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與知識管理初探論文

才智咖 人氣:5.44K

[論文關鍵詞] 知識管理目標  孔子教育思想  人力資源管理解決方案

孔子教育思想與知識管理初探論文

[論文摘要] 知識管理是將人的知識創新能力與組織資訊處理能力進行充分博弈,找到二者最佳結合點的過程。通過結合資訊技術的處理和人的創造,在管理過程中實現創用CC的最大化,在最適當的時間將最適當知識提供給最適當的人,使之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從而提高組織在非連續性變化環境中的競爭力。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交流與共享、全員性與動態性、以人為本等原則,在知識獲取、識別、利用、開發等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其獨到的詮釋,也將對中國知識管理建設提供積極效用。

在知識管理實踐的過程中,孔子教育思想通過學習交流與共享、全員性與動態性、以人為本三原則的影響作用於組織的知識積累、員工有效獲得所需知識、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與能力、實現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及共享等知識管理的目標並促使其逐步實現,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和利用知識提高組織競爭力。

一、引言及相關概念

作為中國歷史上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思想及學說直至今日仍有深遠的影響,如仁,和,中庸,都包含著深刻的管理思想。

從現代應用的角度,可以把孔子思想分為政治、教育、文化、哲學思想等幾乎涵蓋社會生活各方面,對現代社會生活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本文就孔子教育思想與現代知識管理課題進行初步探討。

關於知識管理的定義,儲節旺等在《知識管理概論》中有如下闡述:“知識管理就是獲取、利用並創新知識,提高組織創新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保障組織生存發展的活動。它包括知識的獲取、整理、儲存、更新、應用、測試、傳遞、分享和創新等基礎環節,並通過知識的生成、積累、交流和應用管理,複合作用於組織的多個領域,以實現知識的資本化和產品化。知識管理的出發點是把知識看做最重要的資源,把最大限度的獲取和利用知識作為提高組織競爭力的關鍵。”進一步,儲節旺等對知識管理的目標做了說明:“確保組織的知識積累;確保員工有效得到所需知識;激發並增強員工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與能力;實現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並共享。”

二、孔子教育思想與知識管理

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得出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圍繞著知識以及擁有知識的人,同時以一種知識契約(明確知識的擁有、使用、傳播等問題的契約)的形式為基礎構建的創用CC和創新。知識管理所要求的組織,具體地來說,即是由學習型員工個體組成的學習型組織。這裡將知識管理的目標概括為以下原則:學習交流與共享原則;全員性與動態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而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知識管理的實現過程中,可以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同時為知識管理原則的操作執行提供借鑑。

1、學習交流與共享。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側重的角度並不是單向的教授式學習,他更重視自由交流式的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在學習型組織內部的知識鏈中,各環節的成員,都要進行知識交流,使組織的知識效用最大化。“學而時習之”,不僅僅是個體對自身知識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組織中不斷進行交流,共享,同時獲得新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同樣,學習型組織之間也要通過參與知識聯盟的知識交流與創用CC,不斷豐富組織知識庫。

2、學習全員性與動態性。孔子教育思想中,通過樹立組織的學習氛圍,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作為自由互動式學習的保障:“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論語·顏淵》)。提拔重用正直、有真才實學的人,棄置品德不良、無真才實學的人,可以形成崇尚正直、崇尚真才實學的風氣,從而促成後者向前者轉化“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使人才脫穎而出,造成向上的風氣;學習的動態性,提倡終身學習:“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學習要永不滿足,即使這樣,還怕有所遺漏,“學無止境”。在組織內建立開放的組織知識平臺,研究管理組織的各個環節,培養、甄選符合要求的人才,確保各項工作有效運轉,使組織充滿活力。

3、以人為本學習。孔子教育思想中,把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資源:“才難,不其然乎?”(《論語·泰伯》)。在孔子所處的物質資源極其匱乏,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歷史條件下,孔子高度重視人才在治國、管理上的決定作用,大力宣揚將“舉才”作為首要任務,並有長期的平民教育實踐,培養和推舉了各具能力的大批人才。“文武之政,布在方略。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禮記·中庸》)。孔子認為治國、管理的根本,要依靠人才去實施,是孔子“仁者愛人”思想的理論基礎。

知識存在於人的實踐過程中,人既是知識的載體,又是知識創新的主體,對人的管理也即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使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使組織的成長契合個人能力的發展,實現組織的願景於個人的目標有機的統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也體現了人才決定組織發展前景的理念。

三、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知識來源有兩個:內部員工的知識儲備和外部資訊的交流。從第一二兩原則的分析可知,組織知識的增加要通過員工個人的學習和組織學習兩個途徑。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人力資源管理要在提高員工和組織的學習能力和獲取外部知識的能力上提供解決方案,這主要包括對員工的選拔、培訓。培訓包括顯性知識學習和過程學習,它們和隱性知識學習共同組成了組織學習。

