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及控制對策

才智咖 人氣:1.67W

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後殘存於生物體、農產品(或食品)及環境中的微量農藥,除農藥本身外,也包括農藥的有毒代謝物和雜質,是農藥及其他相關物質的總稱。殘存的農藥殘留數量稱為殘留量,以每千克樣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農藥殘留是施藥後的必然現象,但如果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會產生對人畜不良影響或通過食物鏈對生態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風險。

淺談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及控制對策

摘要:在連雲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論述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分析影響農藥殘留量的因素,提出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控制對策,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控制對策;農藥殘留

隨著連雲港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市區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也應清醒看到,在農產品生產中,由於過量施用農藥致使農產品有毒物質的殘留給人們帶來的威脅也比較突出。為了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和農村生態環境的妥善保護,必須從戰略角度高度認識和加強對農產品農藥汙染防治的重視。

一、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

“十一五”之前,由於農戶大多使用50、60年代的老式手動噴霧器,“跑、冒、滴、漏”現象十分嚴重,農藥的利用率只有30%,只有部分農藥噴灑於農作物上,大部分農藥落入土中和空氣中,附著在作物上的農藥也因風吹雨打滲入土中,大氣中農藥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農藥殘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嚴重汙染土壤。土壤中農藥被灌溉水、雨水沖刷到江河湖海中,汙染了水源;加之部分農戶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時間內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殘留超量,導致農產品農藥殘留量增加。“十一五”之後,由於國家實行對購置植保機械補貼,大部分農戶使用機動彌霧機、擔架式機動彌霧機和電動噴霧器,農藥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加之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及生物農藥的推廣,特別是大力推進植保專業化防治工作,農藥的使用量也大大減少。2010年、2011年、2012年連雲港市化學農藥的平均使用量(每667m2折百純量)分別為173.652g、155.14g和142.3g,其中2012年全市化學農藥使用量9878.12t,高效低毒化學農藥使用面積491.58萬hm2次;2012年化學農藥的每667m2使用量142.3g(每667m2折百純量),較2011年的155.14g減8.28%。

連雲港市開展蔬菜、食用菌等農產品例行檢測,分縣區實行月檢月報制度,常年檢測蔬菜4萬批次,經過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平均合格率在96%以上,在全省屬於中上游水平。同時,加大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力度,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年產量達到310萬t,綠色食品年產量達到11萬t,有機食品年產量達到154t,“三品”生產產量佔全市食用農產品總產量的39.58%,佔比居全省首位。

二、影響農藥殘留量的因素

2.1農藥的銷售渠道多、亂,品種混雜

隨著農資市場放開,沒有市場準入限制,目前,農藥經營主體除農業和農資部門外,大量的.是私人經營,特別是基層的農藥銷售點,藥源來路不明,部分零售商為了多銷藥多賺錢,亂開方,多種農藥亂搭配,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

2.2農藥使用不當

隨著農村優質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及婦女,其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的簡單的病蟲情報也看不懂,更談不上科技文化素質了,對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難以掌握,且在購買使用農藥上具有很大的盲從性,用藥不對路,成為阻礙病蟲害防治的瓶頸,也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2.3農藥利用率低

由於農業結構調整,農作物佈局日趨複雜,影響了農田生態系統,病蟲害種類多,加上氣候條件異常,導致一些突發、暴發、重發、流行性的病蟲越來越多。加之大部分婦女、老人使用的施藥機械大多為質量不高的手動噴霧器,“跑、冒、滴、漏”現象嚴重,霧化效果差,農藥的利用率低,制約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

三、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控制對策

3.1加大農業執法力度

農業執法部門按照省農資打假聯席會議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的要求,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抓好農資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特別是加大對農藥集散地和生產企業檢查力度,淨化農藥市場,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藥”。

3.2加強病蟲測報,減少農民盲目用藥

測報是防治的基礎,測報的準確與否直接關係到防治的效果,近年來植保工作緊跟形勢發展,與時俱進,打造“綠色植保”、“公共植保”,開創植保工作的新局面。深入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重大病蟲會商制度,大大提高植保測報準確率,同時及早做好防治預案,及時釋出防治資訊,抓好關鍵防治技術措施的落實,並利用電視、明白紙和現場會等多種形式,把植保資訊及時、準確地傳遞給農戶,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

