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價值鏈會計十年簡述

才智咖 人氣:1.57W

會計學應該是一個熱門的專業,經濟在發展,中小企業的崛起總需要會計管理財務吧。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會計專業的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供大家參考和借鑑!

國內價值鏈會計十年簡述

 摘要:本文對我國十年來關於價值鏈會計的研究進行綜述,然後分析了關於價值鏈會計研究出現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並提出了價值鏈會計研究面對的理由及未來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價值鏈 價值鏈會計 價值鏈會計研究

1985年,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價值鏈概念,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傳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許多國外的研究者主要將這種價值鏈理論應用到戰略管理當中,把價值鏈作為戰略管理時一種有效的分析工具,其目的是旨在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就筆者所查閱到的相關資料中,國外是沒有“價值鏈會計”這種提法的。真正將價值鏈理論與會計理論相結合研究的是我國著名已故學者閻達五先生,這種研究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務角度都非常有作用。2004年,閻達五先生在《價值鏈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一文中,論證了價值鏈會計作為會計學一個新的分支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並對價值鏈會計做了初步的探討。在他的研究基礎之上,我國學者先後在價值鏈會計領域做了更進一步的研究,不論是理論還是應用領域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閻達五教授對價值鏈會計的研究成果

2003,閻達五在《在十六大精神指導下,開創會計理論研究新局面——建立“價值鏈會計”的新深思》一文中首創了價值鏈會計的'概念,而後,戴德明教授系統整理了閻達五教授關於價值鏈會計的相關研究,以《價值鏈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於2004年第2期的《會計研究》上。

文中,閻達五教授基於“會計管理活動論”的基本指導思想下,探討了價值鏈會計的定義、物件與目的。認為價值鏈會計是對企業價值資訊及其背後深層次關係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儲存、提供並利用價值資訊,實施對企業價值鏈的制約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價值分配的一種管理活動。提出價值鏈會計的物件的實質是價值鏈資訊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其表現形式是價值鏈,涉及的範圍包括資金流、資訊流和實物流。而價值鏈會計的目的則是利用會計特有的功能與策略為企業價值增值最大化服務。在此基礎上,初步建立了價值鏈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以強化價值管理為主線,分別沿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重構了會計管理框架。

閻達五教授提出的價值鏈會計構想,無疑為會計理論增加了新鮮的血液。一方面,傳統的財務會計無法提供決策有用的非財務資訊,傳統管理會計的相關性日漸消失,遭受理論與實務界的眾多質疑;另一方面會計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進入了知識化經濟與資訊化經濟時代,必定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模式。在這種環境背景下,價值鏈會計的提出不僅從理論上是會計與新管理思想的融合,從現實來看,也是資訊化的必定結果。他對價值鏈會計的構想與初步研究為以後的學者對會計理論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基礎,筆者以“價值鏈會計”為關鍵詞搜尋了近十年的相關文獻,做了數量統計,檢視了一下研究狀況,如下圖所示。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對於價值鏈會計的研究自2004到2010年間,逐年上升,且在這期間,對價值鏈會計理論的研究遠大於對其實務的探討,自2011年後至今,關於價值鏈會計的研究總體有所下降,但是重要的一點轉變是實務研究數量較之前有所上升,可見,關於價值鏈會計的研究重心開始嚮應用領域轉移。

二、價值鏈會計理論研究十年述評

關於價值鏈會計理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質、物件、目標、職能、會計假設以及確認與計量方面,筆者列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價值鏈會計的本質

關於價值鏈會計的本質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價值鏈會計是偏向於管理活動論還是資訊系統論,以及與傳統會計間的關係。李百興(2003)認為價值鏈會計並不是會計學的分支,而是傳統會計在價值鏈理論下的延伸,他將價值鏈會計等同於價值鏈會計管理,是通過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和網路技術,去實現對價值鏈上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有效規劃和制約的一種管理活動。戴德明(2004)認為價值鏈會計的研究起點是會計管理活動論,認為會計具有管理功能,故而將會計引入到價值鏈管理系統恰好成就了價值鏈會計。綦好東等(2005)與戴德明的觀點一致,認為價值鏈會計與管理會計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前者是後者的分支,而且還會帶來後者正規化變遷,他分析價值鏈會計既是一個為協調和優化價值鏈、實現價值鏈增值提供資訊的資訊系統,同時又是一種以實時制約為特徵的管理活動。楊懷巨集(2009)認為價值鏈會計實質上是會計運用其獨特的資訊處理系統和核算體系來參與價值鏈管理的一種會計活動,它既是企業價值鏈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價值鏈管理當局對價值鏈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工具,價值鏈會計是會計管理與價值鏈管理融合的一個新領域。

(二)價值鏈會計的物件

於富生、張敏(2005)指出,價值鏈會計的管理物件是價值鏈上各價值增值單元上的價值活動。李曉兵(2006)、毛婧(2007)、王淑君等(2008)對價值鏈的物件也分別做了陳述,其看法基本一致,就是價值管理中的價值運動,所涉及的範圍包括三個基本鏈條,一個是以實物流轉構成的實物流,一個是由各種相關資訊構成的資訊流,還有一個就是價值鏈聯盟企業間由資金結算所導致的資金流。可見價值鏈會計的物件從資金運動轉變到價值運動,從價值反映到價值創造,揭示出不僅僅是企業最後的流通環節或銷售活動所實現的價值增值,而且企業的各種活動都是價值的來源。

(三)價值鏈會計的目標

於富生(2006)、李曉兵(2006)與閻達五的觀點相似,認為價值鏈會計的目標是實現價值的增值。綦好東等(2004)認為不應將價值增值作為價值鏈會計的目標,理由是對某種管理活動目標的定位應主要指直接目標而非終極目標,他們認為價值鏈會計的目標是提供價值創造的動態資訊,藉以制定協調和優化價值鏈、實現價值增值的決策,並進行相應的管理制約。毛婧(2007)將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最終目標是實現核心企業價值增值最大化;具體目標是為企業價值鏈管理者提供決策有用的價值資訊。王淑君等(2008)將閻達五教授提出的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分成兩個子目標:為優化不同價值增值活動之間的協調關係提供會計資訊和為企業制定及時、準確的戰略決策提供有關外部價值鏈的會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