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作業本錢法在價值鏈會計中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1.82W
論作業本錢法在價值鏈會計中的運用
摘要:會計應該適應企業治理模式的變化。通過對價值鏈治理、價值鏈會計理論和作業本錢法的分析,提出了作業本錢法在價值鏈會計中運用的可行性、必要性。
  關鍵詞:作業本錢法;價值鏈治理;價值鏈會計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及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當前的企業發展模式已逐漸呈現出密切聯絡、資訊互換、合作共贏的特點。面臨更加開放的市場和更多對手的參與。企業要在競爭中獲勝,必須引進保持企業長期競爭上風的新型治理模式——價值鏈治理。
  
  1 價值鏈治理及價值鏈會計理論
  
  1、1 價值鏈治理思想的提出
  1985年,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競爭上風(Competitive Advantage)一書中首先提出價值鏈概念。波特指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傳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按照他的觀點,價值鏈一般包括內部後勤、生產經營、外部後勤、市場銷售與服務等五項基本活動和採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治理與企業基礎設施等四項輔助活動。
  價值鏈治理是一種整合的治理方法,它以價值鏈為基本工具,通過對企業間資訊的交換處理分析,對業務流程的有效整合優化,從而降低企業經營本錢。進步整個價值鏈的效率,終極實現價值增值。它注重企業間的合作,以為合作將不再是以前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種共贏的結果。價值鏈治理思想著重於將整個價值鏈拆分為多個價值活動,即作業加以治理。作業是連線上下游企業的紐帶,也是價值鏈增值的來源。
  
  1、2 價值鏈會計的提出
  價值鏈會計的概念是由我國已故著名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首先提出來的。他以為所謂價值鏈會計就是;對企業價值資訊及其背後深層次關係的研究。具體可表述為:是收集、加工、儲存、提供並利用價值資訊,實施對企業價值鏈的控制和治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種治理活動。
  價值鏈會計並非會計學下的一個分支學科,而是傳統會計治理在資訊化時代下,基於價值鏈理論的延伸。它的提出開創了會計研究的新局面。
  1、2、1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
  閻達五教授等研究了構建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思路題目。他們以為,構建價值鏈會計的理論框架是價值鏈會計研究的基本題目之一。其基本思路是,以強化價值鏈治理為主線,分別沿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重構會計治理框架。在空間維度上,把原來的以單一企業形式存在的會計核算主體擴充套件為以價值鏈同盟形式存在的會計治理主體,把原來的以貨幣為計量手段的各會計核算物件擴充套件為以價值鍊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會計治理物件。這樣,會計治理的視角就大為擴充套件,財務資訊和非財務資訊就同一為價值資訊。
  
  1、2、2 價值鏈會計維度分析
  (1)時間維度分析。
  價值鏈治理之所以較於傳統治理有更科學之處,不僅在於它將治理的空間範圍延伸至整個價值鏈,從而有利於在完整作業鏈下把握重要戰略環節,併產生協同效應;還在於它符合資訊化時代治理要求,以事中適時控制為主的時間治理上的有效性。在時間維度上,應用資訊科技,以會計實時控制為核心,以治理過程的時間序列為依據,分別以事前治理的統籌規劃、事中治理的實時控制和事後治理的分析考評為內容廣泛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會計治理。
  (2)空間維度分析。
  價值鏈的空間維度分析,可根據分析物件及角度不同分為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橫向價值鏈分析、縱向價值鏈分析,通過三個分析來確立企業的競爭上風和發展戰略。企業內部價值鏈治理誇大優化內部作業間的聯絡,辨明價值驅動因素及利潤驅動因素,進步整體效率,控制戰略本錢,達到內部協同。橫向價值鏈分析指把企業置身於整個行業環境中,與行業內的其他企業通過一定的作業聯絡起來,或僅僅通過對競爭對手的上風分析,找出企業在橫向價值鏈中的戰略環節,構建企業特有的競爭上風。縱向價值鏈分析將核心企業看作是整個行業價值環節中的一個,與上、下游相互依存,它的中心思想為構造價值鏈體系,幫助企業建立更持久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