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6.83K

誰家有人失業,誰家有人享受低保,誰家有空巢老人……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記錄著社群裡的大事小事。以下是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範文,歡迎閱讀與借鑑,希望可以幫到各位。

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

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一】

說起網格長,對各大社群來說,都不是一個新鮮詞,但網格長所起的作用卻一直都不容小覷。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走進紅山區長青街道長青社群,來共同體會這小小網格長的大力量。

小小記事本

記錄社群大小事

誰家有人享受低保,誰家有“空巢老人”,誰家有殘疾人,誰家有下崗職工,誰家下水道不通,誰家需要繳納居民醫療保險……社群內的大事小事,在長青社群網格長王豔秋的“民情日記”裡都有記載。

“我們社區劃分為6個網格,由社群管理服務站的專職工作人員擔任網格長,由過去居民志願服務改為專職工作,每個網格長負責網格內居民的日常服務管理。”今年37歲的王豔秋是社群內的勞動專幹,同時兼任第二網格的網格長,負責600多戶1800多位居民的服務工作。

“我覺得網格長很神奇,我們居民的好多事情,他們都瞭如指掌。比如我定期做婦檢的時間,我自己有時候都記不住,王姐總是會及時提醒我,怕我耽誤了。”“我家前陣子下水道堵了,都是小王幫忙找人維修。”說起長青社群的網格長王豔秋,大家都讚不絕口。

不只是勞動專員,作為網格長,王豔秋還負責物業工作和環境衛生。“我們社群是老舊小區,租房戶比較多,基礎設施老化,所以我幾乎每天都會去網格內排查各種大事小情,看看有沒有糾紛發生,有沒有搬來或遷走的,至少要讓居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找得到我。”王豔秋說。在王豔秋的“民情日記”裡,大到方針政策宣傳,小到衛生死角清理,辦理準生證、殘疾證、老年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以及城管環衛、綜合治理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都一一記得非常清楚。

“ 要我說,網格長就是咱居民的大管家。有了這個網格長,以後社群有啥好事咱都落不下,有啥為難事都不怕找不到人。”長青社群居民劉女士笑呵呵地說。

“大家把我稱作‘居民管家’,這是一種信任、一種褒獎、更是一種鞭策,我要盡職盡責,為社群和居民多做實事多辦好事。”這一句社群大管家,對於網格長王豔秋來說,是莫大的榮譽。

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二】

求助陸“團長” 如吃“定”心丸

“陸團長,又在走訪啊?”

“是啊,走走看看,聽聽聊聊,這一潮的魚收成好伐啦?”

這是最近我們在走訪過程中經常能聽到的對話,被群眾親切地稱呼為“陸團長”的,就是我們朝陽社群第一網格團長陸央定。

陸央定是我們五龍鄉工會副主席,早年曾任工辦主任,是鄉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因為自家就在邊礁村第一網格,所以對網格里的家庭和人都十分熟悉。走訪時總能聽到他用大嗓門熱情地跟群眾打招呼。“忠元哥,最近身體好嗎?”“海平,聽說你兒子考上大學了,恭喜啊,以後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可以享兒子福啦。”每每這時,群眾們都會開心的跟他聊上幾句,有什麼事情也會第一時間跟“陸團長”反映:“最近漁船都回來了,其他村的人都跑來給人家織網,我們自己村的反而都在家休息,沒人叫我們去做,這叫什麼事啊。”“你們自己平時也要留心,事先託好嘛,那人家才知道你們也想做啊。”央定伯一邊說,一邊就幫忙聯絡上了,當天下午,那幾個閒賦在家的婦女就都去幫忙織網了。

網格內有戶情況比較特殊的家庭,戶主叫劉阿華,已經臥病在床多年了,每月都需要400多元的醫藥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靠打工維持自己小家庭的清貧生活,小兒子年近40仍未嫁娶,靠一條小船打漁的收入來補貼父親的醫藥費;妻子張偉菊雙目失明,除了要照顧丈夫、負擔家務之外,抽空還要幫人織網來賺點生活費。我們團隊走訪入戶之日,看到她睜著一雙空洞的眼睛一邊訴說,雙手還一邊不停的揮著梭子,大家都深有感觸,很想為她做點什麼。她希望政府能夠每月給他們一些生活補貼,但根據政策限定,他們家的情況不符合低保戶或低保邊緣戶的條件,無法享受政府每月的困難補助。我們陸團長詳細又耐心的向她解釋了我們的`政策,並且表態說一定會幫助他們想辦法,也會經常去關注與探望他們。轉身,他立刻聯絡社群,社群相關負責人告知已經讓他們家每年享有春荒、冬令補助,但是這種臨時性的補助金額有限,他們也在想其他的辦法。回到鄉政府之後,央定伯將此事與民政部門負責人商量,民政部門負責人建議張偉菊可申報享受殘疾人“託安養”政策,但名額有限,不一定能申請的到。央定伯立刻將所需要的資料幫忙填妥,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同時也將他們家的情況到社群剛成立的慈善工作站備案,讓他們也多加關注。之後又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張偉菊,她激動地說“只要政府會照顧,都是對我們百姓的福利,謝謝領導的關心,這麼積極地幫忙爭取。”

