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2.53W

社群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是聯絡黨,政府和群眾的紐帶。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

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1)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後,我和鎮幹部肖磊來到東麗村二組村民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家。一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間地頭,忙碌採摘一串串黑木耳。見到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以後,我說:“你們姐妹倆地栽黑木耳產業做的很出色,我們是慕名而來學習取經地”。周秀琴卻幽默地說:“這幾天,正值三夏農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我們全家人也不能閒著呀!不然我們吃啥、穿啥?餓著了、凍著了那還不要緊,要是讓全村人說我們好逸惡勞那可就糟了呦”。我開玩笑說:“我們接到群眾舉報,指責你們不好好種糧食,卻栽種袋料黑木耳,1畝地年收入達好幾萬元,讓他們看著眼紅。我們就為此事,專門來走訪調查的”。一番幽默的簡短對話,頓時讓全場人開懷大笑。

我們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談,瞭解到她們姊妹倆於2014年就外出學習地栽黑木耳技術。學業歸來後,她們自己就開始做實驗,學種植,完全掌握栽種技術之後,她們於去年種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純利潤達4萬餘元。於是,今年就擴大規模,栽種了6萬袋,預計純利潤能達12萬餘元。介紹到這裡,她們專門把我們帶領到2樓的陽臺上,指著不遠處黑木耳栽種區域對我們說:“這幾天,正逢下了幾場大雨,6萬黑木耳菌袋全部結出了菌耳,從這個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地栽黑木耳生產過程及市場銷路情況。

25歲的周豔紅很靦腆地回答道:“經過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產技術,成活率達95%以上。我們已和漢中、廣元等地的客商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我們在銷路上一點都不發愁。我來為大家算一筆賬:種植1畝地糧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計算,全年純收入不超過3000元,但栽種1畝地黑木耳,純利潤達2萬餘元,是種植糧食的6倍多。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適應地栽黑木耳生長,這個產業的`的確確是一項發家致富的好專案。從廟子嶺搬到東麗新村後,我和姐姐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們的帶動下,能有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栽種黑木耳行列,我們願意為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父老鄉親一起發家致富”。周豔紅一番樸實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認識所感染。駐村入戶走訪的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指導、科學發展對農村經濟提升的幫助。所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今後基層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為群眾中的一員,將日日瑣碎的工作長期的堅持下去,更加熱愛基層,真正架好群眾和幹部的連心橋,也讓自己的青春在基層中閃光。

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2)

昨天下午在光化辦事處四樓會議室開會。會議由市委邱書記和光化辦事處康書記、陳主任等領導主持、各社群領匯出席、我市新聘和轉崗的約40名被分配到光化辦所屬各個社群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對大家今後的工作做了明確部署和安排,並要求大家在24號以前到所屬社群報到。

懷著有點激動和忐忑的心情,我們三人早早來到秋豐路社群報到。踏進社群辦公室大門,眼前窗明几淨,檔案、報刊擺放的井然有序,引導牌醒目的掛在辦公視窗上面。辦公室牆邊放置一塊很大的公示欄,社群政務和社情都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地列在公示欄裡。我們三人和社群領導及各位老同志見面之後,大家分別作了自我介紹。對於我們三個新成員的到來,社群領導很重視。黨委成員分別向我們三個新人介紹了秋豐路社群的行政區劃、社群管理等基本情況,還對我們三個網格員的工作做了具體的、合理的分工。微笑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讓大家增加了幾分親切感。

上午9點,在李海英書記、張邦安書記等社群領導的帶領下,我們社群全體工作人員一行8人來到轄區各個街道進行了實地走訪、到部分困難家庭噓寒問暖、聆聽居民的心聲、並對社群居民反應的問題作了詳細的記錄。走訪過程中,領導和老同志還不時向我們介紹各個街道的地理分佈、人文特點等基本情況,並向我們講解人口和計劃生育等政策。

通過2個多小時的走訪,使我們三個網格員對社群工作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也感到了工作的壓力和肩上的責任。

下午,雨依然下個不停。我們三名網格員在袁姐、尚姐的帶領下撐著雨傘,繼續我們的社群走訪。因為尚姐主管計劃生育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宣傳計劃生育政策、並對有些家庭敲開房門做了登記。袁姐和尚姐還不時用犀利的目光掃視轄區,重點排查流動人口和育齡家庭,嚴防這類人員的超生苗頭,並不時詢問新開店鋪幼兒的一些基本情況,準確掌握他們的計劃生育資訊。

今天充實地度過了上班的第一天,體會到秋豐路社群黨委很有凝聚力、社群工作的老同志們業務精通、社群居民生活團結、祥和。

暗下決心,多向老同志學習、儘快熟悉工作、熟悉業務。相信假以時日,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自己也會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3)

在小溪社群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手裡都有一本記錄著社情民意的《民情日記》。這個本上記錄了她們每次走街串巷,進千家門、知千家情、暖千家心、幫千家忙等方方面面。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群工作量大而繁雜。為了讓廣大居委會工作人員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小溪社群推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要求社群工作人員在走訪群眾時,民情日記隨身攜帶、隨時記錄,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及時整理、及時彙報、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要做到“居民情況一口清、特殊群體一口清、重點人員一口清”,能夠當時解決的必須當時解決並記入日記;不能當時解決的也要記入日記,社群能解決的社群解決,社群不能解決的向街道及上級政府或部門彙報。

社群創新網格化管理以來,社群工作人員的《民情日記》加在一起達到幾萬字,《民情日記》成為工作人員連民心、聽民聲、解民憂的新的有效載體。小溪社群的《民情日記》不僅記錄問題、解決問題,也在潛移默化地向群眾釋放善意,讓社群工作人員時刻以居民利益為上,有效的提高了她們為居民辦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眾對社群工作人員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更有效激發了群眾反映社群情況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