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MRI對跟腱損傷的診斷有何價值

才智咖 人氣:1.51W

跟腱是人體最強的肌腱。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時固定踝關節,防止身體前傾,同時對負重、奔跑、跳躍等活動均起一定作用。因此,當跟腱損傷時,下肢活動及其功能均受到明顯的影響。臨床對跟腱的損傷易造成誤診、漏診,造成預後不良。本文的目的在於探討MRI對跟腱損傷的診斷價值。

淺談MRI對跟腱損傷的診斷有何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我院MRI診斷為跟腱損傷並經手術證實的`患者21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36歲。多為外傷或運動損傷,病史最短2小時,最長3天。使用儀器為XGY-0.35T開放式磁共振檢查系統。檢查序列常規SE /FSE /STIR,採用矢狀位及軸位掃描方式。

2  結果

本組21例患者中,15例跟腱完全斷裂者全部為男性,部分撕裂的男3例,女3例,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36歲。跟腱斷裂部位在跟腱附著點上3~5.5cm,其中12例損傷位於跟腱附著點上3~4cm處,6例位於4~5cm處,3例位於5~5.5cm處。MRI表現:跟腱完全撕裂時,表現為跟腱結構紊亂與周圍脂肪組織界限不清,跟腱的連續性中斷,訊號不均, T1WI呈中低訊號,T2WI及STIR呈高訊號。跟腱的磨碎或扭曲通常說明肌肉的回抽,肌腱周圍的亞急性出血在T1加權像呈高訊號,水腫或炎症在T2加權像或STIR像上呈高訊號。部分跟腱撕裂表現為線狀或局灶的高訊號和局灶的纖維增厚。不完全撕裂至少在一個矢狀面上能顯示肌腱的連續性,急性損傷在T2加權像呈高訊號。

3  討論

正常成人跟腱長約15cm,跟腱斷裂部位常發生在跟腱附著點上3~4cm,此處為跟腱最狹窄處,其次為肌腱交界處和跟骨附著點處。跟腱損傷大多發生於中年人,多由於運動等致足部猛力牽拉或外傷所致。臨床對跟腱的撕裂常造成誤診、漏診,mafful報道誤診率20%~30%[1]。正常跟腱在T1加權像,T2加權像均呈低訊號,在打石膏前後都可用MRI來評價跟腱的損傷。矢狀面脂肪抑制序列用來顯示肌腱內和肌腱周圍軟組織的出血和水腫,橫斷面脂肪抑制序列用來顯示積液、出血或跟腱的炎症變化,薄層3mm的冠裝面成像可顯示跟腱的寬度和跟腱纖維的斷裂情況。
    MRI可直接顯示跟腱的形態,可準確顯示跟腱撕裂的部位和挫傷、水腫、出血等典型的MRI徵象。可靠性、敏感性高,安全,無創傷,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是跟腱損傷首選的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啟光,於紅霞.腓骨長肌腱移位修復陳舊性跟腱斷裂12例[J],中華修復重建外科雜誌,2002,16(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