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電漿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108例

才智咖 人氣:1.34W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慢性鼻炎的一種,其主要症狀是單側或雙側持續性鼻塞,無交替性;鼻涕不多,粘液性或粘稠性,不易擤出;一般有閉塞性鼻音、耳鳴和耳閉塞感並有頭痛、頭暈、咽乾、咽痛;少數病人可能有嗅覺減退[1]。我院身處新疆南疆地區,這兒氣候乾燥,風沙較大,日照較強,晝夜溫差大。因此,前來我科就診的慢性鼻炎的病人較多,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我科採用低溫電漿消融術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8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低溫電漿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108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08例病人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齡12--65歲,平均38歲;病史1--20年,平均6.5年。所有患者均使用過多種藥物保守治療,效果均差。入科後所有患者專科查體均見下鼻甲明顯肥大,表面顯凹凸不平樣改變,滴入1%麻黃素後下鼻甲粘膜不收縮或收縮很少。所選治療病人均行CT檢查排除下鼻甲骨性肥大及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

1.2治療方法:我科根據病人下鼻甲收縮程度不同及下鼻道情況,採取單極或雙極射頻針不同的消融術。

1.2.1方法一:下鼻甲稍有收縮,下鼻道能夠通過鼻內窺鏡者,可採用單極射頻消融術。具體步驟如下;雙側鼻腔用2%丁卡因棉片滴1/1000腎上腺素2-3滴做鼻甲表面麻醉15分鐘,應用鼻內窺鏡顯像系統,0°硬管內鏡顯像下,毎側下鼻甲單極射頻針插入粘膜下沿下鼻甲長軸潛行至下鼻甲後端,勿穿破後端鼻甲粘膜。操作時能量稠至0.1~0.25hms檔,毎側鼻甲打孔2~3針。針距約3mm,每孔約10秒。

1.2.2方法二:下鼻甲幾無收縮,下鼻道空間非常小者,可採用雙極射頻消融術。麻醉方法及射頻能量同前,麻醉生效後,將雙極探頭從後往前逐步凝固下鼻甲,每點1-2s,變白即可。

1.2.3上述兩種治療後鼻腔均不需要填塞,術後酌情可給予口服抗生素3-5天。並用鹽酸萘甲唑林滴鼻液1支+地塞美鬆2.5mg+慶大黴素4萬u配合液滴鼻每日3次,滴鼻5天。術後第二天始根據鼻腔分泌物情況建議病人複查清理鼻腔。

2結果

術後當天患者即可出現鼻塞較術前加重,鼻腔分泌物多,鼻腔消融組織形成肉凍樣偽模附著於下鼻甲,雙極射頻消融較單極射頻消融病人術後鼻腔偽膜形成一般要多。術後第2天就可以清理鼻腔,第3天下鼻甲腫脹開始減輕,1周後腫脹明顯減輕,部分患者鼻腔可形成幹痂,予以清理。一般1個月後下鼻甲不同程度縮小,粘膜色澤基本恢復正常,下鼻道、總鼻道較術前寬暢。3個月後下鼻甲粘膜光滑,色澤正常。

其中2例術後出現粘膜區域性粘連併發症,均為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術後1個月給予粘連分離,症狀減輕。所有病例未發現形成萎縮性鼻炎。 我科108例病例中,通過電漿,治癒92例,好轉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3%。

3結論

慢性肥厚性鼻是以粘膜、粘膜下層甚至骨質的侷限性或瀰漫性增厚為特點的鼻腔慢性炎症,其粘膜增厚的程度在鼻腔各處不同,通常以下鼻甲最重,下鼻甲前、後端和下緣,以及中鼻甲前端可呈結節狀或桑椹狀肥厚或息肉樣變。鼻中隔粘膜亦可增厚,多發生在與中鼻甲及下鼻甲相對之部位[2]。我科以前通常多采取傳統鼻甲部分切除方法,此方法缺點就是術中術後出血較多,再者在切除後仍需要鼻腔填塞壓迫止血,在抽出填塞物時,部分患者仍有反覆出血、滲血,使患者倍感痛苦,而且一般均需住院治療。我科以前還採取過區域性注射硬化劑、鐳射、微波等方法,但這些方法都存在術中術後痛苦大、容易損傷正常組織,有些術後症狀緩解不明顯、手術風險大、併發症較多,患者不易接受。

採取低溫電漿消融治療,其原理是利用數字智慧識別功能先採集治療組織的基本資料,然後根據機的指令使組織區域性形成一個擁有離子、和核心粒子的`不帶電的離子化物質;空間。高度吸收能量的非平衡電漿在計算機的程式控制下,會使組織產生低溫分解效應(感抗)熱效應,它使組織蛋白質迅速凝固、消融及血管收縮和封閉,達到治療病變組織的目的。電漿治療病變組織因其低溫作用(40-70℃)範圍侷限,對正常組織損傷極少,從而使鼻腔表面粘膜組織的功能及正常組織結構得到保護,對周邊組織的損傷降至最小程度,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手術中無輻射危害、異味煙需,創面極少出血[3]。

同時,低溫電漿射頻探頭均為一次性,避免了術中交叉感染疾病的可能;且其質地硬而韌,容易操作,定位準確。並且,此治療均可在門診進行,基本不影響工作、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患者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低溫電漿射頻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療效確切,且具有微創、出血少、術腔恢復快等特點。但對於鼻甲骨性肥大者及鼻中隔嚴重偏曲者,不宜選擇此方法。

[1]田勇泉、孫愛華等,耳鼻咽喉,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版,2002,52

[2]黃逃兆、汪吉寶等,實用耳鼻咽喉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版,2005,166-167

[3]楊正光、李冠環、溫麗慧等,低溫電漿消融術輔治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療效觀察,微創醫學,2007,2(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