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武學與哲學之關係

才智咖 人氣:2.93W

      武學是一個整體,其範圍囊括了很多學科和領域,本文試在探討時至今日武學對人類的意義,以及當今無論平民還是學術界對武學的種種忽略和誤解。武學溝通了人自身和自然,囊括了哲學思考和理性精神,武學不僅是強身健體的不二法門,也具有最初緣起的格鬥和自衛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武學的修煉對青少年有明顯促進腦的發育的重要作用 接觸武學,實自結交武者田嘉維始,隨後在彼此交流中

淺談武學與哲學之關係

 一招一式,緣何以然?其仿生兮,因物象形,設譬假物。其道化兮,拳有百種,或直或彎,或剛或柔,體系之雜,門派之別,何以異乎?其攻其守,借力卸力,強弱相化。

     武術與哲學的緊密關係,李小龍最先重視並運用到自己的武學理論中。其截拳道的精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即是其高度哲學化的武學思維,所以,在李小龍這裡可以說,武術變成了一種武道哲學,用形體和招式來演繹並闡釋哲學思維的思想藝術,是實在的具體的可見的可分析的思維存在。李小龍的武道哲學不是普通的把哲學引進武術,而是高度提煉武術本身所具有的哲學思想並加之自身的武學觀念而形成的。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是古代人民創造力的結晶,並且,一門武術的創造和興起必然包含了那個時代的哲學思想(這門武術創造時可能不會有意的加之時代思想,更無所謂哲學,但是時代思想必然的影響到人的觀念和創造),所以李小龍對中國哲學的研究使他掌握了中國古代的一般化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極少有武學的),比如陰陽轉化的觀念,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等,這些常識使李小龍更容易的能看出一招一式本身所包含的思想,也就是說,具有中國哲學思想可以更容易的分析中國武術,因為武術本身就是哲學化的表達。第二點,李小龍自身的武學觀念對武道哲學的影響,李小龍摒棄門派之別,修習十多種中外搏擊術,廣泛的武術修煉加之自身的資質使他形成了自己的武術思想,包括李小龍對詠春拳的改進,以及廣泛的吸取不同武術的精髓來完善自身。這就是我對李小龍武道哲學的理解。當然,在此首先借助李小龍闡釋了武學和哲學的關係,並表明我對武道哲學的看法。接下來,我大致的探討一下,中國武術裡所包含的哲學思想。

    中國上古典籍極少有記錄武術的著作,但是卻有與武術思想極為相似的兵家著作——《孫子兵法》。武術產生的早期必然是以格鬥為目的的,個體格鬥中攻防之術和謀略的運用和兵家的謀略思想極為相似。再者,道家崇尚的陰陽轉化觀念,以及樸素的辯證法思想,都對武術的形成產生影響,太極拳的八卦雙魚圖,以及很多武術都運用的以柔克剛,以動制精,都是這些思想的反映。再者,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仁義思想也必然是武者所看重的,人無信不立,只有遵循這些道德的武者才會為人敬重,以及,至明清,理學盛行,注重氣節,綱常禮教,甚為嚴苛,這些思想觀念也絕對滲入到當時的武學界,比如有的拳種掌必直,拳必緊,中規中矩。由上可見,貫穿中國古代這主流的哲學思想對武術的.發展有指導意義,道家的哲學觀念主要影響到武術的武學思想和整體框架,使之具有無窮的創造力;兵家的謀略思想影響到武術的攻防和計謀的運用;而儒家的倫理觀念則對武者氣節的養成,規矩的把握提出要求。

     再者,我們從微觀處看,一個武術動作,一個套路,一套拳法,具體的創造過程是怎麼完成的。這個問題如果有史學發展的證據則明瞭的多,但是我們從某些象形拳已經看以得到一些資訊,猴拳,螳螂拳等等,明顯的是古代人模仿生靈所創造的,但後期的動作的加工和提煉則需要人民的創造力,並且,創造一套拳法的目的依然是在於實用,在於可以在格鬥中取勝,所以,以格鬥為目的是武術的創造出發點和落腳點,早期拳種以動物為靈感,但是後期的加工則是創作者自身經驗和“設譬假物”的結果。設譬假物,即是通過經驗和模擬格鬥來增加或改進某些動作使之更有戰鬥力。早期出現的拳種我認為多是象形拳,而後期產生的武術所運用的創造方法則是“設譬假物”,比如詠春拳,已經很難看出和仿生有什麼關係,而每一招都是為實戰而設計。這是我對武術產生和創造的基本觀點

     由上可見,武術與哲學關係緊密,而且,我認為,哲學在中國古代很大方面都是憑藉文史來傳承,上古時期文史哲不分家,也因此,中國的哲學史家目光也沒有超出文獻典籍,而且,習武者大多文化不高,古代武官大字不識,為文者鮮涉武術,直至近代,文與武一直被認為是分化的,那麼這種現象也就很正常了。哲學不是文字的哲學,是萬物的哲學,哲學存在於萬物,從萬物中提煉,而武術則是哲學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通過武術這一載體來研究哲學是前人所忽視的,也是我們所必須重視的。更為重要的,我們要認識到文與武不是相互隔離的,武學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不但是哲學,一個武者的抱拳相拜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TAGS:武學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