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皇竹草栽培及綜合利用技術

才智咖 人氣:1.76W
淺析皇竹草栽培及綜合利用技術

摘要:介紹了皇竹草的栽培技術,總結了皇竹草作飼料用途的加工、利用技術,以為皇竹草的廣泛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皇竹草;栽培技術;綜合利用
  
  皇竹草是由象草和非洲狼尾草雜交育成的品種,是一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優良飼草,適合長江以南降水800 mm以上的地區推廣種植,耐酸瘦土壤,在濱海沙土到磚紅粘質土壤上生長良好[1]。皇竹草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一般產鮮草225~300 t/hm2,幹物質含粗蛋白10%以上。既可作為青飼料發展畜牧業,也可作為可利用性生物圍欄,在旱糧坡地固土護坡,保護生態環境。
  從2006年開始,浙江省瑞安市首次從廣東省引進新型皇竹草種苗進行栽培,在試種成功和大面積推廣後,開展了飼餵肉牛、生豬和家禽試驗,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根據皇竹草需肥量大的特點,建議全市規模畜禽養殖場配套種植皇竹草(4—11月) 黑麥草(11—5月),不僅可生產出優質牧草,同時還可提高畜禽排洩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兼顧。現將皇竹草在瑞安市的栽培技術和綜合利用介紹如下,以促進其推廣使用。
  1皇竹草栽培技術
  1.1選地整地
  皇竹草好高溫,喜水肥,不耐澇,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向陽、排水效能良好的土壤。種植前深耕除草,施足農家肥。農田實行開畦種植;山園應整地為畦,陡坡地應沿等高線平行開穴種植;塗園、河灘應整地為壟,壟間開溝。
  1.2選苗育苗
  皇竹草屬無性繁殖植物,選擇6月齡以上、健康的'莖節扦插或根莖分株移栽方式[2]。在土壤、氣候及管理條件較好時,可直接在大田栽種。一般情況下,為保證莖節(根莖)出苗率,應採用先育苗、後移栽的方式進行栽培。育苗時間在3—5月、氣溫達到15 ℃以上時較為適宜。先將莖稈外包裹腋芽的葉片撕去,用刀切成小段,刀口的段面應為斜面,每段保留1個節,每個節上應有1個腋芽,芽眼上部留短,下部留長,當天切成的當天下種。下種時將備好的種節腋芽朝上,並與地面成45°斜插於土壤中,節芽入土3 cm,間距5~7 cm,並用細土將腋芽覆蓋,及時澆足1次清糞水或清水保墒。下種後約7~10 d開始出苗,期間應及時鬆土,適時除草、追肥,待苗長高20~25 cm時(20~30 d),即可取苗移栽。苗期有一定分櫱現象,為擴大大田種植面積,可將分櫱株分數株移栽。
  1.3移栽
  一般3—5月、溫度達15 ℃為最佳栽培時期,也可隨時育苗隨時移栽。作青飼料用的栽培應密些,飼養牛、羊的栽植3.0萬株/hm2,飼養家禽的栽植4.5萬株/hm2,行距為50 cm×66 cm或33 cm×66 cm。在大田移苗栽培前,施優質農家肥30 t/hm2。可開溝種植和開穴(塘)種植,前者適用於農田,後者適用於山園。種苗移栽後同時澆足根水或施少量清糞肥,確保土壤溼潤,以定根促苗。若遇天晴乾旱,需2 d澆水1次,直到種苗轉青時才能緩解。在1.0個月和2.5個月後,各中耕除草1次,並噴施清糞水或按每株施放碳銨或尿素10~20 g。皇竹草喜水,故逢晴天久旱,每天上午應普遍澆清糞水1次;在連續多天陰天時也應注意澆水,但不耐漬水或水淹。皇竹草喜肥,故在基肥施足的前提下還須適時多次追肥,可利用牧場的畜禽糞尿還田,不僅可解決皇竹草的用肥,而且可減少畜牧業汙染。
  1.4越冬管理
  皇竹草低於5 ℃時便停止生長,低於0 ℃時會發生凍害,為了減輕冬季低溫對皇竹草的損害,在低溫來臨前應將植株的葉片去掉。若冬季氣溫在0 ℃以上的地區,留薦15 cm左右,其上還需加蓋乾草或塑料薄膜保溫越冬[3]。留作種用的莖稈,於霜打前砍下打捆儲存。一是挖坑儲存。選擇地勢較高處(地下水位低於200 cm),坑挖深150 cm,然後鋪10 cm厚稻草,將不剝葉片留尖的皇竹草以50根為1捆放入坑內,每坑裝入10~15捆。若天氣太乾需在裝坑時撒水淋透,蓋20~30 cm泥土或蓋塑料薄膜後再用20~30 cm泥土覆蓋,保證溫度控制在10~12 ℃,到翌年3月挖出切節種植,該方法適宜批量留種使用。二是使用塑料大棚。將皇竹草種株連根移栽到塑料大棚內栽植 20窩/m2,根莖間隙用泥土覆蓋,然後澆足水。日常管理重點是通風、保溫,控制棚內溫度在5~15 ℃內,相對溼度為80%~90%。此種方法投資大,越冬效果最佳,適宜大規模保種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