3.3推廣綜合防治技術措施,開展農藥減量使用工作

3.3.1農業措施

選用抗(耐)病品種

推廣應用抗(耐)病品種,對某些病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堅持優質、高產、多抗原則選種抗病良種,大力壓縮高感品種。如對近幾年灰飛蝨傳播的病毒病,對黑條矮縮病重發區,壓縮武運粳21、華粳6號、淮稻5號、6號等高感品種種植面積。對條紋葉枯病與黑條矮縮病混發區,要選用高抗條紋葉枯病、較耐黑條矮縮病的水稻品種。對玉米粗縮病重發區,推廣種植中玉4號、蘇玉19、蘇玉10號、華單1號、農大108等相對較耐病品種。對棉鈴蟲推廣應用抗蟲棉。不僅降低防治成本,而且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對某些病蟲害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對小麥全蝕病和棉花枯、黃萎病推廣水旱輪作。

3.3.2物理措施

推廣太陽能殺蟲燈

太陽能殺蟲燈是既經濟又環保的殺蟲技術,目前在部分地區的無公害生產基地已開始使用。

使用黃板誘殺成蟲

近幾年的粉蝨發生較重,特別是煙粉蝨發生較重,推廣使用黃板誘殺既經濟又環保。

推廣應用防蟲網、無紡布

秧田覆蓋防蟲網或無紡布切斷蟲源田。水稻播種後用20目以上防蟲網或15~20g/m2的無紡布全程覆蓋秧田,阻止灰飛蝨遷入和傳毒(2010年全市秧田無紡布覆蓋面積達0.07hm2)。

3.3.3藥劑防治

應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如防治紋枯病使用生物農藥井岡黴素、井岡蠟芽菌等。防治蔬菜害蟲和水稻螟蟲現在大都使用生物農藥阿維菌素。

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新品種的試驗、示範和推廣

近年來連雲港市因地制宜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新品種、新制劑,引導農民正確選擇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輕環境汙染。如小麥赤黴病推廣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多菌靈等;水稻灰飛蝨選用吡蚜酮、異丙威、稻豐散、敵敵畏等藥劑;對稻縱卷葉螟,推廣氯蟲苯甲醯胺、阿維菌素、茚蟲威、毒死蜱、甲維鹽等單劑及其復配劑;煙粉蝨選擇毒死蜱、噻嗪酮、敵敵畏、吡蟲啉、啶蟲脒、苦蔘鹼、阿維菌素等藥劑。

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

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抗重大病蟲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使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從培植宣傳典型、落實扶持政策、加強技術培訓、開展考核4個方面加以推進,使該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培育了鄉級主導運營模式、鄉村二級聯動式、村級主導運營模式和個體投資化運營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服務組織。全市水稻、小麥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均達50%以上;高產建立示範片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100%。據調查測算,參加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田塊要比農民自主防治的平均每畝減少用藥1.5次,節省農藥成本10~20元,農藥使用量減少15%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5%~20%。

3.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3.4.1重點做好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規範化建立

按照“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手段”的標準,對全市所有涉農鄉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綜合考評,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完善檢驗檢測儀器裝置、安全生產技術培訓、抽樣巡查交通工具、業務用房等基本條件,增加監管經費,強化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硬體、軟體的配套完善,建立各項工作制度,完善監管的長效機制。

3.4.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加快建設農業部綜合性農產品檢測中心,鄉鎮監測站檢測能力提升專案建成基本覆蓋縣區鄉鎮,檢測站具備快速檢測的能力。全市要加快形成以市級檢測中心為技術依託,以縣級中心為骨幹,以鄉鎮檢測站為抓手,以企業檢測室為補充的四級檢測網路,實現全市監測無縫對接。

3.4.3推進追溯體系建設

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督管理,規範產地編碼、生產檔案、產品標識、資料採集、傳輸標準等工作,對農產品生產者和產品安全信用度等基本資訊進行儲存管理。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資訊系統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指導鄉鎮檢測站開展資訊收集工作,完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資訊平臺中的內容,實現各縣區的資訊共享,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使用者提供決策資訊、技術支援與安全消費指導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