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案例

才智咖 人氣:2.1W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案例,歡迎閱讀。

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案例

一、子公司與分公司稅務籌劃選擇

子公司與分公司的比較選擇。所謂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屬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謂分公司是一指作為公司的分支構而存在,在國家稅收中,它往往與常設機構是同義詞。當一個企業要進行跨地區經營時,常見的做法就是在其它地區設立下屬機構,即開辦子公司或分公司,從法律上講,子公司屬於獨立法人,而分公司則不屬於獨立法人,它們之間的不同在於:一是設立手續不同,在外地創辦獨立核算子公司,需要辦理許多手續,設立程式複雜,開辦費用也較大,而設立分公司的程式比較簡單,費用開支比較少;二是核算和納稅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獨立核算並獨立申報納稅,當地稅務機關比較喜歡,而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由總公司進行核算盈虧和統一納稅,如有盈虧,分公司和總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後才交納所得稅。三是稅收優惠不同,子公司承擔全面納稅義務,分公司只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稅期限、優惠政策等在內的各種優惠政策;而分公司作為非獨立法人,則不能享受這些優惠政策。

案例一:田園公司是一家擁有甲、乙兩家分公司的集團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實現利潤4000萬元,其分公司甲實現利潤700萬元,分公司乙實現利潤50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率為25%

[籌劃分析] 將甲、乙設立為分公司,則該集團公司在2009年度應納稅額=(4000+700+500)×25%=1300(萬元)。如果上述甲、乙兩家公司換成子公司,該集團公司在2009年度應納稅額也是1300萬元。

案例二:田園公司是一家擁有甲、乙兩家分公司的集團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實現利潤4000萬元,其分公司甲實現利潤700萬元,分公司乙損500萬元,該企業所得稅率為25%,則該集團公司在2009年度應納稅額=(4000+700-500)×25%=1050(萬元)

[籌劃分析] 如果上述甲、乙兩家公司換成子公司,總體稅收就發生了變化。假設甲、乙兩家子公司的所得稅率仍為25%。公司本部應納企業所得稅=4000×25%=1000(萬元),甲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700×25%=175(萬元),乙公司由於2009年度發生虧損,則該年度不應交納企業所得稅。那麼,田園公司2009年度

應納企業所得稅為:1000+175=1175(萬元),高出總分公司整體稅收:1175-1050=125(萬元)。如果總公司與子公司所得稅適用率不同,則上述情況又會發生變化。

案例三:若上例中田園公司和甲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甲、乙均為15%。2009年度公司本部實現利潤4000萬元;甲、乙兩家子公司分別實現利潤200萬元和300萬元。

[籌劃分析] 則2009度:公司本部應納企業所得稅=4000×25%=1000(萬元) 甲子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200×15%=30(萬元) 乙子公司應納企業所得稅=300×15%=45(萬元) 藍天公司總體稅收=1000+30+45=1075(萬元)

若將上述兩家子公司改成分公司,則田園公司整體稅收=(4000+200+300)×25%=1125(萬元)

[籌劃結果]這樣設立子公司比設立分公司減輕投資者稅收1125-1075=50(萬元)。可見,設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各有利弊。由於法律上認為子公司和母公司不是同一法律實體,因而子公司的虧損不能併入總公司帳上;而分公司和總公司是同一法律實體,其在經營中發生的虧損可以和總公司相抵。因此,當企業擴大生產經營需要設立分支機構時,在生產經營處於起步階段、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大的情況,考慮設立分公司,從而使分公司發生的虧損在總公司衝減,以減輕總公司的負擔。而當生產經營走向正軌,產品開啟銷路,可以盈利時,應考慮設立分公司,可以在盈利時保證能享受低稅率稅收優惠的政策。

二、運用職工福利的籌劃方法

1、案例內容:

北京新華實業公司為了增強自己在競爭中的凝聚力與生命力,準備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增強內部員工生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但在如何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即採取何種方式提高工人工資水平上,領導者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可以採取直接增加工資的方式;另一種觀點認為,直接增加工資的方式不可取,因為個人工資水平的提高,個人所得稅中交納額也就相應增大,所以,現金增加的方式不一定有利於工人生活消費水平的有效提高,他們認為可以採取實物分配的方式,如給工資達到一定基數的職工購買小汽車,這樣對個人、企業雙方都有好處,是一個“雙贏”的方式。 那麼,北京新華實業公司究竟該應選擇哪種方式呢

