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識視野下的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

才智咖 人氣:9.12K

摘要:克利福德·格爾茨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闡釋人類學家之一。其《地方性知識》和《文化的解釋》兩部代表作詳細地闡述了他的人類學學說思想。他對人類學學說最大的貢獻是對地方性知識的倡導和“深度描寫”的顯微研究法,而這種理論的創新給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地方性知識視野下的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

關鍵詞:地方性知識;地方文獻研究;深度描寫

一、闡釋人類學的觀點和啟示

1.1 關於克利福德·格爾茨的闡釋人類學

“闡釋”本義是“傳達”和“移譯”,闡釋學可追溯至釋經學,其鼻祖就是聖奧古斯丁,他的本源就是闡釋宗教的經典和文字,在近代德國浪漫主義運動中,闡釋學理論影響巨大。而19世紀德國哲學家狄爾泰和20世紀早期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把闡釋學理論推向了人類文化與人類社會研究的層面上,他從文化、社會變遷等方面來理解不同文字和不同文化的距離。

到了當代,克利福德·格爾茨發展了該學說,主張從社會經濟、文化等實際背景來解釋人類行為,並倡導“本文”(text,原義是指書寫或刻印下來的文字或文獻)的文化系統含義,他以深度描寫和地方性知識為武器,以觀察、移情、認知、自覺地追隨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界去闡釋,以摒棄一般,尋找個別的方式去重建新的知識結構。[1]

世界上有著非常豐富多彩的原始文化,遠非西方文明所能解釋和囊括,越來越多的人類學家發現了這些地方性知識的價值,並以此來對照和反思西方文化,人們再也不能用一元化的眼光和機械死板的方法來對待文化研究,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克利福德·格爾茨主張站在文化相對主義的立場,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他通過對巴釐、爪哇、摩洛哥等原始社群的田野調查,展開對宗教儀式、藝術法律、戲劇遊戲等細緻的描寫,從而得出不同的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他者”可以用“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界”,通過一定的概念和符號來達到相互理解的結論。在他的定義下,文化是“行為化的符號化文獻”。[2]

1.2 闡釋人類學觀點的啟示

從克利福德·格爾茨的闡釋人類學觀點出發,地方文獻研究可以參悟出許多新的啟示。地方文獻研究在全球化和資訊化理念的驅動下,圖書館應深層次地參與區域文化的建設,以此來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陣地的價值,儲存和傳播知識和文明,必須重視“地方性”和“地方群體”的重要性,更多地關注那些處於邊緣地位的地方性文化體系,深入地域性文化的核心,重視對具體的時空、情景進行具體分析,才能對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文獻進行深層闡釋和理解,揭示出不同文化符號的複雜社會內容,推動知識的內部重組和調整,從而重構地方性知識體系,促進知識創新,提升圖書館的核心資源建設力和競爭力,凝聚地方文化精神。

二、“地方性知識”和“深度描寫”

2.1 地方性知識

地方性知識是相對於全球化(globalize)的概念而來,他與後現代主義的興起息息相關。20世紀後期,資訊的大爆炸、大融匯;科技迅速傳播,各種文化的互動日益頻繁,許多文化觀念和思維在融合中逐步走向統一,統一化、全球化帶來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但同時對文明的多樣化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後現代主義對這種全人類的總體性課題提出了質疑,一些學者看到了西方文化文明的霸道和強勢,並對此非常不滿,他們認為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要尊重每一種文明的發展,而“地方性知識”作為一種地域性特徵的知識系統,他強調的`是知識的平等性,強調知識的開放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對中心主義。同時,這種地方性知識都有自己獨特人文生長環境,他的揭示和解釋,必須要考慮到其地域文化的複雜性和層次結構的無窮性,從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來進行闡釋,把自我的視界轉換成“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界”,來揭示特定的文化實體的個別性意義,在“文化內部的掘金者”和“文化外部的旁觀者”之間轉換自如,完成真正的深度描寫。

2.2 深度描寫

他是一種小見大的顯微鏡式的研究方法,從特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出發對人類的行為和文化現象進行廣泛的闡釋和抽象的分析,既能形而上地透析,又能形而下地認知。在形而上的理論構築方面能把握其深層結構,抽象、規律化地進行探討,總結出行之有效的一般規律及普遍的具操作意義的巨集觀指導性的理論。在形而下的操作層面上則從認識論基礎入手,收集、闡釋資料,提供新知或矯正已知(如對“常識”)的研究,以批判的態度對人類知識進行重新清理和審視。[3]

三、地方文獻研究重在構建地方性知識體系

3.1 地方性知識體系的特徵

地方性知識作為一種具有地域特質的知識體系和文化結構,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長期沉澱積累而形成的特殊意義系統,他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的載體知識,不僅是自然景觀等物質形態,還包含非物質形態的風俗信仰、宗教儀式、文化意識、文學藝術,以及生活常識等在內的形成一整套連貫、自成體系的知識網路,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

3.2 構建地方性知識體系有助於地方文獻研究視角的拓展

圖書館的地方文獻研究著眼於儲存珍貴的地方文化遺產和地方文化形態,因而,在地方性知識體系的巨集大視野下從事地方文獻工作,能突破反映特定區域記載物的侷限,不囿於地方史、地方誌、地方叢書、地方年鑑、譜牒、輿圖、檔案、契約、檔案、筆記、日記、碑誌、圖錄、照片、地方報刊、地方文獻書目、新型文獻等文獻型別,擺脫文獻的載體限制,對反映一個地域的思維方式、文化心理、價值觀念、思想成果、傳統風情等文字或非文字知識體系進行全方位的關注,關注地方的現實和歷史問題,關注地方的精神和經驗知識,立足於一個整體知識體系來開展對地方性知識的蒐集、典藏、流通、整理、研究和利用,逐步深化到各種專題知識單元,通過各種知識的長時間的互相聚合、融匯、積澱而形成一個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