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探析

才智咖 人氣:3.14W


[提 要] 文章論述了市級館怎樣在工作實踐中把握好地方文獻的概念、本質特徵以及認識灰色文獻的價值;探討了適應地方文獻工作特殊規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探析

地方文獻工作是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訊服務工作內容之一。隨著21世紀資訊化社會的到來,我國在即將邁進知識經濟時代之際,社會對地方文獻資訊的需求越來越大。由於地方文獻的鮮明的區域性、實用性和資訊的多樣性,使它在公共圖書館的整個文獻資訊服務工作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市級公共圖書館如何認識和做好地方文獻工作,以加強走向21世紀的文獻資訊服務工作,本文將結合我館及我市區縣館工作實際作如下探討。

1 地方文獻概念的把握

國內外關於地方文獻的概念多達50多種,僅舉較有代表性的兩種列於下:一是美國圖書館學者愛德華·G·伍爾夫:“地方文獻是包含某一地區生態變化的文獻,這些生態變化是由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人與變化中的環境和人與一些政治行政集團權力範圍互相影響及人與自然域的相互影響所構成的。”二是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專家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獻是指地方的一切資料,表現於各種記載形式的,如:圖書、雜誌、報紙、圖片、照片、影片、畫片、唱片、拓本、表格、傳單、票據、文告、手稿、印模、簿記等。”愛德華·G·伍爾夫關於地方文獻的概念代表了從具體中抽象出來的哲理性的描述,是對事物根本性的、本質性的界定;杜先生的概念代表了從內容到範圍的描述,是較具形象和感性的界說。以上兩種無論側重哪方面的論述都是廣義性的,簡而言之,就是一切與地區有關的文獻都是地方文獻,即不僅包括內容涉及本地區的文獻,也包括文獻內容不涉及本地區而是本地區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

而狹義性的地方文獻概念以中山大學駱偉的較有代表性:“地方文獻是反映特定區域內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及群體活動方式的記錄,凡在內容上涉及該區域並具有一定價值的軟文化,均屬地方文獻。”這一概念強調了“在內容上涉及該地區”的文獻才為地方文獻,從而排除了內容不涉及本地區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國內有些地方文獻工作搞得較好的館如甘肅省館、湖南省館、首都圖書館均遵循這一原則。

我館採用廣義性的地方文獻概念,其簡潔表述為:“凡與成都有關的文獻,不問其學科、裝幀、載體、文種、發行方式、是否成書成冊均屬地方文獻範疇”(《成都市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暫行規定》)我館地方文獻工作遵循以上原則基於以下考慮:

(1)我館當初確定在工作中採用廣義還是狹義的地方文獻概念時,佔主導的意見是採用狹義的,認為廣義地方文獻概念的“凡與地方有關的”不等於是有價值的,如本地著者所著、本地出版社所出版的文獻,這類文獻中相當大部份內容不涉及本地事物,沒有地方文獻應有的區域性特徵或區域性特徵不明顯,故作為地方文獻收藏價值不大。但在實際工作中遇見一些問題卻不便處理,如我市著名作家艾蕪一些次要著作內容涉及成都,而代表作《南行記》涉及雲南;巴金小說代表作中的地域背景倒在成都,但有些作品的.地域背景在當時十里洋場的上海。如按狹義的地方文獻定義,這兩位享譽海內外的我市文學家的作品在我館地方文獻庫得不到統一完整的集中收藏,這樣不便於不利於研究者的研究。而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使用文獻,以此作為我們確定業務規則的重要標準,所以我館最終選擇了廣義性地方文獻概念。結合我館所確定的地方文獻採訪原則,我們又可針對不同物件靈活處理,對著名地方人士著述盡行收藏,如上所舉巴金、艾蕪等,對地位次之的有選擇性收藏,再次之的只收藏其內容直接涉及本市的文獻著作,這樣來保證收藏的價值。

(2)我國相當一部份市、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收藏研究的學科範圍相對單一狹小,重社會科學,輕自然科學;重人文方面的學科,輕經濟、技術方面的學科。如我館七、八十年代的地方文獻的收藏,70%都為文學、藝術類,我市區、縣館更甚。這種館藏的缺陷和弊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知識經濟在我國初露端倪的今天尤為突出:社會對地方文獻資訊的需求更多的是有關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特別是產業狀況、各行業情況。投資環境、投資狀況、新技術新工藝、市場資訊及勞動力需求資訊等等。我館在地方文獻定義中明確提出:“不問學科”,強調其學科的廣泛性,目的就是首先在思想上認識到這個問題,在業務規則上作出規定,以改革這種不適應社會需求的落後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