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理論對完善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啟示

才智咖 人氣:2.52W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允價值逐漸在財務工作中出現。美國會計學者佈雷登認為歷史成本的簡單定義已經於現代大規模的市場經濟背景不相符合,歷史成本的存在只會減少財會資訊的相關性。由於部分歐美髮達市場經濟體中不斷衍生出新型金融工具,新型金融工具不斷衍生並無初始投資的價值,嚴重影響了會計資訊的可靠性計量,若依舊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會計資訊則會降低企業的財務業績的會計資訊的可靠性,甚至會誇大原有業績損益,造成嚴重的會計資訊誤導,而事實上隨著金融業務需求的擴大,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逐漸被公允價值的會計模式所取代。而關於公允價值會計的細則和規範也開始制定,並逐漸成為會計界廣為認可的公允價值準則。而公允價值會計在面對現代市場經濟的金融危機時,因為市值經常被大家從眾性地過度低估而將金融危機的危害性放大,但實證研究和歷史表面,金融危機的危害並不來自於公允價值的計量,因此公允價值會計理論對於完善當代會計理論體系是很有必要的。

公允價值理論對完善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啟示

一、公允價值會計理論概論

1.公允價值計量理論與存在的難題。公允價值計量得到重視是源於現代市場經濟金融業的規模膨脹帶來的會計計量資訊不穩定的緣故,由於金融衍生品的泛濫,金融衍生品的價格估值成了重要問題。而一件現代金融衍生品的市場價格不太可能通過其歷史的交易價格進行估值,而必須在不斷變換的物價環境中,通過交易雙方共同進行協商達成統一的估價,即公允價格,SEC主席佈雷登也因此認為公允價值是唯一能用以合理估算金融衍生品的計量屬性,甚至是唯一的計量屬性。而公允價值在計量不穩定的金融衍生品的作用下,也進一步揭示了會計的本質屬性是通過貨幣形式以計量來反映企業的實際財務盈虧狀態的工具。而公允價值會計理論也進一步駁斥了所謂的有效市場理論提出的會計資訊有用論。然而公允價值計量理論也面臨著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由於實際價格是由許多因素綜合影響的,而公允價格的確定的難點就在於對各種因素的考慮是否全面,因此單純的現值計量是不能滿足公允價值計量需求的。同時公允價值計量量即使是現行市場價格計量也面臨兩個難題:一是現行市價獲取不全面,部分交易在進行初始計量時沒有可以用以記錄的交易市價,二是已經完成交易的市價仍然在隨著市場行情變動,導致市場價格的後續會計記錄很不穩定。公允價值的會計模式雖然相比歷史成本的會計模式要更為全面,但是仍然有很多難題需要克服。

2.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特徵。公允價值的產生背景是金融也的.擴張導致的金融衍生品的泛濫,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穩定的物價的持續變動,而會計的根本職能就是如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價值的整體狀況,因此公允價值計量便會隨著不斷變動的市場價格而如實地調整賬面價格使之能達到一致的狀態,因此公允價格的這種特徵又被稱作為“盯市價格”。與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不同,公允價值會計模式有自己的獨特優點。第一,會計資訊可靠性。公允價值會計模式在面對繁雜的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計量時始終堅持以市場價值為基準進行計量估算,這樣避免了以歷史成本進行計量金融衍生品價格造成的扭曲會計資訊的問題。第二,會計資訊及時更新。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屬於相對靜態的價格反映形式,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要求計量設定不同的時間節點如實反映不斷更新的市場價格,確保賬面記錄同實際市場價格的吻合。第三,會計資訊的功能性。相對於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公允價值計量會計模式更能發揮其會計功能,在如實反映不斷變動的市場價格的基礎上,真實反映市場主體的資產狀況,發揮會計的本質功能。第四,會計資訊的變革性。公允價格計量可以有效地解決歷史成本會計模式帶來的虛實賬戶分裂問題、資產負債與收益表分裂問題,將資產負債與收益表重新在客觀可靠的會計資訊基礎上有機統一。

二、公允價值會計模式與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衝突

公允價值與當代會計理論體系存在諸多衝突。公允價值會計在某種程度上其計量準則與現在的會計理論系統存在矛盾之處。公允價值會計模式強調市場價格計量和動態化計量,然而這種公允價值會計理念與現代會計理論體系存在諸多衝突之處。第一,會計目標的衝突。公允價值計量的目標是追求最能反映市場價格的真實會計資訊,然而當代財務會計目標追求的理念與公允價值追求不同,其認為會計並非是如實反映市場價格,相應地應該為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決策參考以便干預價格。公允價值會計即使也宣傳自身希望真實的會計資訊能為使用著的決策提供參考,但是其追求的真實資訊與決策實際上沒有關係。第二,會計計量節點的衝突。公允價值會計強調對現行的市場價格的計量並動態地持續地反映市場價格的變化,其計量旨在與如實反映市場價格,當代會計理論體系則強調會計計量要對未來的市場價格進行計量評估,強調未來的經濟狀況和利益,與公允價格的現行理念有衝突。第三,會計計量重點的區別。會計資訊一般其相關性和可靠性不可同時考慮全面,公允價格計量則側重會計資訊的可靠性的保障,而當代會計體系則更側重於相關性的考慮。第四,當代會計理論體系強調了包括現行價值、成本和歷史成本等多種屬性的會計計量元素,而公允價值計量則拋棄了其他相關的屬性,並以如實的公允價格全面取代歷史成本等計量屬性。第五,會計邏輯的不同。FASB建構的會計理論認為,會計的理論建構邏輯應該是四大環節,首先把為企業決策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為目標,其次為完成有用會計資訊目標首先保障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其次是可靠性,然後對會計要素根據需求進行分類反映,最後按照歷史成本屬性進行會計計量。相應地,公允會計的理論建構邏輯則相反,首先會計計量以如實反映市場價格的真實計量資訊為重心,然後依據真實反映需求對會計計量要素進行分類反映,最後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屬性進行會計計量。

三、公允價值會計模式對完善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啟示

1.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不足。當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建構理論基礎是資訊系統論和歷史成本原則。當代會計理論體系依據資訊系統論認為會計作為資訊系統應該為資訊使用者提供有用資訊用以決策參考,並依據歷史成本原則確定會計計量標準。但事實上,其理論基礎是值得進一步反思的。第一,資訊系統論的不足。資訊系統論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人類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科學的思想方法論。真正的科學的資訊系統論既強調從整體把握資訊,也強調從部分分析來深刻把握整體系統,在不斷的還原和解構,再從複合和統一中才能深刻把握資訊系統論。當代會計理論體系卻只將會計簡單地界定為有用的會計資料,並未深刻地把握這些資料的實質內涵。當代會計理論認為會計資訊要確保相關性與可靠性,然而會計資訊是否有用取決去其本身資料真實性、代表性、資訊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等多種因素,並非簡單的資料呈現就能為決策者提供有用資訊,因此會計資訊決策有用論在實踐中是很難行得通的,經不起實踐考驗。第二,歷史成本原則的不足。歷史成本原則在實踐的檢驗下,因為經不起繁雜的金融衍生品的價格計量而逐漸被主流會計模式所淘汰,其計量相對靜止,無法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經常扭曲真實的會計資訊甚至誤導會計資訊使用者,更不能達到資訊有用論的會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