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才智咖 人氣:3.22W

一、課前資訊收集的自主選擇

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每一個學生作為不同的個體,他們的興趣也當然不同。在同一課堂上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就會產生不同凡響的學習效果。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我只讓學生固定地收集某方面資訊,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靈需要,因而反饋的效果不好。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創新教育亦要求我們務必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前讓他們任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資訊來收集整理,這樣每天的課堂上都有學生自己關注的精彩資訊。

他們侃侃而談,說不完的奇聞妙事使他們總有不斷超越自我的感覺。

逐漸地,考古、天文、體育、科技、環保等資訊源源不斷地被引進語文課堂,學生的成功感、快樂感油然而生。

二、課堂上學習內容的自主選擇

“因材施教” 、 “因人而異”是由來已久的話題了, 同樣每堂課上的學習內容,學生也應有自主的選擇。不同的學習材料,學生會對它產生不同程度的興趣,而學生只有對某一材料感興趣,才能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有的學生喜歡用兩個字來組詞,有的學生喜歡用成語,而有的學生則喜歡用上一句古詩。於是,我便充分給他們創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這樣,我發現課後他們總是主動地去問教師、家長或查詞典,以獲取想要知道的成語、詩句知識。記得愛因斯坦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選擇了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探究、去解決,那麼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他們也會堅持不懈地去獲得這一內容的知識。這樣長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也就為其“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學習方法的自主選擇

學生的性格具有差異性,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種學習方法。

但是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學生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師採用一種方法教各種不同型別的學生,那是一種絕對的應試教育。我們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很有創新頭腦。有一次,他很細心地觀察了自己影子的位置,又變換了不同的地點,觀察影子的變化情況。回來後他居然以影子的變化為線索,編寫出一篇生動形象的幻想小故事。

我適時予以表揚。這種“觀察一幻想”的風氣帶動了全班同學,大家紛紛動筆開始寫作,都很輕鬆、很快樂。課堂上,我試著開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方法的`空間,讓學生敢於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學習、交流、探索,真正超越教材、超越教師、超越自我,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適學氛圍,使學生獲得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四、學習成果展示的自主選擇

課堂上我還為學生搭建才藝展示的平臺,使學生的能力與特長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現在的學生由於受到課外多方面的教育,具有多才多藝的能力,而且善於表現自己,喜歡在同伴面前亮相。那麼除了校園活動外,更多的機會便是在語文課堂這個小舞臺上。課堂上學生們躍躍欲試,都急於將自己的特長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給大家:有的表演短劇、有的朗誦、有的唱歌、有的扮演社會上各種職業角色?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生們既互相交流了,又互相補充了特長愛好,更增進了彼此間的瞭解。創新天地中的語文課堂再也不是死讀書的課堂了,而是活生生的口語交際的課堂。語文課堂上因為有了學生的創造和飛躍,有了師生間心靈的傳遞、感悟的對話,而變成賞識的課堂。課堂上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學生就會撞擊出思維的心靈火花,一個個創造設想進發出來,多學科的知識拓展開來,展現了課堂上立體式的審美圖景。讓學生在理智上總有一種成就感而沒有滿足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汲取到富有養分的源頭活水。

總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今天的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灌輸已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過程中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自主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石。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裡去探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產生終身學習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