1、選拔。對如何展開管理工作,孔子有如下闡述:“先有司。教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首先選拔各種人才,並把它們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在其位,謀其政”——設立主管下面的系列職能管理者;選拔人才的標準,要看主流,看專長,不糾纏於枝節,容忍人才的弱點。考核人才的標準應言行兼顧,“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在此基礎上孔子提出“三看”考察人才:“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為政》)——觀察人當前的行為,對人從過去到現在的歷史全面考察,從他目前和過去去分析人的動機、特點,把握本質。 "

舉賢才,把組織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劃分為少數精英與普通員工兩個部分。“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論語·里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管理者不分親疏,人盡其才,團結大多數人,而不偏袒少數人。在此基礎上,形成組織成員積極協作,達到充分信任。

2、顯性知識可分為組織內部顯性知識和組織外部顯性知識。組織外部顯性知識對組織而言,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與組織的核心能力關係並不緊密。但它是組織生存並與社會進步保持一致所必需的,否則組織將落後於社會生態環境的發展而被淘汰。同樣的,組織內部顯性知識對組織員工而言,對短期的個人能力提升貢獻有限,但通過對組織內部顯性知識的學習、消化吸收,將理論知識實用化,進而創造出具有創新性的專有知識,從而形成新的競爭力。

因此,通過組織學習培養人才,首要的是面向全體的組織文化教育,培養符合組織發展需要的.員工:“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經過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一步人才選拔的篩選,將與組織價值觀較契合的員工通過進一步的組織文化教育,逐步實現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與組織願景的統一。在這個過程中,將組織的價值觀等核心文化與組織發展歷程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對員工進行教育,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過程學習。在組織實踐中的學習,也就是“幹中學”。在實踐中學習的效果好於單純的理論學習,“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學習型組織在組織實踐中的過程學習,可以實現組織知識的增值。增值的數量,和組織學習的能力成正向關係。

由此,組織在培養人才的問題上,應有戰略眼光,穩固基礎,注重人的素質提升,既有利於組織的長遠發展,也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論語·衛靈公》)。 正如孔子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者對人不培養只使用就是“以不教民戰”,是“棄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對事業不負責任,先教後用,教用結合,培訓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訓的標準是什麼?關於成才,孔子主張“君子不器”(《論語·為政》)要成為傑出的通才。從“文,行,忠,信”的“四教”,孔子的育才思想是知識、技能培訓和思想、道德教育並重,也就是“德才兼備”。“學而優”,不但要通曉業務知識、技能,更要通曉世務,掌握事物發展規律並能運用自如,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孔子對人才培養的標準的闡述指出,人才素質的四個方面: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做事以道德為原則,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有真才實學:“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義”(《論語·述而》)——有堅定的信念和追求;工作立足點放在實現組織紀律、組織目標、組織精神上;將個人與組織其他成員的人際關係正確定位,妥善處理;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不斷提升的才能。

同時,培訓不搞統一模式的“一刀切”。針對不同物件採用不同教育方式,以致於針對不同人才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因材施教”。組織培訓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基礎,不同問題,培訓內容,方式,時間就應該進行權重區分。進一步分析,培訓應契合組織市場行銷進行的原則,不同員工,不同需求,對應不同的細分市場,培訓內容、方式、時間等安排上要以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不同細分市場企業要開發不同產品去佔領,對應員工培訓上,要有不同內容,不同教材,不同的方式。

而隱性知識的學習主要表現為員工之間的相互學習。隱性知識屬於組織核心能力,通過內部學習課擴大其適用的範圍。這也是前面所述的學習交流與共享原則的集中體現。

組織除了充分挖掘組織內部員工的知識資源外,對“外腦”的使用也是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的重要手段。組織外專家、學者等人才資源也應包括在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範圍內,特別是一些小型組織,尚未有足夠的資源支援專門的培訓機構時,完全可以通過外部專業機構進行人力資源開發。

組織不斷培養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使人才資源不斷擴充,人才結構趨於合理,適應組織發展的需要。以上人力資源管理的持續進行使知識的資本化和產品化得以不斷的發展。

四、結論

從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知識管理的實現過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作為指導思想的重要地位應得到確立。在知識管理實踐的過程中,孔子教育思想圍繞著知識以及擁有知識的人這一知識管理的核心展開的選拔、顯性知識學習、過程學習和隱性知識學習等進行的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導知識管理的重要方針;孔子教育思想通過學習交流與共享、全員性與動態性、以人為本三原則的影響作用於組織的知識積累、員工有效獲得所需知識、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激發員工的學習熱情與能力、實現知識在組織內的擴散及共享等知識管理的目標並促使其逐步實現,從而最大限度的獲取和利用知識提高組織競爭力。

同時,相關組織制度建設應與之保持同步,才可以保證已有知識管理的成果不斷鞏固,並對下一步的知識管理工作深入進行;孔子教育思想其務實性、可操作性強的特徵為知識管理原則的操作執行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