2、籌劃分析:

[籌劃分析1]從工人角度看,如果企業採取直接增加工人工資的方式,從表面上看,工人的工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工資達到一定數額是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這樣看來,增加的現金收入一部分用在了稅負支出上,而只有扣除了稅收的那部分才真正可以用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消費水平。如果企業採取一定的實物分配形式,而不是採取直接增加工資的方式,那麼對個人而言,就不用交納那部分的個人所得稅了。舉例來說,現代家庭都渴望有一輛家庭小轎車。企業如果能為內部員工著想,那麼直接購買汽車分配給職工不是更好嗎?一方面,可以減少員工的納稅負擔,另一方面,對員工而言可以早一點實現自己的“轎車之夢”。

[籌劃分析2]另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來看,如果企業採取實物分配的方式,企業本身也有很多效益。首先,表現在費用的增加,所得稅的抵減。企業利用這種方式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其次,工人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增強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企業而言,這是一筆不對估量的無形財富。另外,企業可以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內部員工的整體技能素質。採取第二種方式對企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關鍵是現在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從稅收的角度加以分析。

3、籌劃:

企業為職工提供車輛,職工不用加薪,也不會支付車輛使用稅。而對企業來講,當職工的稅金支付影響其消費水平時,就要考慮採取加薪措施,增薪必然會引起稅收變化,反面導致企業支付量的擴大。因此,由企業承擔部分費用的`作法,往往會使職工、企業雙方受益。由企業向職工提供的各種福利設施,若不能將其轉化為現金,則不必計入個人所得,這樣,企業通過提高職工福利,而不大幅度加薪於職工,可以促使職工少交納個人所得稅。上面提到的由企業提供車輛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其他方式還包括企業提供和安排免費醫療福利、傢俱及依宅裝置、免費膳食等等。但是,這種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首先,企業要有能力提高職工的薪水,如果企業本身資金運轉困難,那麼提高職工的薪水是不切實際的。種種的方案措施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毫無價值。其次,這需要企業與職工的積極配合,職工要為企業著想,不能在個人利益驅使下不顧集體利益。那種採取多報賬、多花費手段的職工實際也就會加重企業的負擔,這樣原本非常好的計劃將會適得其反,甚至有可能造成企業內部的分散,不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對於工資、薪金收入者來講,企業支付的工資是申報個人所得稅的依據。如何保證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又不加重稅收負擔,這是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主要問題。所以,採取適當的方式,提高職工工資實際消費水平是關鍵,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職工與企業的積極配合,這樣既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經營與發展,也有利於工人實際消費水平的提高。

三、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籌劃

稅收優惠政策是稅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某些特定的課稅物件、納稅人或業務給予的稅收鼓勵和照顧措施,國家制定優惠政策就是鼓勵企業加以利用。一般地說,稅收優惠政策有減稅、免稅、出口退稅、先徵後退等,企業經營者通過合理籌劃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避稅。

案例一:甲企業是設在境內的一個技術開發企業,在2009年度發生的技術轉讓業務如下:

向乙公司轉讓一項技術,金額700萬元,轉讓價款當年全部收到。甲公司在2009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700-500)×25%×50%=25萬元。

籌劃方案:將技術轉讓收入分兩個納稅年度收回,每年回收額均不超過500萬元,兩年均不用繳所得稅

籌劃結果:少交所得稅25萬元。

案例二:華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公路建設工程公司,2009年度承擔了一項國家重點工程專案,該專案屬於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專案,2009年10月1日工程完工。2009年度取得應納稅所得額60萬元,預計今後五年每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均為300萬元。華瑞公司在財務上獨立核算,屬於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

籌劃思路:華瑞公司2009年並沒有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而是繳納了2009年10-12月三個月的企業所得稅15萬元,把享受稅收優惠的期限選擇在2010年。

籌劃結果:公司2010年享受減免的企業所得稅將達到75萬元,與2009年的企業所得稅額15萬元相比,兩種方案稅負差額高達60萬元。