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與學學科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目前,在我國幼教領域的改革中,教育觀念的更新越來越收到重視,只有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新的兒童觀、教育觀,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雙方的主體性都應建立在對方為主人(即對方的主體性)的基礎上,師幼雙方通過共同活動來體現。

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與學學科論文

在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中,傳統的思想往往只注重於教師的“教”而較少考慮幼兒的“學”。幼兒園的教育是由“教”與“學”雙邊因素同時互動作用構成的教育活動,這一活動是教育過程的核心環節,其質量直接影響教育目的的是否達到。幼兒作為學習的主人,應該是主動的學習者,而教師作為教學的主人,自然也應該是一個深諳教育藝術並善於創造性加以應用的教育者。過去,人們習慣以二元論的觀點(主體與客體的關係)看待他們,分別單獨去談論他們,而不是將其看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共同體。那麼,在教育活動中怎樣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探索,我就以下幾種方法舉例談談。

一、教師應利用遊戲的趣味性對幼兒因勢利導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遊戲為每個幼兒提供了能量顯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辦法。在教育活動中,我改變了過去單純由教師講解、演示、示範來灌輸知識的狀況,通過遊戲化方式,讓幼兒充分動腦、動手和動口,使他們的感官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在“認識小工具”活動中,開始我把它設計成到“汽車王國探索祕密”的遊戲形式,為幼兒提供感性材料,讓幼兒在各自操作中,瞭解這些工具的性質、形狀、差異和彼此之間的關係。幼兒在操作中不僅可以觀察的更細緻,而且可以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認識和理解教師所提供的認識物件。因此說,教師的“教”是寓教於幼兒愉快的遊戲之中,遵循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使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各項活動,為他們提供了展現才華、實現自我機會的“學”。

二、教師應利用幼兒的個性特徵,誘導其“創作”思維的發展

魯迅曾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這說明幼兒本身就有自己的世界和特點,具有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去探索,去發現,再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最後到達教學的目的。

例如:中班語言活動《家》,教師事先不念詩歌的內容,而是給每個幼兒一張背景圖(畫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清清的河水,密密的樹林,紅紅的花兒……)和各種圖片,讓幼兒自己動手將圖片貼上到何時的地方,教師巡迴指導並啟發幼兒:天空是誰的家?樹林是誰的家?河水是誰的家?草地是誰的家?讓幼兒自發地去思考,去尋找結論,教師及時發現並讚賞幼兒的操作,活動數分鐘後,教師請幼兒說出圖片內容,就編成了一組完整的詩歌,而且全班每個孩子的詩歌都不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不是把結果教給幼兒,而是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讓每個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學”,從而發揮幼兒的能動作用,提高了幼兒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教師應利用電教手段,提高幼兒的觀察記憶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以現代教育手段為載體的資訊時代,多媒體的運用是幼兒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所具有的直觀形象、新穎的特點,是孩子們最受歡迎的手段。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能促進教師教育活動過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認識蜻蜓”活動中,教師採用投影的手段放大、抽拉投影片,突出了幼兒需要看清蜻蜓靈巧的舌頭捕捉蟲子的一瞬間的活動,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長時間地沉浸在他們所注意的物件中,使其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

以上幾種方法,是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點嘗試,不難看到,只要我們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尊重幼兒學習過程的規律,引導幼兒去發現,去觀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因教育活動中“教”與“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