注重禮儀, 而且還拼搏向上、自強不息、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深深明白“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道理。因此, 教師可以國中古詩文課堂上從“思想、精神”的角度滲透德育。

例如, 《陳涉世家》這一課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事件, 在中國史上有著重大影響和革命威力。對此, 教師可讓學生學習這種敢於和惡勢力作鬥爭的革命真神和革命領袖卓越的組織才能。又如, 學生在學習《出師表》時, 讓他們反覆研讀:“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句話, 切身體會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漢室的真摯感情。再如, 在教授《岳陽樓記》時, 教師可帶領學生品味和鑑賞古文中的最後一段, 領悟作者那種“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曠達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遠大的政治抱負。

三、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

古文是中華歷史的國粹, 是一種語言的藝術, 精煉、含蓄、優美的語言, 飽含了作者的細膩、深沉的思想感情, 而閱讀訓練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讓他們對古文有所感悟和思考, 進而受到情感的薰陶, 最後實現在閱讀訓練中滲透德育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引導學生精準的把握所學古文的感情基調, 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進而在誦讀中才能有所頓悟, 最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讓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例如, 在教授《醉翁亭記》這一課時, 我拿來錄音機播放《醉翁亭記》的錄音, 讓學生聽讀, 然後讓學生閉眼從音樂和範讀的語調、口氣中體會整篇課文的感情基調, 通過反覆的朗讀訓練讓學生找準《醉翁亭記》的感情基調是“樂”, 再依次讓學生品讀文中的各段領會“山水樂、四時樂、遊宴樂、太守樂”, 進而讓學生領會和欣賞歐陽修“與民同樂”的偉大政治理想、寬厚仁愛之心和濟世情懷。

四、從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新課程標準指出, 國中現階段古詩文的目標是藉助工具書和教師的指導能讓學生讀懂淺顯易懂的文言文。但是在國中語文的教學實踐中, 教師只注重課本教材中有限文言文的解析和品鑑, 容易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 而這樣一來就更不利於教師德育教育的滲透, 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的德育教育從教材內容延伸到課外閱讀中。

例如, 在學習了一個單元后, 我組織學生延伸閱讀單元結尾的課外古詩詞《泊秦淮》。首先, 我讓學生們熟讀這首詩, 接著在我的指導下學生開始細細品味和鑑賞這首詩:第一句中的輕煙、淡月、寒水描繪了秦淮河岸的景象;第二句中的“秦淮”“近酒家”簡簡單單五個字可知秦淮河是燈紅酒綠的地方, 進而引出下文“商女”出場;最後兩句用了曲筆, 商女唱什麼歌曲是由聽者所定, 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些封建貴族、達官貴人和官僚, 短短四句詩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掛懷和憂憤, 也側面體現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氣之情。就這樣, 學生通過賞析課外古詩詞而汲取到更多古詩詞文中的精華, 老師的德育教育也更上一層樓。

綜上所述, 在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 德育的素材和資源是十分豐富的, 能讓學生學習到取之不竭的人生智慧和做人的道理。作為語文教師, 我們一定要敢於創新、積極探索、勇於實踐, 在國中古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讓這些精神滋潤學生的心靈, 讓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進而提高他們的自身道德修養和品質, 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