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道馭術”的道家技術倫理思想述論

才智咖 人氣:2.13W
關於“以道馭術”的道家技術倫理思想述論
  [論文摘要]在傳統技術倫理思想中,道家獨具一格。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技術倫理思想在理論上具有自然主義和技術批判主義的特點:由“道法自然”立論,其技術價值觀以否定為基本特徵,道家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反對技術異化的“先覺者”。同時,道家主張“道進乎枝”,提倡“以道馭枝”,這對於我們今天處理好技術與道德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技術倫理;技術價值;以道馭術
  道家的技術倫理思想以老、莊為代表,由“道法自然”立論,反思科學技術,主張“道進乎技”,提倡“以道馭技”,在理論上具有自然主義和技術批判主義的特點。
  一、道家技術價值論
  道家老、莊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辨證分析技術善惡倫理二重性的哲學家。一方面,道家老、莊給予技術以善的價值規定,肯定技術的存在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積極作用和功效;另一方面,又看到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技術給予惡的價值規定。過去人們往往關注道家老、莊對技術的批判精神,而對他們所持的技術存在善的一面注意不夠。
  《老子》篇中就非常明確地肯定日用技術的功用:“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十一章》)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陳鼓應先生認為,在這裡,老子舉了三個例子:車的作用在於運貨載人,器皿的作用在於盛物,室的作用在於居住。這是車、器、室給人的便利,所以說:“有之以為利”。然而,如果車子沒有中空的地方可以轉軸,就無法行駛;器皿如果沒有中間空虛的地方可以容量,就無法盛物;室物如果沒有四壁門窗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通明,就無法居住。可以見得中空的地方所發揮的作用了。所以說“無之以為用”。
  莊子也肯定了技術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技術的物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謂“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莊子·徐天鬼》);技術的使用工效快、成效高,如《天運》中提出“水行莫若用舟,路行莫若用車”,抱甕人井的寓言表明莊子也看到了當時最先進的水利技術——桔槔的作用;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判斷力,如《人間世》中社樹雖大,“觀者如市”,而“匠伯不顧”;技術的交易可以獲得更多利益,如在《逍遙遊》中記載客與宋人買賣不龜手藥方的寓言;技術的擁有便於處理事物,獲得精神愉悅,如《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寓言。
  老、莊一方面讚歎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顧忌技術的進步會帶來人為的物役和生態平衡的破壞,進而對技術提出了諸多的批判。李澤厚提出,老、莊的這種觀點表明他們是反對技術異化的“先覺者”。老子認為:科技發展導致了人類社會文明的墮落,道德的淪喪。“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老子·五十七章》)人間的利器越多,國家就越陷入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惡的事情就會連連發生。技術用於製造兵器,帶來的後果更是嚴重:“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老子·二十章》)軍隊所到過的地方,荊棘就生滿了;大戰過後,一定會有荒年。戰爭的慘烈,令人觸目驚心。老子的技術致惡論思想比比皆是: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如果說,庖丁解牛主要側重於對技藝所指向的物件的透徹認識,而梓慶為鐮則側重於主體精神狀態的調整與修養,高超的技藝要充分地發揮出來還要靠全神貫注、忘利害、忘物我,用志不分的精神狀態來作保證。在《莊子》中,我們,我們隨處可見“心齋”、“坐忘”、等,它們同“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莊子·天地》)是彼此呼應,互為映證的。“技”在這裡很明顯地成為達到“天”的境界的階梯,“技”成為達到“道”的鋪墊或媒介。換言之,技藝以具體的創造製作活動為基礎,使普通的生活實踐提升到可以與終極實在相貫通的高度。庖丁等人的勞動過程並不是“苦心智”、“勞筋骨”的痛苦過程,而是一種藝術的展示,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2)道在技中  道進乎技是莊子“以道馭術”觀的第二種註解。如前所述,“技”是低於“道”的,是通向“道”的橋樑或媒介,但“道”又在“技”中。《天地》篇謂:“能有所藝者,技也。”唐成玄英疏日:“率具本性,自有藝能,非假外為,故真技術也。”現代學者陳鼓應先生解釋為“才能有所專精者是技藝”。才能專精者才是技藝,且技藝不是孤立自為的存在、技藝至少關涉到以幾個方面,即物件、主體、手段或工具。
  其一,技藝作為一種專精之才能是主體所具有的,離開了某一主體,技藝是不可能存在的。庖丁解牛之技,呂梁丈夫游泳之技,佝僂者承蜩之技,津人操舟之技,梓慶作鐮之技,工錘畫圓之技,輪扁斷輪之技,等等,這此技藝都是某個人或某類人所掌握的.。庖丁解數千牛“而刀刃若新發硎”,其行為如舞蹈,其聲音如音樂;駝背老人以竿取蟬,準確、輕巧;呂梁丈夫在高崖急流中蹈水如履平地。如此高超奇絕的技能是他們經過長期刻苦磨鍊,反覆實踐獲得的。在這裡,沒有主體頑強的意志和執著的追求精神,沒有主體對物件之物的精深鑽研及具規律性的把握,沒有主體超然物外,物我兩忘的精神凝聚狀態也不能獲得如此奇技絕藝。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其二,莊子講“技兼於事”,成玄英註釋為“不滯於事,技術何施也。”這也就是說技藝的展示總是指向某一物件之物。解牛之技必須指向牛,佝僂老人取蟬之技要指向蟬,梓慶為鐮必須選取合適精當的木材。物件之物的性狀、規律、特徵構成主體奇技的一個方面。技藝的凝結就是主體的勞動成果。
  其三,技藝的獲得和展示離不開工具或必要的物質手段。勞動工具是連線主體和勞動物件的媒介。主體的奇技絕藝是藉助一定的物質手段獲得,並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傳達到勞動物件身上的。不通過刀,庖丁無法解牛,無法把他的奇技展示出來;不通過刀,梓慶就無法制成木簇;不借助船,津人就不能操舟如神。由此可見,技藝所關涉的主體、手段和物件都是“物”。
  莊子認為“道在物中”。《知北遊》雲:
  東郭子問上莊子日:“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日:“無所不在。”東郭子日:“期而後可。”莊子日:“在螻蟻。”日:“何其下邪?”日:“在梯稗。”日:“何其愈下邪?”日:“在瓦甓”日:“何其愈甚邪?”日:“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日:“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