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5.44K

引導語:生物化學對醫學生而言是一門較難掌握的課程,緒論對於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化學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生物化學的論文

基礎醫學專業是我校為適應我國醫學科學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而新開設的專業,目的是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綜合素質高、知識面廣、紮實的基礎醫學科學和生命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並有較強的繼續學習和發展潛力,將來能夠在高等醫學院校、醫院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臨床醫學實驗及科學研究工作的醫學專門人才[1]。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本質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是生物學、醫學等生命科學領域至關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生物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生物化學是基礎醫學專業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必修課,是將來獨立進行科研和教學的有力保證[2]。如何建立適合基礎醫學專業的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對現有課程進行調整與優化,適應該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是生物化學專業教師亟須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目前,醫學院校的傳統生物化學理論和實驗教學的主要模式、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如下:①理論課程方面: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授課教師主要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進行授課,教師講,學生聽,卻不利於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在教材使用方面,基礎醫學專業與臨床醫學專業使用同樣的教材,無法滿足基礎醫學專業培養的需要。另外英語授課的比例不高。多年來,在對生物化學的授課過程中,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課件和參考資料中除了專業名詞做了英語註解外基本上都是中文,課堂上也是以中文授課為主,不利於提高學生查閱英文文獻、英文論文的撰寫以及英語學術交流的能力。②實驗課程方面:實驗課內容不能滿足培養學生整體科研思維的需要。部分實驗內容陳舊過時,不少生化實驗仍然採用已經被淘汰的技術方法,與生物化學的理論發展完全脫節,與臨床實踐也毫無聯絡,因此這些實驗需徹底擯棄更換。另外實驗教學模式大都是課前實驗技術人員做好準備,上課時教師照本宣科講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照方抓藥”式進行實驗操作、最後完成實驗報告。整個實驗模式貌似緊湊完善,但學生思維參與度不高,很多時候都是應付差事似的操作,這樣的教學突出實驗技術的過程,而學生不能完全掌握知識的連貫性,無法熟練地運用這些技術解決問題,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因此,如何改革實驗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我校基礎醫學專業開設了生物化學以及高階生物化學兩門相關課程。我們結合基礎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和調整,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好這門課程的`基本知識,為今後的實際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1全面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1.1理論教學要制定合適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內容

基礎醫學專業的生物化學在二年級的第一學期開課,高階生物化學在三年級的第一學期開課。前者主要側重於基礎理論的闡明,後者主要側重於學科的前沿進展和技術。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基礎理論-臨床科研知識體系的構建。課程首先介紹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和現狀,幫助建立一個基本的理論框架。接著具體講授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內容,完善基礎知識結構體系,然後在臨床案例和科研論文情境中講解各種疾病或技術,總結和提煉具體案例中的研究思想和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基礎知識: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物質的代謝與調節、遺傳資訊的傳遞和調控,對於這部分內容,採用多媒體對基本內容進行詳細、重點的講解。部分內容採用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加深理解。②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技術,這部分內容應結合具體科研文獻進行講解。③疾病的發病機制,該部分內容結合臨床病例進行系統介紹,可以採用PBL教學法進行案例分析[3]。強調關注疾病具體的分子機制。由於生物化學發展非常迅速,由此衍生出的交叉學科的知識更是日新月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最新成就、最新進展不斷整合到教學內容中,使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進一步瞭解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2實驗教學要關注學科發展前沿技術,更新整合

現有實驗內容我們對現有的生物化學實驗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梳理,去除陳舊過時的實驗,下一步將嘗試:

①在每個實驗開始引入合適的案例,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實驗意圖,有效地和臨床、科研聯絡起來。

②儘量保證實驗內容的連貫性,比如前次RNA提取實驗獲得的RNA可以作為下次RT-PCR的模板。

③為了使實驗內容與臨床聯絡更加密切,對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測定和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測定兩個實驗,均增設高劑量組,通過正常樣本和異常樣本之間的比對,加深學生的印象。

④在高階生物化學實驗安排中,嘗試將有內在聯絡的多個實驗整合為綜合性實驗。如可將原有的質粒抽提基礎上增加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酶切鑑定,連線產物的轉化和陽性克隆的篩選,整合為完整的分子克隆實驗。通過綜合性實驗的開設,不僅可以增加實驗內容的系統性,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同時也要注意提供合適的科研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真正理解每個實驗的原理和應用。

⑤依託我校基礎醫學實驗中心,開展創新性實驗,嘗試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研能力。

 2全面優化調整教學方式

2.1理論教學方式

基礎醫學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與自學能力,因此為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時應儘量避免傳統的“授課式”教學模式,可採用以下多種教學方法融合的方式。

2.1.1PBL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校每年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規模在40人左右,而現有的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使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採用PBL教學模式。在選擇案例的時候,可以不僅僅侷限於疾病案例的提供,一些具體的科研實驗也可以作為案例,使學生逐步建立科學的學習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獲取知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

2.1.2啟發式教學採用“簡述-自學-總結”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講課的主動性。例如酶的競爭性抑制章節中,可讓學生主動查詢臨床上以競爭性抑制為原理的藥物,讓學生加以比較,加深學生理解。

2.1.3互動式教學傳統教學方式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例如在講解了DNA的生物合成的基本內容後,把整個班級分組,讓每組學生主動查閱與逆轉錄有關的文獻和最新進展,製作成PPT,每個組派一名代表用20分鐘時間去講解逆轉錄章節的相關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口頭表達能力。

2.1.4加強英語授課比例在科研工作中,無論是查閱文獻、撰寫科研論文還是學術會議交流,對專業英語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英語授課的比例,嘗試全英文PPT,教師授課過程中可以採用雙語教學,尤其是專業名詞和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儘快提高專業英語水平。

 2.2實驗教學方式

將PBL教學的理念引入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把每個實驗設定在有意義的科研問題或臨床案例等情境中,通過學生的彼此合作解決問題,進而學習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使學生既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技能,又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案例引出蛋白質含量測定實驗等。採取PBL與傳統教學模式並行的教學方式,融合“互動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既保證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又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思考,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解釋實踐中的問題,做到理論聯絡實際。生物化學作為基礎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21世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基礎醫學專業對該課程的學習要求,我們需要對生物化學教學進行及時的優化和調整,以便把基礎醫學專業學生培養成為從事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專門人才,為部分研究性人才進入更高層次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