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通過合作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才智咖 人氣:1.4W

【論文關鍵詞】課改 實訓課 有效教學 課堂管理

談通過合作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論文摘 要】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實施教學的重要場所,課程改革後對課堂教學與課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會計課程改革後模擬實訓課中如何保證讓學生在交流練習中進行輕鬆的學習而又不能失去對課堂的控制是教師經常要反思的問題。本文以一次公開課為例進行了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職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職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調整;隨著高中擴招、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的變化,對中職課程設定及教學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過新一輪課改,我校會計課程的教學形成了“按崗教學、分階實習、雙證融合”的技能實訓與理論教學並行的教學模式;通過課改制定了各會計崗位考核標準,實施崗位考核,以模擬的單、證、章業務處理代替會計分錄;通過課改完成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建設的研究。進一步落實課改成果,使課改不流於形式,加強會計課堂尤其是會計實訓課堂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 課堂管理的含義
  課堂管理是指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調控人際關係,和諧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管理好課堂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教師在不斷提高教學技巧的同時也必須提高課堂管理的技能。提到課堂管理,很多教師認為就是管理好學生的紀律,但實際上課堂管理不僅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還包括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以及教師對課堂環境的管理等。會計實訓課是課改後一種新的活動課模式,在活動課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也是我們應關注的問題。
  二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管理形式——以教師為中心
  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形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要是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聽,偶爾被提問或參與回答,幾乎不會提出疑問,主要從教師的示範中觀察、學習。這種方式過多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學生是被動地獲得知識,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教師,這時的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海綿,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跟隨教師的安排,難以培養可持續學習的能力,更談不上能創新,甚至有可能被外部力量稍擠壓就變回原來乾枯的海綿。
  傳統的會計教學主要是向學生講授如何根據文字列出的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學生端坐在座位上安靜地聽,課堂紀律是好,課後學生對著相近的經濟業務能進行賬務處理,但在實踐中面對一疊原始憑證卻無法和學習過的業務聯絡起來並進行處理,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現在的中職學生生源決定了有很多的學生不會老實地坐在那聽課,教師必須採用生動的上課方式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程管理形式——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管理形式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作用只是指導和督促。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或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明確學習任務,在討論、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這種模式是把學習的責任放在學生身上,使他們從“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也為日後離開校園繼續學習做好準備,更易實現“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同時這種模式還能挖掘出學生的巨大潛能,使學生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教學不應僅是一種告知的行為,還應通過各種交流讓學生去進行體驗和感悟,特別是職業教育中的實訓教學。會計模擬實訓課是以模擬單據去模擬實際工作的業務呈現形式,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種課型能解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但處於其中的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因會計模擬實訓課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只是進行引導和輔導。模擬實訓的課堂應是一個交流的課堂,經常會有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的討論,這時的課堂很容易出現鬧哄哄的現象,只有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與調節好學生的學習節奏,才能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地完成。
  四 教學案例分析
  以下是以我的一次全市會計實訓公開課——《小規模納稅人往來款項技能核算》為例進行分析。
  1.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使教學節奏更緊密
  第一,對實訓業務進行整合。實訓課是以會計課程內容與職業活動內容緊密結合為目的,課前對實訓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根據經濟業務的出現頻率以及學生的熟練程度,對實訓教材中的實訓業務進行了增加或刪除,使實訓的目標更明確、節奏更緊湊。如學生在以往的練習中已反覆做過借支、報銷差旅費的業務,已熟練掌握,因此,在本次實訓中刪除此業務;學生對支票被退票的業務不熟練,但這業務在往來款項結算中是存在的,因此,增加了退票的業務。學習過程應“多回頭”,因此,在設計業務時對本學科不同崗位的知識點也進行了整合。
  第二,對學習的章節順序進行重組。在教學安排上打破教材的順序,把小規模納稅人的相關內容抽取出來,在學生完成一般納稅人的整套業務核算後才進行小規模納稅人的學習,突出了兩種型別的企業在會計處理上主要是在增值稅的處理上有區別。
  第三,把跨課程的知識融合進來。在實訓過程中,會涉及財經法規中的'稅法、合同法、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等知識,如收到經背書轉讓的支票在填寫進賬單時如何確定出票人,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財經法規中對票據當事人是如何下定義的,促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促進學習。
  2.採用合理的組織形式使學生相互促進
  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中,採用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個人獨立完成、同桌兩人分別擔任出納和會計並互換角色完成、小組成員分別擔任不同角色合作完成等。每種組織形式的練習重點各有不同,獨立完成實訓是強化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分崗練習、小組合作是強調崗位職責,後兩種形式要求學生必須熟悉實訓的操作並具有一定的賬務處理能力。這次實訓課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生分別擔任不同角色去共同完成實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必須大家都動手才能完成整個作業。在課堂上我觀察到有3位平時不願做練習的同學為了不成為別人的負擔都參與到實訓中,遇到不懂的也會向同組的同學請教,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並相互監督。小組合作的形式決定了學生之間必有交流,在不斷的碰撞中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學會了如何表達已掌握的知識,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平時實訓較多采用獨立完成的方式,通常是一人兼顧多個角色,學生對業務是熟悉了但對崗位分工不明確。這次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有自己的職責,也涉及憑證傳遞的問題,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形成各崗位應完成哪些工作的觀念,也進一步熟悉業務的流程以及傳遞的程式,教學效果遠勝於教師在課堂上重複多遍的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