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人才、選拔人才、留住人才

才智咖 人氣:1.42W

招聘中,企業管理者可以與如此多的陌生人進行討論和交流,主動選擇志同道合、互相欣賞的人作為以後合作的夥伴,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因此,對企業的招聘問題,大可以一種“慧眼識千里馬”的心態對待之。那如何識別真正的千里馬?關鍵在於三大步驟——定義人才、選拔人才、留住人才。

一、定義人才

不少企業管理者在招聘的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的確是“千里馬”,其能力比崗位要求或組織的期望高出許多,便如獲至寶馬上聘用,給予極高期望,但這些應聘者,卻成為日後最容易流失的人群。問題的根源在於企業對“千里馬”的定位不清。

何謂“千里馬”?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很有能力的速度型選手,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另一種是耐力型選手,可“風餐露宿,壘沙成塔,聚水為池,後來者居上”。到底選哪一型?松下幸之助對此有深刻的見解:70分的人才,有時會更好。水準過高的人(尤其是在企業佔比多數的中層),會認為在這種地方工作埋沒了自己。70分左右的人,大多會以感激的心態持續成長下去。

核心在於兩點。

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與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是否存在明顯衝突。在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對成功的定義存在很大的分歧,專注於個人社交平臺的face book與專注於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管理模型的IBM,前者以創新為成功的標籤,後者往往更注重規則的建立與維護。個人在不同的組織中對成功的理解就不一樣。尤其對於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個人追求如與公司的願景、文化和價值觀無法契合,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可避免會有分道揚鑣的一天。

第二點是關注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就是管理潛質。所謂管理潛質,即從普通員工成為職業經理人的可能性。對於企業長期利益而言,真正的千里馬並不單是專業背景有多硬或業務能力有多強的人,而是能否成長為優秀的管理人員,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 責任心與使命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表現出很強的責任心和勇氣,堅持到底;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與使命感,敢於接受挑戰。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問題能夠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分析,做出獨立的判斷和決策。

領導才能。優秀的領導能夠為下屬設定清晰的工作目標,輔導和培養下屬,並能適當地激勵團隊,使團隊有比較好的向心力和比較強的執行力。

二、選拔人才

當企業確實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才是什麼之後,如何選拔人才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很多企業在面試應聘者的時候通常會用幾個常用句型,比較典型的一種是: “如果……,你會怎麼做……?”往往在問這些假設性的問題時,得到的也是假設式的答案,難以區分其中實際操作與想象的成分;也有人傾向於對應聘者進行不斷追問、質疑,以求通過壓力之下挖掘應聘者的某些閃光點或隱藏的缺點。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共性的問題就是缺乏針對性與衡量標準,往往憑直覺、感性判斷的因素較多。事實上,大多數國際公司常使用一種較為科學的方法,稱為結構化行為面試法。

結構化的面試有兩大特點,一是根據明確的目的設計面試問題的結構,二是評價的標準較為系統化,從而保證獲取的應聘者資訊與崗位期望之間的匹配度達到最大化。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一個人過去的行為是其未來行為的最佳預測。

行為面試法是採用通過挖掘應聘者過去的經歷,來預測其未來是否能達到企業的期望。期望應如何定義呢?如前文所述,通過評估人才的價值觀取向與管理潛質,判斷千里馬到底適不適合企業的跑道,並且能夠跑多遠。

在這一階段,企業必須關注僱傭雙方的匹配度。往往外表優秀的千里馬,卻在這家企業的跑道上提不起速,責任更多是在伯樂身上。伯樂仔細閱讀和選拔人才,是對雙方的負責。

三、留住人才

有了明確的選人標準,以科學的方法尋找適應跑道的良駒,基本上就能成為合格的“伯樂”。剩下就是要如何吸引這匹千里馬,讓他為己所用。
  有些企業認為高薪就足夠吸引人才,事實上薪資只是應聘者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要想真正打動應聘者,還需要了解和評估他的真實需求,換句話說,就是隱藏在心底的動機。途徑可以是從他的職業描述中瞭解,從過去經歷瞭解,或從他過去的上司處進一步驗證。如果物質獎勵不伴有精神滿足,那麼物質獎勵將變得空洞,很快失去作用。

總而言之,“伯樂相千里馬”的過程中,企業必須清晰什麼是所需要的人才,依靠科學的測評方法,和具備栽培人才的誠意。只有做到這三點,才能成為合格的“伯樂”。

閱讀本文的人同時閱讀了:壞心態摧毀你的求職路   高人才如何走出就業誤區

TAGS:留住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