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反應性抑鬱症

才智咖 人氣:1.05W

反應性抑鬱症又稱心因性抑鬱症,是由強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緊張等應激因素作用起病的。臨床表現以突出的抑鬱情緒為主要特徵,同時也存在認知、行為和軀體調節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礙,其症狀表現容易被人理解,且與精神刺激因素有明顯的關聯,病程可長可短。

什麼是反應性抑鬱症

病因

一般認為在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後,在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下,當超過了個體心理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心理障礙,通常認為未被解決的心理衝突是發病的基礎。突發的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離婚、喪偶、失業、自然災害等可以使人患反應性抑鬱症。慢性的應激也可使人發病,在當今社會發展程序中,生活節奏加快,激烈的競爭增加了人們的精神壓力,這些慢性的緊張性生活事件可以使人持久的精神緊張,並發現這些人發病後以焦慮性抑鬱者為多,因中年人遭遇的生活事件最多,他們要負責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又要負責照顧老人和孩子,所以中年以上患此病者較多。例如一位中年女性由於長期與婆婆不和,經常吵架,然而家中住房緊張,又不能與婆婆分開居住,久之她覺得生活沒意思,不願意回家,一回到家中就焦慮不安。隨著病情的發展,她覺得什麼事也沒興趣,心裡總有忐忑不安的感覺,她不能上班工作,連家務活也不想做了,她反覆出現自殺的念頭,和婆婆吵架時哭喊著說是婆婆毀了她生活。

但是,人們在經受同樣的應激事件後,有的人未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有的人卻患了反應性抑鬱症,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對外界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差異性,通常是性格內向、社交能力差、軟弱、依賴性強的人容易發病。面對應激源,人的應付方式也與是否發病有關,具有易感素質的人對應激事件自我評價時,往往認為應激事件超過了自己能力所能處理的範圍,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普遍存在著非積極的應對策略,如否認、逃避、認識歪曲,對緊張性生活事件的應付方式往往是帶有情緒指向性的,這些人往往是怨天尤人,對別人是憤懣怨恨和譴責。另外,在衝突性生活事件面前,是否發病還與人格、社會的支援、本人的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是否能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援,對緩衝心理壓力,減少發病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症狀與型別

反應性抑鬱症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沮喪、煩悶、懊惱乃至憤恨,還伴有焦慮症狀和緊張激越,即使刺激因素時過境遷或問題已得到解決,但抑鬱情緒仍不能緩解。它分為三種主要型別,最多見的是抑鬱一癔症型,可以產生於癔症性激性發作之後,有抑鬱激情,如大聲嚎叫、哭泣、抓自己的頭髮、打自己,有時有誇張的疑病傾向,他們少有自責,通常以責備周圍的人來為自己辯護,並可過渡到癔症性木僵。其次是抑鬱一妄想型,系逐漸發展產生被害或關係妄想,還可有人格解體、非現實感。第三型別是虛弱——抑鬱型,以虛弱和無力為主,也可發展為木僵狀態,病程較持久。

診斷與鑑別診斷

心因性抑鬱症與正常人表現出的憂傷、苦惱、氣餒等悲傷情緒不同,正常人的悲傷情緒往往在短時間的發洩後迅速恢復正常;而反應性抑鬱症則不同,它是以未被克服的心理衝突為基礎而發病的,抑鬱情緒嚴重,持續時間長,其嚴重程度必須達到使其心理功能下降或社會功能受到損害才能診斷。

反應性抑鬱症與抑鬱性神經症亦不同,反應性抑鬱是由現實衝突引起的,而抑鬱性神經症是由過去的、持續不斷的、自身的心理衝突引起的,且抑鬱性神經症的症程長。反應性抑鬱症與內源性抑鬱症不同,前者缺乏內源性抑鬱症的典型症狀,它是在明顯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用下起病的,其臨症狀充分反應心因內容,與現實刺激聯絡密切,其情緒波動性大,易受環境的影響,患者表現悉眉苦臉,悲傷欲絕,反覆傾訴內心的痛苦,對所遭受的不幸少有自怨自艾,反而怨恨及譴責他人,失眠多以入睡困難為主,無早醒表現。內源性抑鬱症發病無明顯誘因,在嚴重的心境低落的同時還出現活動減少,思維緩慢,並可存在自責、自罪等思維內容障礙。精神症狀的內容與環境無聯絡,其抑鬱症狀有朝重暮輕的特點。生物學症狀包括失眠及早醒,食慾及性慾減退,體重在短期內明顯減輕。

治療

主要以心理治療配合抗抑鬱藥物治療,或配合電針治療等。

TAGS: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