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詩言志辨》看朱自清的文學批評研究法

才智咖 人氣:2.97W


  論文摘要:朱白清在《詩言志辨》中,以“詩言志”為開山綱領。從批評的角度論詩,以徵引法、定量分析、以一馭萬法等方法釐清詩言志、比興、詩教、風雅正變等命題。

試論《詩言志辨》看朱自清的文學批評研究法

論文關鍵詞:朱自清;詩言志辨;研究方法

  朱自清先生在《詩言志辨》一書裡,以“詩言志”為開山綱領.從文學批評的角度論詩。在明晰詩言志、比興、詩教、正變源流時.運用徵引法、定量分析、以一馭萬等科學的方法建構篇什。使《詩言志辨》如竹節渾融一體,屹立於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史冊中。

一、徵引法

在《詩言志辨》之《詩言志》篇中,朱自清先生考察《詩經》及歷代詩論原著,爬梳舂秋戰國時的“詩言志”說,對“詩”、“志”考鏡源流。“言志”的本義原跟“載道差不多,兩者並不衝突.現時卻變得和“載道”對立起來。“詩教”原是“溫柔敦厚”,宋人又以“無邪”為詩教,這卻不相反而相成。“比興”的解釋向來紛元定論.可以注意的是這個意念漸漸由方法而變成了綱領。“正變”原只論“風雅正變”.後來卻與“文變”說聯合起來,論到詩文體的正變,這其實是我們固有的“文學史”的意念。

在《獻詩陳志》一節中,朱先生首先引今文《尚書·堯典》中舜的話及鄭玄的注說明兩件事:一是詩言志.二是詩樂不分家。從而得出論題,進一步考據詩與志之關係。在文中朱先生引楊遇夫先生的觀點:志字從心,聲,寺字亦從聲志、寺古音蓋無二。……其以…’為“志”或以“寺”為“志”.音近假借耳。又據《左傳》昭公十六年韓宣子“賦不出鄭志”的話,說“鄭志”即“鄭詩”.因而以為古“詩”“志”二文同用,故許慎徑以“志”釋“詩”。聞一多先生在《歌與詩》裡更進一步說道:“志”字從“”,卜辭…’作.從“止”下“一”。像人足停止在地上,所以…’本訓停止。……“志”從“”從“心”.本義是停止在心上。停在心上亦可說是藏在心裡聞先生說“志有三個意義:一記憶.二記錄.三懷飽”。從這裡出發。他證明了“志與詩原來是一個字”。但是到了“詩言志”和“詩以言志”這兩句話,“志”已經指“懷飽”了。

分析詩與志之內在關聯後。對“言志”一詞,朱先生從《論語》鉤稽文獻。《論語》中的《公治長》篇雲:顏淵,子路侍。子日:“盍各言爾志?”子路日:“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日:“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日:“願聞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先進》篇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言其志”語更詳。兩處所記“言志”,非關修身,即關治國,可正是發抒懷抱。

在《禮記.樂記》載子夏答魏文侯問樂雲:“今夫古樂……: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今夫新樂……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這裡“語”雖在樂終.卻還不失一種“樂語”。這裡所“語”的是樂意.可以見出樂以言志.歌以言志,詩以言志是傳統的`一貫。正是通過翔實的、可信的史料,朱先生出:以樂歌相語.該是初民的生活方式之一。那時結恩情,做戀愛用樂歌,這種情形現在還常常看見.那時有所諷頌,有所祈求,總之有所表示,也多用樂歌。人們生活在樂歌中。樂歌就是樂語,日常的是太平凡了.不夠鄭重,不夠強調。明白了這種“樂語”,才能明白獻詩和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