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分析在戰略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才智咖 人氣:1.98W

一、價值鏈分析的形成

價值鏈分析在戰略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1.作業成本法是價值鏈分析形成的理論基礎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了泰羅制的生產管理方法,並使其廣泛的應用和實施,在此基礎上誕生了標準成本會計。所謂的標準成本,就是經過認真的調查、分析和技術測定而制定的,在有效經營條件下應當發生的,因而可以作為控制成本開支、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據和尺度的一種目標成本。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並使其具有相對競爭優勢。但隨著當今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經營決策的需要,這就客觀上要求實務界促成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產生。由此,作業成本法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卡普蘭(KaplanR.S)和羅賓.庫珀(Robin-Cooper)於1988年提出。作業成本法強調對企業成本動因進行分析,強調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由此而逐漸形成了企業的作業鏈(Activity Chain)。這種作業鏈既是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又是一種價值形成和增值的過程,凝結在作業鏈中的價值最終形成了價值鏈(Value Chain),因此可以說價值鏈是作業鏈的價值表現形式。

2.戰略管理是價值鏈分析形成的環境

20世紀50年代以前,企業管理以注重內部環境因素為主。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國內外競爭壓力的加劇,企業管理要求領導者能夠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去統籌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銷售。不僅要注重對企業的內部環境的分析,更要關注企業的外部環境,特別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競爭環境。由此,戰略管理應運而生。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政治、法律、經濟、科學技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巨集觀環境因素極大的影響著企業所處的戰略地位,給企業的戰略管理提出了挑戰。這就要求企業在全面分析內部環境的基礎上,充分了解競爭對手與己相比所具有的優勢與劣勢,充分的滿足顧客的現實需要。只有清晰的審視企業的內外環境因素,才有可能確定企業的戰略地位,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從而制定戰略計劃,進行戰略實施。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價值鏈分析法,正是根據企業整體的戰略目標,即提高企業的整體價值為出發點,運用系統性方法來考察企業各項活動和相互關係,從而找尋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

二、價值鏈分析的基本內容

價值鏈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學者波特(M.E Porter)教授於1985年首先提出的。由於以作業鏈為基礎的價值鏈是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因此,各個企業都在積極地尋找優化價值鏈的方法。價值鏈分析就是要通過從戰略上對行業價值鏈進行分析以瞭解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通過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以瞭解自身的價值鏈;通過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以瞭解自己所處的競爭環境;通過對社會價值鏈的分析以瞭解企業與外部物質世界物質交換的價值關係。

1.縱向價值鏈分析

縱向價值鏈主要反映從資源到產品的價值運動過程,要充分考慮企業在縱向價值鏈中佔有哪個或哪幾個環節,是進入還是退出某個環節,同時加強上游-供應商或下游-銷售渠道、顧客的聯絡,以整合企業的縱向價值鏈。縱向價值鏈分析主要涉及管理會計中的決策和預算,關係到企業自身的定位問題,企業由此做出的決策屬於戰略性決策。由於企業在縱向價值鏈中的上鍊和下鏈關係到企業的原料的.供應和產品的銷售,預算是必不可少的。

2.橫向價值鏈分析

橫向價值鏈主要反映同類產品在不同的生產者之間的價值運動過程,要充分考慮企業目前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爭取獲取競爭優勢。橫向價值鏈分析主要包括決策、預算和分析三個方面,企業要面臨現實和潛在的競爭者,就不得不為了獲得競爭優勢而形成產品差異,努力降低成本。此外,企業要想方設法對競爭對手的產品特別是成本資訊進行分析,從而提高產品成本方面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