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分析法與企業成本管理

才智咖 人氣:3.01W
價值鏈分析法與企業成本管理
世界著名的管理學者波特認為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應以顧客所認定並願意支付的貨幣數量來衡量。企業創造價值產生於一系列的活動之中,這些活動稱為價值活動。價值鏈是指企業為客戶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的一連串相互聯絡的“價值活動”。通過分析價值鏈與企業成本的關係,能給企業的戰略決策與日常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以企業價值鏈來歸集和分攤成本
  
  企業每項價值活動的成本包括:(1)外購經營投入成本:為生產而投入的原材料、儲備物資、低值易耗品;(2)人力資源成本:企業為獲得或重置人力資源而發生的支出,如人力資源取得的成本(招聘、錄用、安置等),人力資源發展成本(在職教育、崗位培訓、脫產培訓、進修等),人力資源保持成本(工資、獎金、福利、醫療、住房、社會保險等),人力資源離職成本(退休人員工資福利、職位空缺損失、職位交替前後效率損失;(3)資本化費用:指受益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週期以上的支出。如固定資產(建築物、機器裝置、勞動工具、運輸工具等),無形資產(專利、商標等),遞延資產(企業開辦註冊費等前期費用、裝潢費、租借裝置的改良支出等)。在成本管理中,企業必須將以上成本分攤到價值鏈的各項價值活動中去。
  
  如何分攤成本?通常採用三種方法:(1)當成本與企業價值活動的因果關係可以直接認定時,可直接分攤,如生產成本;(2)雖不能認定直接關係,但可確認會產生未來收益時,可以根據資產特性分攤,如固定資產按受益期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計提攤銷金額等;(3)既無因果關係,又不能預計其效益,則成本在當期立即確認為費用,如利息、業務招待費、訴訟費等立即計算為當期費用。
  
  通過成本歸集和分攤,可以發現過去未被重視的間接活動成本和質量保證活動成本之和佔總成本的比例,遠遠超過管理者原先的估計,而且隨著現代企業面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在資訊技術方面的投入會加大,網路系統、自動化系統和決策支援系統的建立,使得非直接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將企業自身價值鏈擴充套件為產業價值鏈
  
  識別企業自身價值鏈主要內容是劃分企業的主要價值活動。而在對企業自身價值鏈作出識別後,接下來應該根據企業經營的具體情況,再將企業自身價值鏈進行適當的延伸,將其擴充套件成產業價值鏈。
  
  這是因為價值鏈不是相互獨立的價值活動的集合體。企業價值鏈中的各項價值活動需要進行有效的協調。各價值之間的相互聯絡也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價值鏈中包括多方面的相互聯絡,例如:原材料供應過程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企業經營過程中內部各單位或部門之間的關係;產品銷售過程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產品銷售過程中與顧客的關係等等。由於影響企業產品成本因素不限制與企業內部,更重要是企業與供應商、客戶,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客戶的客戶之間的關係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為尋求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從更廣泛的系統中,該系統既包括供應商的價值鏈,同時也包括客戶的'價值鏈。企業不僅應該理解自身的價值鏈,而且還要理解自身的價值活動對供應商和客戶價值鏈的適應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自身的獲利的能力。
  
  
  
  識別影響企業成本的結構性因素
  
  企業是環境的產物,企業外部和內部環境中的諸多因素在對企業的價值行為發生著影響,並進而影響著企業的成本。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企業的價值行為。但也應看到沒有哪一種因素能成為企業成本水平的唯一因素,即企業成本是一個多元函式。分析企業價值活動的影響因素,有助於企業從來源上判斷其成本行為,並對如何改變其成本行為有一個深層次的認識。結合《管理學》、《財務管理學》、《生產管理學》、《市場行銷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以及眾多企業成本管理實踐,可以發現以下影響成本的結構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