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師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才智咖 人氣:9.79K
“萬世師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及其生平
        孔子,名丘,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被後人奉為“聖人”。孔子作為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大教育家,對中國兩千年的教育和文化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孔子首先創辦私學,改變了以前“學在官府”的局面。孔子開啟了中國教育平民化的先河,這無疑是一種極為進步和民主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的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教人如何“求仁”,即追求自身道德的終極完善。孔子認為學習要有正確的態度,他一生勤奮學習,積累了淵博的知識,是後世學者的典範。無論自身還是要求學生都要做到“學而不厭”,“敏以求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從孜孜不倦的學習中感受樂趣,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精神。他主張通過學習來認識生命的意義,端正人生的態度,成就偉大的人格。
        子夏說“學而優則仕”,從理論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學而優則仕”和孔子倡導的“舉賢才”是一致的,確定了培養統治人才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把學優與仕優聯絡起來,以學優保證仕優,有利於推行賢人政治,改良社會政治,它反映了封建制興起時的社會需要,反對不學而仕的世襲制,為平民開拓了從政的道路,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積極學習的巨大推動力量。
        三、 教學方法
        孔子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其一生出色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靈活多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當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華的部分。  
        1.學思結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就是要佔有知識材料,“思”就是對看到的知識材料進行分析思考。孔子認為,要使一個人成才,就必須通過培養,使他既善於佔有資料又勤於對資料進行獨立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教好學生。  
        2.因材施教。
        教學活動不同於一般的生產活動,它的教育物件是各個不同的有著獨立意識的活生生的個體,這就決定了教學活動中不能用同一種方式、方法同時教育好所有的受教育者。孔子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創造性地施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3.善於啟發,循循善誘。 
        孔子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教育家。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下面再看孔子的啟發式教學,它只有八個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由教師或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學生處於“憤”的心理狀態,即遇到思維過程中的第一種矛盾而又無法解決時,教師才去點撥一下;然後又讓學生自己繼續去認真思考,等到學生進入“悱”的心理狀態,即遇到思維過程中的第二種矛盾且無法解決時,教師再點撥一下,從而使學生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4.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最重要的是老師要勇於放下架子,面對自己的不足,勇於承認不足,敢於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並把學來的知識應用到以後的教學中去。實際上,“誨人不倦”是要以“學而不厭”為基礎。另外,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中體現的師生平等觀,對今天的教育教學仍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四、傳承孔子的教育方法,創新現代教師教育的理念
        目前正處在新課程改革時期,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好好研讀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導自身教學水平和藝術的提高。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將會看得更遠。以下是我在整理和分析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之後,個人教育觀念方面的一點領悟。
        孔子的這種思想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只是起促進指導的作用,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對改變當前教育中“機械式的學習”、“滿堂灌輸的'思想”、“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等,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值得我們深思。
        孔子的這種思想,換成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切實做到全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在學習中最大限度、最為準確地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真正變“課堂”為“學堂”,變“教室”為“學室”,做到“我的課堂我主宰”,變“教師”為“導師”。
        去年,我們學校領導派教師分別去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學習考察。在洋思的課堂上,我們學到了“先學——後教——引導”,三步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使學生不斷地由走進書本而走出書本、由“不知”到“知”、由“不會”到“會”,最終達成“三維目標”,使學習成了快樂的生存方式。在杜郎口我們學到了“預習——展示——反饋”,教師首先教會學生如何預習、預習什麼,指導學生自我學習探究;然後小組成員和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最後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教師點撥講解。課堂的時間分配也打破常規,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學生時間是三十分鐘,教師只是引導點撥重難點,時間是十五分鐘。以上這兩個成功的教育模式,其遵循的原理仍然來源於孔子的啟發式教育思想。
        今天,我們要搞好我們的工作和國家的教育事業,在繼承和發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要繼續創新適合本地區學情的課堂教學模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