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看英語教師自身的轉變

才智咖 人氣:2.51W
試論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看英語教師自身的轉變

  論文摘要: 隨著部《大學課程教學要求》的正式頒佈,大學改革也在向著縱深方向發展。本文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在教改的背景之下,大學英語教師應如何實現自身的轉變。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
  
  大學英語是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隨著世界、資訊、科技的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英語既是世界通用的,又是各個領域最重要的資訊媒介。而我國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必然與其他各國有越來越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具備實際英語運用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是經濟和進一步發展和開放所必需的,這就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縱觀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儘管它呈現出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但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果教學仍然停留在現有的模式下,就無法順應時代的要求,不能為社會的發展輸送合格的人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2004年教育部頒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教育部高教司也於同年2月,在全國確立了108所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提高了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2007年7月,在教改實踐的基礎上,教育部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正式頒佈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作為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們始終都是推動改革程序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必須以《課程要求》作為思想,積極實現自身的兩個轉變。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首先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沿用的都是“以教師為主的”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的課程講解佔去了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學生則失去了親身實踐習得語言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師就應該順應學生的這種需要,引導學生髮現、研究和探索。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的'任務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幫助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要素引導學生,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的發現精神,幫助他們最終形成知識的自我吸取,自我發現問題,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我解決問題的學習機制。形成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將“應試”能力培養轉化為“應用”能力培養。
  再者,要實現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的轉變,並輔之以多媒體和網路教學手段,突出教學的形象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效率,達到對各種資源的最優化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優點在於它有利於建立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學習環境。多媒體網路教學可以使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和接受變得多樣化。多媒體課件集影象、文字、聲音、動畫於一體,為英語教學創設逼真的視聽效果,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以及得體的語言能夠讓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有一個科學的認知,而且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真實、地道的語境,有利於學生語言實際能力的提高。而隨著學生對多媒體網路的熟知和利用,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潛能,大大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然,對多媒體網路的合理利用並不意味著完全依賴,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把握一個適時適當適度的原則,從而達到其對於課堂教學的科學優化。
  《課程要求》中明確規定:“大學英語是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交際為主要內容,並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引導學生髮現兩個之間的文化差異,培養他們的比較意識是極為必要的。首先在詞彙教學中,教師應善於發掘詞彙的文化內涵,比較其異同。詞彙在長期的使用中其意義或擴大或縮小,有些詞隨著社會的發展更有了新的內涵,而這種詞彙意義的擴充和更新本身就是發展的體現。其次,多媒體網路的使用,也能夠拓寬學生對課文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獲取的渠道,同時視訊、音訊或圖片等學習資料可以使學生在對的學習中獲取一種真實的體驗,不僅可以加深記憶,而且可以對這種文化的學習有一種更為細微、深入的體會。總之,在現代化大學英語教學中,將文化比較積極地引入課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技術,將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引入大學課堂,營造多元多方位的文化氛圍,必將為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