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地方產業叢集升級對策

才智咖 人氣:1.44W
    [摘 要] 我國的地方產業發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地方產業叢集中存在著“逐底”和“鎖定”現象,因此,對地方產業網路的升級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地方產業網路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載體,正以不同方式快速嵌入全球價值鏈,通過大量的外部聯絡尋求與全球產業網路的融合,力求最大程度地獲取價值。本文旨在分析地方產業網路與全球價值鏈的聯絡,從而提出促使地方產業網路升級的有效途徑和對策。
  [關鍵詞] 地方產業網路;嵌入;全球價值鏈;產業升級
  
  一、問題的提出
  
  地方產業叢集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它通過地理區位積聚降低交易成本及生產成本,獲取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報酬遞增,促進新企業的衍生和創新的擴散,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但是,地方產業叢集也存在著“地方網路陷阱”,導致部分產業的衰退和遷移。我國的地方產業叢集中存在著“逐底”和“鎖定”現象,因此,對地方產業網路的升級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地方產業網路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載體,正以不同方式快速嵌入全球價值鏈,通過大量的外部聯絡尋求與全球產業網路的融合,力求最大程度地獲取價值(Humphrey & Schmitz,2000: Humphrey,2003)。嵌入全球價值鏈,增強本地網路與跨國領先公司的聯絡,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資源和市場,是促使地方產業網路升級的有效途徑。嵌入全球價值鏈,給地方產業網路帶來頻繁的外部聯絡,幫助地方產業網路突破“區域鎖定”,在全球範圍內獲取資源(Bunnell & Coe,2001;Batheltet al.2002;Coe & Bunnell,2003)。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叢集,特別是那些依賴海外市場的加工工業基地,由於企業所從事的是成熟技術生產,技術壁壘相對較低,企業相互之間是爭奪定單的對手,彼此很難在技術創新方面建立起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係,相反主要把注意力放在與海外客戶或合作者的交流上。也就是說,對於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叢集來說,全球聯絡比本地聯絡更重要(王緝慈,童昕,2002)。目前,中國經濟正在大規模、全方位地融入世界分工體系中,並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全面地同全球產業高度融合(金碚,2003)。全球化對我國區域發展格局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嵌入全球價值鏈也給地方產業網路帶來更多的挑戰,頻繁的外部聯絡使地方產業網路對跨國公司的依賴更加嚴重。它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在為本地企業開啟國際市場的`同時,也隨時有可能威脅到本地企業的發展。
  
  二、全球價值鏈理論的形成
  
  全球價值鏈理論根源於20世紀80年代國際商業研究者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價值鏈理論。其中波特的價值鏈最為流行,不過寇伽特的價值鏈理論對全球價值鏈理論的形成卻更為重要。波特(Porter,1985)在分析公司行為和競爭優勢的時候,認為公司的價值創造過程主要由基本活動(含生產、營銷、運輸和售後服務等)和支援性活動(含原材料供應、技術、人力資源和財務等)兩部分完成,這些活動在公司價值創造過程中是相互聯絡的,由此構成公司價值創造的行為鏈條,這一鏈條被稱之為價值鏈。不僅公司內部存在價值鏈,一個公司價值鏈與其他經濟單位的價值鏈也是相連的,任何公司的價值鏈都存在於許多價值鏈組成的價值體系中,而且該體系中各價值行為之間的聯絡對公司競爭優勢的大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期,寇伽特(Kogut,1985)則認為:價值鏈基本上就是技術與原料和勞動融合在一起形成各種投入環節的過程,然後通過組裝把這些環節結合起來形成最終商品,最後通過市場交易、消費等最終完成價值迴圈過程。在這一價值不斷增值的鏈條上,單個企業或許僅僅參與了某一環節,或者企業將整個價值增值過程都納入了企業等級制的體系中。寇伽特還認為,國際商業戰略的設定形式實際上是國家的比較優勢和企業的競爭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當國家的比較優勢決定了整個價值鏈條各個環節在國家或地區之間如何配置的時候,企業的競爭能力就決定了企業應該在價值鏈條上的哪個環節和技術層面上傾其所有,以便確保競爭優勢。與波特強調單個企業競爭優勢的價值鏈觀點相比,這一觀點比波特更能反映價值鏈的垂直分離和全球空間再配置之間的關係,因而對全球價值鏈觀點的形成至關重要。在價值鏈的片斷化和空間重組方面,克魯格曼(Krugman,1995)曾經探討過企業將內部各個價值環節在不同地理空間進行配置的能力問題。由此,使得價值鏈中治理模式與產業空間轉移之間的關係成為全球價值鏈理論中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此後,阿爾恩特和凱爾科斯(Arndt and Kierzkowski,2001)使用“片斷化”(Fragment)來描述過生產過程的分割現象。他們認為,這種生產過程在全球的分離是一種全新的現象,這就使同一價值鏈條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通過跨界生產網路被組織了起來,這一跨界網路可以是一個企業內部完成,也可以由許多分工合作完成。上世紀90年代的格里芬(Gereffi,1999)在價值鏈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全球商品鏈理論(GCC)。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生產過程被分解為不同階段,圍繞某種商品的生產形成一種跨國生產體系,把分佈在世界各地不同規模的企業、機構組織在一個一體化的生產網路中,從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鏈。全球價值鏈(GVC)是在格里芬的全球商品鏈理論基礎上由眾多學者提出並完善的。全球價值鏈是指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線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路組織,涉及從原料採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和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過程。它包括所有參與者和生產銷售等活動的組織及其價值利潤分配。當前,散佈於全球的處於全球價值鏈上的企業進行著從設計、產品開發、生產製造、營銷、銷售、消費、售後服務、最後迴圈利用等各種增值活動。(unio,2002)。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基於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地方產業叢集升級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