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才智咖 人氣:4.12K
如何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具體反映,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標尺。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已成為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一、課堂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基礎教育的歷史課應該有教學目標,但問題是目標設定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按照過去的觀點,老師應主要依據教材和教參確定教學目標。這樣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無法顧及到的。以新課程理念來看,這種設定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主體,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必須依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而且設定的過程固然應該考慮教科書提供的內容及其所能訓練的歷史能力體系,但是更應該考慮學生的狀況,學生也是設計目標的主要依據之一。必須充分了解學生,準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和認知水平,尤其要緊緊圍繞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而設定目標。隨著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是完全正常的,其正確與否取決於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取決於有沒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熱情。就像下象棋,起手總是“胸有大局”,不拘泥於一子的得失,總是根據“局面”的具體情形,隨時靈活調整每個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時,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對手干擾,不得不調整到“彼”佈局,教學亦是如此。
        二、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至少應分出兩個局面,一層是總目標,即課堂目標;一層是具體目標,即學段目標。一切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應該考慮課程目標的要求,但學段目標則是應由教師開發。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即是教師實施的物件,更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生的'未來,如果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存在,學生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扮演主角,教學目標又何以能夠得到實現?因此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2.開放性原則。如果說創新是現代教育模式的靈魂,那麼開放性則是必然的表現形式。教學點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塑造學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但要目中有“史”更要目中有“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發現和交流,多提供史實,少給結論或不給結論,提供方法或敲門磚,忌給學生設定思維圍牆。當然教師的“導”也不應忽視,即使是放羊也應該把學生引到水草豐茂處,而不是貧瘠的黃土地,更不是把他們圍在水泥場裡。“導就是啟發、點燃。
        3.多樣性原則。雖說教學的終極目標一致,由於施教班級的差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其實,就是同一堂課教學目標也應是多樣的,同樣的班級在同一堂課中,不同的學生慾望的教學目標也不應相同,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因人設標,分類推進,方是科學之原則。
        4.漸進性原則。教育部頒發的《歷史課程標準》無疑是歷史教學的“綱”是歷史教學的總目標,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但是這樣一些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課堂中也不能定真麼多、這麼高的目標,否則是曲高和寡,定了也白定。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也有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的過程,“高大全”式的課必會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則。每一位老師在課前都要反覆斟酌確定教學目標,但是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當他走進那充滿生氣和變數的課堂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有的既定目標是“閉門造車”。因此,課堂目標不是刻板的東西,應該適時調整,筆者認為這種調整便是一種靈動、一種智慧。
        6.激勵性原則。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除了由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教師的及時點評和激勵。曾有這樣一則發人深省的報道:一個初始為一般的小孩,在幼兒園、國小乃至中學階段,成績平平,甚至屢遭挫折,但是他的母親從未放棄,每一次挫折後這位偉大的母親都要從孩子身上找到閃光點並予以放大,幫助孩子拋卻自卑,撿回自信,最終,在母親的不斷激勵中,這孩子考取了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事實上,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自尊心的保護、自信心的激勵,只有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地評價和激勵手段,才能保證次目標和終極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