央定伯說過:“我們群眾其實都是非常好的,對政府有意見、對生活有抱怨是正常的,我們需要讓他們對著我們發牢騷,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他們所想的,解決他們所需要的。何況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我們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滿足了,真的是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和諧就是這麼來的。”

而正是我們陸團長如此和善的態度和如此雷厲風行的處事方式,我們群眾都特別信任他,都說只要求助陸“團長”,就如吃了一顆定心丸。

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三】

20xx年1月10日,曉峰社群在社群會議室召開2014年網格工作部署會議,對2014年的網格工作進行具體安排。

一、加強對網格工作的重視。在會上,社群書記再次強調了網格工作的重要性,將網格工作做為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平臺,希望各位網格服務人員高度重視。

二、具體工作安排。(1)做好2014年的網格考核工作,做好臺賬資料、網格宣傳等工作。(2)開展網格走訪工作。社群各網格成員將網格走訪工作落到實處,對本網格內的居民進行走訪,特別是困難群眾,積極瞭解群眾對網格工作、社群工作的意見建議。(3)做好網格平臺的資訊完善工作。各網格管理人員要不斷完善網格平臺資訊,及時更新網格居民的基本資訊,及時記錄民情日誌及服務辦事。(4)積極及時的解決處理網格居民反映的問題困難,如果社群網格無法處理的要及時的反映給上級部門。

社群網格員的民情日記【四】

我是創新街道坤隆社群的一名網格員,我叫**,很多人也親切地叫我 “格格”。作為“格格”的一員,我希望能把我所經歷的、所感悟的網格工作說一說。

坦白地講,我是一個紮實勤奮大於機靈圓潤的人,很多事情我只是在我能力範圍以內腳踏實地的完成的。自今年上崗擔任網格員以來,我擔負坤隆社群第四網格的網格員已接近5個月了,這段時間以來,我使用網格員手持終端進行了人口、房屋、住戶等基礎資訊的收集錄入,錄入率到達95%,排查矛盾糾紛8起,上傳網格資訊1000餘件,現在的重點工作是進戶核對活動人口資訊,保證人、房、戶資料的動態更新。

隨著網格工作的逐漸深進,我對網格工作從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轉變成了細微而具體的認知,我常在想,成為網格員以後,由“被動”接受社群服務到“主動”服務於他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最直觀的感慨是什麼?在我看來,“社會管理、政策法規”已不再是報紙上一條條醒目的大標題,也不但是道路兩旁懸掛的標語橫幅,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親身實踐者,社群在我心裡由“陌生”變得“親切”,“社會管理”從“靜態”愈來愈“動態”,我明白每條矛盾糾紛的排查之於社會和諧穩定的意義。很多人問我,網格員究竟是幹什麼的,我想借用前不久創新街道網格員培訓會上一名街道領導的話:網格員就是一群專門負責核對錄入各類社會資訊,發現問題,催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人。網格員像是一枚小小的聽診器,深入基層,以最近的距離感受人民生活,聆聽城市發展的脈搏;網格員又像是城市改革的風向標,傳達重要資訊,引導居民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網格員還像一個調和的埠,一頭牽著居民生活的家長裡短,一頭牽著政府職能的“應辦”“實辦”。

正如植物需要深深紮根於土地才能汲取營養生長一般,我認為,網格工作假如脫離了居民生活,那一定是失敗的社群網格長民情日記3篇文章社群網格長民情日記3篇出自,轉載請保留此連結!。所以說平常巡查、進戶調查很關鍵,工作經驗和辦事能力就是在與居民不斷地接觸與溝通中漸漸構成的。為居民服務,有可為有可不為,假如居民反映的問題,我們無權辦理或是居民本身沒有到達可以辦理的條件,一定不能夠做出什麼承諾。比如11月7日,我來到果菜樓巡查,詢問到一名叫於麗娜的女士想申請低保,我問她家裡有什麼困難,於女士說08年的時候丈夫出車禍死亡之後家裡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孩子正在上國中,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自己的身體又不好,沒有工作能力,所以家裡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幫助,我把於女士反映的情況逐一記下,回到社群請教了負責民政的社群幹部呂玉榮,呂玉榮向我耐心講授了低保的申辦條件。像於女士的這種情況,因為於女士的丈夫死亡後,得到了一筆補償款,就是這筆補償款使她的低保申請沒有達到申請要求,所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選擇。第二天,我就把於女士不符合辦理低保的緣由向她做了反饋和解釋,並且把轄區內商戶在招聘資訊告訴了她,希望能夠為她找到滿意的工作提供一點幫助。

11月的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開始巡邏,每次巡邏的時候,我都會特別留意一位叫李長印的老人,因為這位老人從去年6月到現在,已經走丟了6次。老人身體很好,吐字也很清晰,每次把老人送回家的時候,我都會多嘮叨幾句給老人家人。老人的兒女平時工作忙,加上老人一直比較疼愛自己的孫子,就選擇和孫子住在一起。“爺爺患老年痴呆症,有時候我上班忙了,只能讓爺爺一人留在家裡,老人年齡大了,一個人在家難免有些寂寞,就想出去走走,每次爺爺走失我也感覺很難受,希望能多抽出一些時間照顧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