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與生活的關係論文

才智咖 人氣:4.85K

“化學”一詞,若單是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科學”。化學如同物理一樣皆為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淺談化學與生活的關係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化學與生活的關係論文

 摘 要: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中充滿著化學的蹤影,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用化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化學可以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其他學科,服務於人類自身。具體到教學中,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實踐,即生活問題化學化和化學問題生活化,這樣才能使化學教學活動真正走進生活。

關鍵詞:新課程;生活;化學;問題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絡,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新課程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絡實際,利用各種實際情境組織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充分接觸和認識社會,瞭解化學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密切關係,讓學生樹立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根據教學實踐體會,我覺得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實施,即生活問題化學化和化學問題生活化,這樣才能使化學教學活動真正走進生活。

 一、生活問題化學化

化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本化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的。因此,化學教學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化學的大課堂

案例1.在日常生活中,飲食上的一些變化現象往往令人匪夷所思。其實,有很多的變化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分析,從而得到答案。

探究實驗1:蘋果汁變色實驗

[實驗用品]青蘋果、維生素C藥片、榨汁機、無色玻璃杯等。

[實驗過程]用榨汁機把青蘋果榨成汁,果汁短時間顯淺綠色,放置幾分鐘後,蘋果汁很快變成黃色,加入維生素C藥片粉末,攪拌溶解,蘋果汁很快由黃色變淺或變為原狀。

[教學用途]該實驗內含的化學知識包含Fe2+和Fe3+之間的相互轉化,即蘋果汁中的Fe2+被氧化劑(氧氣)氧化為Fe3+,Fe3+被還原劑(維生素C)還原成Fe2+。該實驗既適用於鐵內容的教學,也適用於氧化還原知識的教學。

[實驗設計的意義]這一實驗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從“生活問題”看待化學的視角,而且是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一種“生活的化學化”處理手段,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飲食營養價值相關知識,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化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二、化學問題生活化

化學教學應該努力讓學生體會化學與自然及社會的聯絡,瞭解化學價值,增進對化學的理解和應用化學的信心。化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學以致用,這是化學學習的歸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化學的本領。逐步養成運用化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化學、創造性運用化學知識的積極性。

案例2.在二氧化硫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用多媒體展示“酸雨”汙染的圖片,滲透保護環境的教育。然後讓學生根據所看的圖片總結酸雨的危害:使建築物、橋樑、工業裝置、文物等腐蝕速度加快;使湖泊酸化,致魚類死亡;使土壤酸化,綠色植物變枯黃、致死;影響人體健康等等。然後通過三個探究實驗來探究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學生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

探究實驗2:蟲子為什麼會死

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在兩個無色的'集氣瓶中分別放入一隻活蹦亂跳的蟲子,然後在其中的一個集氣瓶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論:二氧化硫具有毒性)

探究實驗3:酸雨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探究實驗4:花兒為什麼會變白

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把新鮮紅花放進充有二氧化硫的錐形瓶中,然後觀察實驗現象,看到鮮花顏色逐漸變淺,得出結論: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時提出一個探究問題:這個現象我們在哪裡也看到過?學生回答說在氯氣的性質實驗中。繼續引入探究問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與氯氣的漂白原理一樣嗎?學生思考、討論、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得出結論。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使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使化學教學體現出科學性、創造性、靈活性特徵。

總之,化學教學是一種能提供學生生活化視野的載體,生活的多層面提供了多樣性的生活化實驗的素材,它需要我們去挖掘和開發,教學實驗的生活化需要我們去設計和加工。只要我們在化學教學中關注實驗,有意識地多創造一些讓實驗在教學中說話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化學實驗的魅力,使實驗成為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化學興趣的一條有效途徑,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生長點,成為學生自主實驗活動(如研究性學習、實驗探究、家庭小實驗等)的一個支點,這樣才是真正發揮了化學教學應有的“生活的化學化”和“化學的生活化”教學功能。

參考文獻:

[1]任志鴻.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高一:4版.2008.

[2]陶行知文選.上海教育出版社.

TAGS:淺談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