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識字教學法的誤區及對策

才智咖 人氣:9.38K

摘要: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多吸取他人優秀的經驗,從眾多方法中找到適合、有效的方法,化為己用。讓學生從識字學習中品嚐到快樂、體會到成就感,從而在生活中能夠自主地識字,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

低年級識字教學法的誤區及對策

關鍵詞:國小低年級 誤區 對策 識字教學

艱鉅的識字任務是國小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常看到有悖新課標的現象。

誤區之一: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忽視其人文性。只一味強調語文的工具性,把學生識字看做是教師在教字,非常機械。這樣的識字教學漠視和扼殺了學生隨機創造的反應、識字能力的培養、口語交際的`訓練、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發展、人文教育的薰陶。

誤區之二:重視課文分析,忽視識字教學。教學著力點偏於分析。往往字詞還未學紮實,便花過多的時間提過多的問題,理解、感悟簡簡單單的課文內容,擠用了大量識字教學時間,年段教學特徵不明顯。

誤區之三:重視課堂上讓學生孤立地識字,忽視生字特定的語言環境。在平常教學中,不少老師將字與課文分割開來。單獨地拎出字來,反覆、機械地教學識字,給人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違背了“字離不開詞,詞離不開句,句離不開段”的指導思想。

誤區之四:重視課內識字,忽視課外拓寬。教師視野狹窄,只是關注課堂教學。既忽略指導學生課外識字,又不瞭解學生課外識字的情況。不會利用學生課外識字的已有經驗,只是就教材教教材。

誤區之五: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影響學生識字的興趣。

誤區之六:教學時,忽略了低年級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徵。只注重對本課生字的認讀,卻少了聯絡舊知識。這在指導學生記憶生字字形方面尤為突出。

為了走出“識字教學的誤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尋找對策。

一是研讀新課標,確立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識字寫字和朗讀教學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低年級老師應牢牢樹立夯實“基礎”的意識,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改變自身認識不足,不過高地估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

二是鑽研新教材,搞清識字難點。在低年級教材中,每課都會給出關於識字的目標:有“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加起來至少也有十多個,量很大。教者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會認”的字與“會寫”的字的異同。一般“會認”的字只要求能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就行了;而“會寫”的字不但要認識,還要記住、能書寫工整。因此,平常教學中,應注意將“會認”的字與“會寫”的字區分開來,在“會認”的字能認清字形和讀準字音後,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會寫”的字中,花較多時間讀熟字音、用巧妙的方法記住字形。當然,在“會認”的字或“會寫”的字中,應有所側重,估計難讀或難寫的字應多加指導,而簡單的字,就無需反覆強調,切不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三是採用新策略,激發識字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堅持學習的時間不會很長,而識字任務卻很重。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尤為重要。針對一年級學生喜歡被表揚,喜歡做遊戲,喜歡爭強好勝的特點,可以在平時教學中多設計一些遊戲活動。如“奪小旗”比賽。方法是:事先在黑板上畫好臺階,頂上設一面紅旗。將生字貼在每一個臺階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奪旗比賽。除此之外,也可以進行“我當小老師”、“送信”等遊戲,讓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開開心心學識字,紮紮實實記牢字。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猜字謎”,如:“一人一張口,口下長著手(拿)”、“一個王先生,一個白先生,坐在石頭上(碧)”、“一隻狗四個口(器)”、“一邊是綠,一邊是紅,一邊喜雨,一邊喜風(秋)”等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在猜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不知不覺中認識更多的漢字。也可以編兒歌:“鳥”――“鳥少一點成了烏,烏鴉好像沒眼珠;只因全身羽毛黑,所以遠看不清楚。”“七”――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匹”――三面有牆一面空,有個嬰兒在當中。

四是開闢多渠道,提高識字效率。我在教蘇教版式國小語文第一冊識字(三)時,一上課,就在黑板上寫了“園”字,不少學生在悄悄地讀。我相機問:“你們已經認識了嗎?是怎麼認識的?”有的學生站起來得意地說:“我到公園去玩,公園門牌上就有這個字,我奶奶教我的,我就認識了。”有的學生說:“我是看小人書時看拼音認識的。”這對我的觸動很大。生活中處處有漢字,處處都能學漢字。我們應該教會學生選擇多種途徑,從而提高識字效率。平常應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經常接觸社會,主動認識更多的字。開展一些活動,調動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如“認廣告牌”比賽,“輪流發作業本”,“讀書”交流或開展“識字大王”競賽,等等。

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只要教師做教學的有心人,就可以用智慧點亮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識字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生命的需要,使識字教學邁向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